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壽險行業發展的三個時期

壽險行業發展的三個時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7:11:23

壽險行業發展的三個時期(頭部壽險公司新業務價值齊降)1

圖/IC

在客戶需求升級,老齡化程度加深的大背景下,改革一度被壽險公司視為發展突破的利器,過去兩三年,多家頭部壽險公司紛紛邁入轉型期,但從2022年中報數據來看,轉型的效果還未體現在業績上。

今年上半年,五大A股上市險企(中國平安、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及新華保險)旗下5家壽險公司的核心指标——新業務價值同比全部出現負增長。

站在當前時點,改革已無“回頭路”,隻能向前走,但市場更為關注的是,壽險改革的成效何時才能顯現?近期,多家券商機構發布研報觀點稱,壽險改革逐步顯現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穩、市場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觀預期有望修正。

頭部壽險公司上半年新業務價值普降

具體來看,今年上半年,中國人壽新業務價值為257.45億元,同比下降13.8%;中國平安的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為195.73億元,同比下降28.5%;人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為14.93億元,同比下降38.1%;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為55.96億元,同比下降45.3%;新華保險新業務價值為21.12億元,同比下降48.4%。

新業務價值是衡量壽險公司增長潛力的重要指标,其代表以精算方法估計的,在一段時期内售出的人壽保險新業務所産生的經濟價值。一般而言,保險的業務收入主要由續期業務與新業務組成,而續期業務也是由新業務轉化而成,若新業務表現不佳,則說明發展後勁不那麼足。

可以發現,5家頭部壽險公司上半年新業務價值降幅較大,個别險企更是接近“腰斬”,要知道,這種情況并非今年才出現,而是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改革形勢難言樂觀。

中國平安聯席首席執行官陳心穎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解釋稱,上半年公司壽險及健康險新業務價值下滑理由有三:一是去年調整了精算假設,若剔除假設,降幅則為20.3%;第二,産品結構調整所以價值有些下降,這也符合市場和客戶的需求;第三,雖然代理人人均産能、人均收入有所提升,但代理人數量在下降。

中國平安半年報數據顯示,上半年月均代理人數量為51.4萬,同比下降45.3%,截至6月30日,個人壽險銷售代理人數量約為51.9萬人,比去年底下降13.5%。

平安壽險及健康險的情況極有代表性,其他幾家壽險公司也大抵如此,在新冠肺炎疫情、國内外面臨複雜環境下,個人的保險支出有所縮減,個險渠道人員收縮,轉型面臨壓力。

除平安外,上半年太保壽險保險營銷員數量為31.2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21.3萬人;中國人壽個險銷售人力為74.6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7.4萬人;新華保險規模人力為31.8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7.1萬人;人保壽險營銷員數量為12.9萬人,較2021年末減少5.68萬人。

在人力大幅削減,而人均産能提升速度又跟不上的情況下,5家壽險公司的個險渠道表現不佳,如上半年中國人壽個險闆塊總保費同比下降3.1%;人保壽險個人保險渠道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下降9.1%;太保壽險代理人渠道保險業務收入同比下降7.6%。

個險“不給力”銀保來頂上 規模與價值的抉擇

貝殼财經記者還觀察到,個險渠道“不給力”,銀保渠道則成為多家壽險公司支撐保費規模的主要渠道。

上半年,5家壽險公司銀保渠道保費普漲,其中,太保壽險的同比漲幅最高,同比大漲8.8倍達178.28億元;平安壽險及健康險位居第二,同比上漲45.09%;人保壽險、中國人壽、新華保險漲幅則分别為41.9%、23.72%及7.8%。

一直以來,保險市場對于銀保渠道有一些争議,雖然這一渠道上規模比較快,但相應的業務價值并不高,在壽險公司價值轉型之下,銀保的位置略顯“尴尬”。

新華保險副總裁、總精算師兼董事會秘書龔興峰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坦言:“雖然上半年銀保渠道保費增長顯著,但價值貢獻确實有限,這與渠道特點有關,如何在保費增長的同時也能獲得更高價值,一直是管理層所關注的,公司最基本的策略仍是将銀保渠道作為重要的規模支撐渠道,同時,也對銀保渠道進行分層,通過多措施、多手段降低銷售成本。公司對銀保渠道和銀保業務戰略定位是一貫的,持續的,希望在銀行這個渠道能更多地接觸客戶,為客戶提供合适的産品。”

中國人保副總裁肖建友則在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上半年銀保渠道普遍受到壽險公司重視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代理人增長乏力和銀保市場需求放大,在剛兌型理财産品淡出市場後,消費者對基金理财産品的需求在下降,保險産品成為重要選擇;二是銀行客群也分化,中高端客戶在保險保障、品質養老、資産傳承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長,銀保市場正在迎來發展機遇。

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則對貝殼财經記者表示,近年來,壽險公司個險渠道受疫情影響較大,保險公司又将目光投向了銀保渠道,雖然說銀保業務含金量不高,但有總比沒有好,特别是對于一些中小保險公司來說,代理人隊伍不大,銀保渠道是保費上規模行之有效的渠道,不過,對于中大型險企而言,未來還是會以個險渠道為主。“另一方面,銀保業務的價值也在逐漸發生變化,随着《商業銀行代理保險業務管理辦法》的出台,近年來銀行渠道的保險産品價值率有所提升。未來,随着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制度的落地,銀保渠道仍将是壽險公司内部的重要銷售渠道。”

人均産能等指标提升 改革曙光已現?

不過,雖然壽險改革拐點未現,但成效已經在一些指标上有所體現,比較明顯是代理人人均産能指标,随着多家壽險公司對代理人隊伍清虛提質,一批學曆較高,綜合素質較高的代理人開始進入保險行業。

以平安壽險為例,截至今年6月末,大專及以上學曆代理人占比同比上升4個百分點,其打造的鑽石隊伍上半年人均首年保費是整體隊伍的4.7倍,頂尖績優人數同比增長7.7%。

新人隊伍方面,平安壽險實施“優 ”增員升級,以優增優,嚴控入口,逐步提升優質新人占比,2022年上半年,新人“優 ”占比同比提升9個百分點。

上半年,平安壽險代理人人均月收入達7957元,同比增長35.1%,人均新業務價值同比增長26.9%。

又如太保壽險,上半年加快推進“三化五最”的職業營銷轉型,“三化”即職業化、專業化、數字化,“五最”指最豐厚的收入空間、最強大的創業平台、最溫暖的太保服務、最專業的成長體系、最舒心的工作環境。

上半年,太保壽險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保險業務收入達32331元,同比增長23.5%;核心人力月人均首年傭金收入4630元,同比增長10.8%。

新華保險上半年個險渠道月均人均綜合産能也同比增長23.7%達3840元。

中信建投證券研報稱,壽險改革逐步顯現曙光,随着代理人的企穩、市場需求的逐步回升,前期估值的悲觀預期有望修正。

浙商證券研報觀點認為,壽險仍處于轉型深化階段,代理人隊伍轉型成效是關鍵變數,保司代理人規模降幅收窄、高産能代理人占比提升、人均産能增加,同時銀保渠道穩健發展,則越有望達成高質量的隊伍,盡早實現穩健增長。

中金公司研報則稱,我們認為壽險闆塊有望開啟估值修複,原因包括過去幾年新單保費持續負增長導緻市場情緒較為悲觀,壽險闆塊整體存在較大幅度的估值超調,當前壽險闆塊估值和持倉已達曆史低點;其次,壽險負債端跌幅最大的時期或已過去,下半年新業務将呈跌幅收窄的趨勢,2023年有望恢複正增長;此外,中報也傳遞積極信号、9~10 月份闆塊估值切換或将提供向上催化。

新京報貝殼财經記者 潘亦純 編輯 陳莉 校對 盧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