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沒有統一的範本,也沒有唯一的标準。
但是傾聽、陪伴和信任,則是孩子最渴望的,如果你能做到這三點,教育就成功了一大半。
作者 | 西瓜媽
作家村上春樹曾在《海邊的卡夫卡》中說過一段話:
孩子就像一棵小樹苗,家庭環境就是澆灌的水。
如果水質過差,最終樹苗不僅不會成為參天大樹,還會枯死。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接受的第一份教育來自父母,影響他的第一個環境來自家庭。
孩子是枝繁葉茂還是死氣沉沉,關鍵在于父母的養育方式。
那麼,什麼才是一個家庭富養孩子的最好方式呢?
傾聽是标配
演員袁詠儀曾在節目《成為媽媽後》裡,分享過一段經曆。
有段時間,兒子很叛逆,幾乎不和她說話,親子關系十分緊張。
不得已,她隻好向心理醫生求助,結果,卻發現問題竟出在自己的身上。
她對兒子教育非常嚴格,隻要她覺得不好的,就直接對兒子說“NO”;兒子做錯事,也不聽任何解釋,上來就是一頓懲罰。
剛開始孩子不說話,也不反抗,但後來卻出現了易躁易怒的糟糕情況。
醫生告訴她,想要改變這種狀況,首先要打開和孩子溝通的信号,即平等地對待孩子,給他們發言權,傾聽他們的聲音。
于是,她開始做什麼事情,都先問下兒子“喜不喜歡?”,聽聽兒子的想法;兒子做錯事情,也不再打罵,而是先聽他解釋,再分析對錯。
慢慢地,孩子的叛逆果然消失了,母子關系也和好如初。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霍桑效應",它告訴我們:
當人們意識到自己真正被關注時,便會刻意改變自己的一些行為。
其實,每個不聽話的孩子心底都有一個聲音。
隻有我們願意“聽”,他們才會開口“說”。
如果我們總是忽視和敷衍,就永遠無法和他們連接起溝通的信号,那麼教育也就難上加難。
知乎上有一個故事:
一個小男孩坐在地鐵上,興高采烈地和媽媽分享自己今天繪畫獲獎的事情。
但媽媽一會兒發語音,一會兒打電話的,一直沒有回應。
等她忙完了,反過來問孩子,“今天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了嗎?”
而此時的小男孩早已沒有了熱情,隻是淡淡地回了句:“我今天繪畫得了一等獎……”
後來,媽媽主動問起,兒子也不再分享自己的趣事或秘密了。
育兒專家盧勤曾說:
“親子溝通的很多問題,大多因為父母說的多了,聽的少了。”
不懂傾聽的父母,一開口就堵住了孩子表達的欲望,也堵上了教育的門。
真正好的教育,應該是蹲下身來,打開我們的耳朵,聽一聽孩子的聲音。
這種用心感受的尊重,才能建立愛的聯系,有了愛,教育才會變得很簡單。
陪伴是高配
有網友曾問過作家周國平一個問題:
“周老師,您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周國平回答道:
“我并不是多麼善于教育子女,但我很舍得花時間陪他。”
陪伴就是家庭教育最好的營養劑,也是教育孩子最完美的捷徑。
如果在孩子最需要安全感的時候,你沒有花時間和心思,那麼以後說得再多,也都是無用的。
電視劇《小歡喜》中有一個片段,印象很深刻。
季楊楊因為在學校打架被請了家長,期間他給爸爸寫了一封道歉信,裡面的内容既諷刺又紮心:
“我要向季勝利同志真誠道歉,我對不起您這麼多年把我一個人留在北京,我對不起您幾乎不教育我,最後養出我這麼個混蛋兒子……
我對不起您費盡心思讨好我,就是為了完成單位提出的回歸家庭的政治任務!”
聽到兒子如此評價,季爸也心如刀絞。
一邊喝悶酒,一邊問楊楊媽媽:“你說我和兒子怎麼弄成這樣的?”
其實,答案就藏在兒子的信中。
孩子的成長你缺席,孩子的教育你就會使不上力。
一個優秀的孩子,一定是父母悉心呵護、用心陪伴的結果。
還記得13年前火遍全網的“點讀機女孩”高君雨嗎?
最近她因保研中傳再度登上熱搜,翻開她的成長畫卷,不難發現母親李翠霞陪伴的身影。
09年,點讀機廣告大火之後,高君雨雖然又接連接了300多條廣告,但每一條母親都全程護佑在旁;
學習上,雖然沒讓媽媽太操心,但關于習慣的培養、目标的制定以及計劃的執行,母親從未缺席;
心理上情緒不穩定,叛逆期經常對母親發脾氣,母親也從未生氣或冷戰,而是一路理解和陪伴,用筆記本交流的方式機智化解。
當記者采訪她“母親在你的成長過程中有什麼幫助?”時,她回答道:
她對我最重要的影響,就是一路的陪伴,非常注重我個人成長經曆的完整性。
母親李翠霞也說:
我認為最重要的教育,就是有效陪伴,這不是管好孩子的吃喝拉撒就好了,而是在她的重要節點上起到引導作用,讓她形成習慣。
最後,在母親的陪伴下,高君雨一步一個腳印,平穩地度過了小學、初中、高中,最後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
今年還擔任了北京冬季殘奧會開幕式引導員,代表中國在世界人民面前展現了風采。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才是最好的教育。
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埋藏着父母日複一日的辛勤付出。
所以,如果可以,少一些借口,多一些陪伴,不要讓今天的懈怠,成為明天的遺憾。
信任是頂配
節目《朋友請聽好》中,曾講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高中孩子寫信給節目組,說自己搬了新家,本來很開心,終于有了自己的房間。
可父母卻以監督學習為由,要在他的房間裡裝監控。
孩子很崩潰,覺得父母不尊重、信任自己,他想反抗,卻被父母怒怼:
“我是你什麼人,我不可以監控你嗎?
一個十幾歲的孩子能有什麼隐私?”
更可氣的是,媽媽竟然還拿“别人家的父母”來對比,說她的同事還是偷偷在孩子房間裡安監控,自己願意和孩子說,已經是很尊重他了。
難以想象,一個家庭的教育有多失敗,才會拿監控來管教孩子。
或許,你可以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但永遠無法窺見孩子敏感脆弱的心。
信任,才是家庭教育最頂級的配置。
之前有一則很火的公益視頻,很有教育意義。
小男孩在操場上踢足球,母親在一旁認真地觀察。
結束訓練時,教練和媽媽說,孩子基礎差,頭球的技術基本為零。
媽媽聽了很是沮喪,但她并沒有把這樣的負面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而是對孩子說:
“今天我和教練聊過了,你進步很大。在此之前,你頭球完全做不到呢!”
接着出于對孩子的信任,又對他說,你再努力一點,超過比你跑得快的那一個,就夠了。
孩子聽了,深受鼓舞。每當他灰心的時候,隻要想到媽媽的話,内心便充滿了勇氣和力量。
後來,在一次比賽中,小男孩憑借着一個頭球,逆風翻盤,赢得了勝利。
就像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的:
“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迹不久就會出現在你眼前。”
而信任,不隻是放手讓孩子做自己,也是鼓勵孩子勇敢地超越自己。
唯有此,他們才有遮風擋雨的能力,也有破繭成蝶的底氣,這才是教育最好的模樣。
看過一句話:
“每個孩子都有成為優秀人的潛質,是父母日常不同的教育,賦予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家庭是土壤,父母是根本。
孩子的問題,根源都出在家庭教育上;孩子的成功,也離不開家庭教育的打底。
而富養孩子最好的方式,不是給孩子住豪華的房子,買高檔的玩具,也不是送孩子去多好的學校,報多貴的興趣班,而是你是否能夠傾聽他、陪伴他并信任他。
這才是孩子最渴望的禮物,最寶貴的财富,也是富養孩子最好的方式。
點個“贊吧”,願我們能多分一點時間、耐心,留給我們最愛的小人兒,陪他們一路闖蕩,逆風飛翔~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