對孩子最好的愛,不是規劃好他上什麼樣的學校,找什麼樣的工作,什麼時候結婚……
而是陪伴孩子一路成長,給他一場充滿驚喜與無限可能的旅程。
作者 | 哎呀媽
20多年前,一個小男孩放學回家忍不住跟爸爸吐槽:
受不了學校老師說話的粗魯和暴力的教學方式,感覺學校待久了讓人不舒服。
爸爸一聽,思來想去,覺得與其讓兒子在不好的環境下備受折磨,不如讓他開開心心做自己喜歡的事,于是他做出一個驚人舉措:
讓兒子辍學,自己來教!
為了确保兒子不荒廢學業,這位爸爸在家打造了“兒子專屬私塾”,設計課程,自編教材,每天自在又充實。
短短三年,兒子提前完成中學六年的課程,順利“畢業”了。
後來兒子當過攝影師,做過電腦技術主管……現在成了一名成功的企業家、動畫片導演。
有人質疑這個爸爸的做法,覺得不過是特例,但看完他另一個孩子的經曆,才知道他的家庭教育有多厲害。
小女兒出生後,這位爸爸一度想過繼續在家教育。
然而事與願違,小女兒喜歡上學,也喜歡考試,像是上了瘾似的。
他便尊重女兒的選擇,讓女兒順其自然去上學了。
結果女兒從一開始吊車尾,竟慢慢逆襲成了“學霸”,後來高三畢業以全校第一的好成績被美國六所大學同時錄取。
大兒子辍學成才,小女兒成了應試教育的學霸,這一對人生走向截然不同的兒女,讓無數人對這位爸爸贊歎不已。
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童話大王”鄭淵潔,一個影響一代又一代父母的“另類教育家”。
走進他的教育故事,不難發現,成就他一對兒女的,跟這三個字和五句話有關。
三個字,字字塑造孩子好品質
鄭淵潔說:
“孩子走上社會之前,拼的是學習成績;走上社會之後,拼的是道德品質。”
無論身處何境,做何事,都能看出他對孩子這三個品質的重視:
1. 勤:努力奮鬥,事無不成
和大部分愛子心切,事事包辦的父母不同,鄭淵潔很早就提醒兒子:
“18歲前,要什麼我給什麼;
18歲後,我就不管你了,而是我要什麼你給我什麼。”
這種成年即斷糧的危機感,“迫使”兒子從小就想着要怎麼努力養活自己。
他每天比一般上學的孩子更勤奮,堅持早起、不睡懶覺。
13歲時,酷愛電腦的他給報刊寫遊戲攻略掙稿費;
又和别人合作成立工作室幫人制作網頁,掙了不少技術費。
有了積蓄後,他就去炒股,又增加了收入。
一過18歲,他立刻搬離了家,靠自己的本事維持日常開支。
在後來的創業期間,他更是閑不住:
辦皮皮魯講堂,擔任校長和講師;
搭建自己的攝影棚、拍攝動物寫真和出版攝影集;
如今當上動畫片導演,他緻力打造“鄭淵潔童話”大IP,成為事業有成的進步青年。
(左為兒子鄭亞旗)
作家吳曉波說過:“每一件與衆不同的絕世好東西,都是以無比的勤奮為前提的。”
成就孩子的關鍵,在于教導孩子懂得努力奮鬥,不斷攀登人生頂峰。
正所謂天道酬勤,厚積薄發,教會孩子刻苦勤奮,孩子才有成功的可能。
2. 韌:不畏失敗,無懼挑戰
作為曆經過無數挫折、挑戰,最終大獲成功的童話大師,鄭淵潔始終堅信“韌”的重要性。
女兒小學時,他就詳細分享了自己“無業”的全過程。
當初決定創辦隻刊登自己作品的《童話大王》月刊時,原單位的同事紛紛勸他再堅持一個月,到時辦理内部退休就能領取退休金和醫療保險。
可他隻想“破釜沉舟”,便決定辭職一切從零開始,“逼”自己拼命寫作,靠稿費養活全家。
這個分享,給女兒留下很深的印象。
以至于女兒讀書過程中遇到任何難處,一想到父親的堅韌和勇氣,瞬間充滿力量,攻克一個個難題。
(右為女兒鄭亞飛)
作家歌德說:“生命裡最重要的事情是要有個遠大的目标,并借助才能與堅韌來完成它。”
想起前段時間感動全網,被央視點贊的“殘障女孩”李愛春。
兒時因病緻殘,她說話不太利索,書寫速度也慢。
即便如此,她也沒有自我放棄,而是付出比常人多得多的努力,念繞口令、讀文章、大量書寫。
最終她實現了人生逆襲,不僅成績名列前茅,還給身邊很多老師和同學帶去正能量。
一個孩子想要走得更遠,必須要有堅韌的意志,不怕失敗的勇氣。
這樣才能在種種挑戰面前堅持到底,抵達成功的彼岸。
3. 勇:打破陳規,遵從内心
鄭淵潔最備受争議的做法,莫過于是“允許”兒子退學。
在他的作品裡,随處可見這樣的家庭教育。
《皮皮魯魯西西傳》中,他塑造的大頑童皮皮魯敢于和父母鬥智鬥勇,反抗強權,想方設法保住自己養的寵物。
《皮皮魯與蛇王阿奔》中,投胎成人的蛇王更是在反對無休止的輔導班後,托夢勸說父母放棄對他不切實際的期待,還他陽光燦爛的童年。
這樣的教導下,兒子鄭亞旗從小活得和别人“不一樣”。
他勇敢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大膽嘗試一切新鮮好玩的東西,同齡人還在為未來的規劃犯難,他已經明确了自己的人生方向。
甚至腦子裡還萌生了爸爸從未想過的計劃:做品牌運營,打造“鄭淵潔童話”IP生态。
事實證明,他不僅幫爸爸把書的銷量翻了20倍,還影響了越來越多的父母注重家庭教育。
鼓勵孩子打破陳規,保留童真和心靈自由,才能釋放孩子的思想。
把孩子養得“勇敢”一點,孩子才有足夠強大的内心和世界相處,活出最真實的自己。
五句話,句句透露對孩子的愛和尊重
很多父母總說,家庭教育就是管孩子,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得聽什麼。
但鄭淵潔卻說:“家庭教育不是管理,而是示範和引導。”
除了教導孩子良好的品質外,生活中,他堅持育兒先育己,對孩子傾注一切愛與尊重。
1. 每個孩子都要因材施教
鄭淵潔在《馴兔記》中說到:
“要保護孩子的個性,鼓勵他們做與别人不同的人。”
在他看來,每個孩子都是一朵不同顔色的花,不要照着同樣的标準去要求他們。
讓兒子辍學在家,是因為兒子對學校這件事情心生抗拒。
于是他親自扛起教育的大梁,花心思教導。
看到女兒對上學如此感興趣,讀完幼兒園還想繼續讀小學。
他也選擇尊重女兒的選擇,理解和接納。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
“培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别不同情況給予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
教育不能複制,孩子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成長,才能真正擁有幸福和快樂。
2. 真正的教育不是說教,而是身體力行
前段時間有個視頻特别火,一個5歲的小男孩憤怒吐槽爸爸:
“每次你都讓我學習,你自己有學嗎?
你自己不讀書還讓我讀,你還老玩你手機上的遊戲。”
這些“光說不幹”的父母真讓人汗顔。
鄭淵潔有句名言:
“家庭裡隻有一件事就是影響,閉上你的嘴,擡起你的腳,走你的人生路演示給孩子看。”
他每天早上4點半起來創作,孩子全看在眼裡,學在行動裡。
要知道,孩子的任何一種表現,映射出的是父母教育的水準。
光靠嘴巴不停講大道理,卻沒有給孩子做好示範,孩子隻會學到表面功夫,不會有真自律。
唯有父母樹立好榜樣,身體力行演示給孩子,孩子才能有樣學樣,内化于心。
3. 不要逼孩子努力,先要求自己努力
有網友問鄭淵潔:“如何把女兒培養成學霸?”
他風趣幽默回應道:“先學爸後學霸。”
他從不跟孩子說“你要努力”,而是“雞”自己,告訴自己說“鄭淵潔你要努力”。
聰明的父母,都懂得自己先成長,然後帶動孩子一同成長。
今年年初,表姐在家族群裡發來道喜信息:她和兒子先後考上了當地一所985的研究生。
别人誇她教出學霸兒子很厲害,可我看到的卻是——
她擔心自己跟不上現在的社會,拼命備考MBA;
周末别人都在家裡躺平,她卻跑去圖書館刷題看書;
上網直接屏蔽各種電視劇、綜藝節目,隻刷一切跟考試有關的演講視頻。
在她努力考上研究生之後,兒子也不願落後于她,最後成功上岸。
樊登老師在《陪孩子終身成長》中說:“你必須成長,才能陪孩子成長。”
父母努力成長的樣子,就是孩子走向優秀最好的示範。
4. 智慧的父母,都有一雙懂得欣賞的“慧眼”
兒子鄭亞旗從小經常被老師投訴告狀,鄭淵潔每次都不會去找兒子茬,而是勸慰兒子不要往心裡去。
他深知抹黑、貶低孩子,隻會嚴重打擊孩子成長和學習的積極性,所以他總是學習欣賞孩子。
甚至給自己定下目标:每天至少誇兒子三次。
有事兒沒事兒就跟他說:“亞旗,你真棒!你真行!”
這也是為什麼隻有小學文憑的兒子,即便被人嫌棄學曆低也不卑不亢,一路逆襲成為知名企業家的原因。
以欣賞的眼光看孩子,是為孩子種下自信的種子;
而不是挖苦、嫌棄、打擊,摧毀孩子的自尊,讓他活在“負面”的評價裡。
如哲學家威廉·詹姆斯所說:“潛藏在人們内心深處的最深層次的動力,是想被人承認。”
為孩子貼上正面标簽,放大他的閃光點,孩子才能朝着自己所期待的方向,一步一步前行。
5. 要有勇氣接受孩子暫時的落後
鄭淵潔的女兒在初中之前,一直成績一般,甚至偶爾會墊底。
但與别的父母想方設法讓孩子上各種補習班提高成績的做法不同。
鄭淵潔的态度是:“隻要女兒考到了高興的分數,我就高興。”
他坦然接受了女兒的暫時落後,不要求女兒考高分,也不給女兒報補習班。
這反倒讓女兒有了很多時間學習自己的興趣,就算考試墊底也從不會對自己失去信心。
結果一上初二,女兒像是開了竅一樣,成績一路突飛猛漲,高中畢業時成為全年級唯一的全額獎學金獲得者。
如今的社會,總是強調競争,要求孩子“赢”。
但真正笑到最後的,往往是綜合素質強,心态穩定的那些孩子,而不是被父母、社會拿着鞭子在後方催逼的第一名。
接受孩子暫時落後,不過是希望保存孩子自由的天性,讓他好好享受成長的幸福。
用美好的童年,驅使自己日後奮力趕超。
分享完鄭淵潔這些教子之道,不禁想起一個評價:
“鄭淵潔的理論在當時是驚世駭俗的,但現在看來又是何其的順其自然。”
的确如此。
或許在大部分父母看來,這位童話大師的教育方式獨特又反叛。
可就像一位教育家說的:“教育有法,亦無定法,貴在得法。”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教育,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場,給他成長所需的土壤和養料。
父母就是孩子的土壤,為孩子創設适合的環境,确保他能生根發芽;
尊重和愛則是孩子的養料和陽光,讓孩子茁壯成長。
但願我們每一位父母,都能竭盡所能,做好自己,想孩子所想,用滿滿的愛陪伴孩子長大成人,一生健康快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