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這句諺語,意思是:從節儉到奢侈,對每個人來說都很容易,而從奢侈到節儉就會變得非常困難了。這足以說明:人,大多都是貪圖安逸、享受的。
莫泊桑的短篇小說《項鍊》中的女主人公瑪蒂爾德尤其是這樣的人。
瑪蒂爾德雖然出生在普通職員家庭,也嫁給了國民教育部的小職員,但她做夢都想過上奢華、富足、高貴的闊太生活。可以看得出,對于自己生活的現狀,她是多麼痛惡而抗拒,又是多麼無奈、痛苦而自卑。為此,她不願意與自己富有的好朋友福雷斯捷夫人來往,因為回家後的她,總是承受不了愈加明顯的現實和心理上的落差和由此帶來的深切的難過。
瑪蒂爾德對富人的圈子無比向往。當她的丈夫盧瓦澤爾費盡心思得到了國民教育部部長及其夫人的、邀請他們出席國民教育部晚會的請柬後,她雖然非常想去,卻因為沒有與晚會和人群相稱的晚禮服和首飾,才會憤怒、叫喊和流淚。那是渴望落空的不甘,那是去了晚會後衣飾寒酸、顔面盡掃的恥辱。所以,她,進退兩難。
為了讓她能夠光鮮亮麗地穿着得體的晚禮服出現在她無比渴望的晚會上,她的丈夫盧瓦澤爾不惜豪擲四百法郎,着實夠在乎她了,可她渾然不自知。
人啊,總是得隴望蜀。有了好衣裝,還要好飾品,于是她不得不去跟富有的好朋友福雷斯捷夫人借來了美麗的鑽石項鍊。
終于,瑪蒂爾德在晚會上吸引了所有男人的眼球,那聲聲恭維、句句贊歎讓她一時感覺自己風光無限。
可她丈夫體貼的給她披上了從家裡帶來的普通披肩這一舉動,讓她極度的自尊無法接受這巨大的落差,她等不及丈夫叫來馬車而徑直逃離了晚會現場,才會不小心把借來的鑽石項鍊遺失在了那輛舊馬車上。
這也是促使瑪蒂爾德和盧瓦澤爾從此走上人生轉折的直接原因。
為了賠償瑪蒂爾德的好朋友福雷斯捷夫人一條一模一樣的鑽石項鍊,盧瓦澤爾把父親留給他的一萬八千法郎和盤托出,可這也隻夠買半條項鍊。盧瓦澤爾不得不四處借錢,甚至去借了高利貸,不惜用自己的後半生作抵押,才籌得了另外的一萬八千法郎,最終得以買下了王宮珠寶店那條一模一樣的鑽石項鍊,并還給了福雷斯捷夫人。
此後十年,為了償還高築的債台,瑪蒂爾德和盧瓦澤爾的生活可謂一落千丈。
他們辭退了女傭,又搬了家,租了一間閣樓房。
她幹起了家務粗活,廚房裡令人讨厭的活兒。她洗刷餐具,油膩的器皿、鍋底磨壞了她粉色的指甲。她洗肮髒的内衣,襯衣和抹布,然後曬在繩子上。她每天早晨下樓倒垃圾,又提着水上樓,每層樓都停下來歇一下。她穿得像個平民婦女,胳膊上挎着籃子去水果店、雜貨店、面包店,同人家讨價還價,遭人辱罵。她一個蘇一個蘇地捍衛自己可憐的錢。
每個月都有幾張借據需要還清,都有幾張借據需要重訂、延長償還的期限。
她的丈夫晚上也工作,給一個商人謄清賬目,夜裡常常幫人抄寫,抄一頁掙五個蘇。
十年還債之路,讓瑪蒂爾德變成了結實硬朗、倔強、粗犷的窮苦女人,她不再有時間、精力和心情講究發型和衣着,更沒有了不切實際的富人夢。雖然,她的日子過得異常艱辛,但她告别了令她顧影自憐、相形見绌、膨脹失控的虛榮心。在生活的磨砺中,她增強了生活的能力,滋長了面對困境堅強支撐的勇氣,她懂得了過日子是腳踏實地,也最終獲得了生活的底氣。
這底氣,從她在香榭麗舍大街上偶遇福雷斯捷夫人并把福雷斯捷夫人所不曾知道的鑽石項鍊的真相坦然告知時露出的自傲而又天真的微笑裡完全能感受得到。
隻是,福雷斯捷夫人那條最多值五百法郎的假鑽石項鍊,是瑪蒂爾德無論如何都始料不及的。
得知真相的她,是會感歎自己年少無知時占上風的虛榮讓自己背負了十年的艱難,還是感謝曾經讓她付出了昂貴代價的虛榮使她有了生活的底氣、丢棄了虛妄的自卑?我想,更多的應該是後者吧。
讓我們回頭看,看十年前的瑪蒂爾德的日子,真的隻有貧窮、不甘、眼淚和痛苦嗎?當然不是。
瑪蒂爾德有兩面鏡子,一面十年前生活的鏡子,一面十年中生活的鏡子。這兩面鏡子相對照,我們感覺到了瑪蒂爾德十年前生活的相對安逸;盧瓦澤爾對她倍加體貼和疼愛;生活變故面前他有責任有擔當,此生托付值得。我們更深刻地感覺到十年中的瑪蒂爾德和盧瓦澤爾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相惜相守、患難與共。
瑪蒂爾德對十年前的擁有渾然不覺,隻盯着自己所沒有的看,給自己造成了太多的困擾和無謂的艱難。
其實,走出這篇《項鍊》,看現實中的生活,其中的我們,誰不曾或者還一直是“瑪蒂爾德”呢?從小到大,從少到老,我們何曾完全抛卻虛榮?何曾與攀比絕緣?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罷了。
我們對自己曾經和現在的生活,是否也是過多地隻把眼光盯在了自己“無”的方方面面,而忽略了自己的擁有,并極大地影響了我們生活的體驗,使自己長久地糾結其中并深受其害?
因此,我們每個人也不妨拿出“人”和“己”兩面鏡子,照照自己,以期看清自己、自己的生活、自己對待生活的态度及其對自己生活體驗的影響,作些必要的改變和調整,更加智慧地生活,生活得更加智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