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

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

教育 更新时间:2024-06-26 13:22:44

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富源縣幼兒園的孩子在區角小舞台專心扮演自己的角色,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讓環境成為無聲的老師)1

本地幼兒園特色的區角環境創設

富源縣幼兒園的孩子在區角小舞台專心扮演自己的角色。

勝境街道幼兒園主題牆一角。

富源縣第二幼兒園的孩子們在“美味小吃店”開心遊戲。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區域環境創設不隻是為了美觀,更重要的是充分發揮環境的育人作用,讓孩子在與環境的互動中學習規則、學會與同伴合作、發展個性,促進幼兒身心健康成長。富源縣在補齊學前教育短闆工作中一手抓硬件建設,一手抓環境和文化營造,為全市幼兒教育工作提供了有益探索和示範。

走進幼兒園,宛如置身于童話世界。樓道角落裡堆滿了田間地頭的瓜果,頭頂上懸吊着附近山林采來的松果,牆壁上精心繪制了不同風格的背景。孩子們一會兒是沖鋒陷陣攻占山頭的“戰士”、一會兒化身為舞台上多才多藝的“演員”,一會兒又變身為精明能幹的“店主”……在這裡,孩子們玩得不亦樂乎,歡笑聲、嬉戲聲此起彼伏。紙杯、水管、輪胎,廢棄的易拉罐、紙盒,山間的樹葉、松果,甚至是農戶家的幹草、包谷棒等,在幼兒園裡搖身一變,或成為新穎獨特的裝飾品,或直接成為孩子們的玩具。在富源縣,充分利用區角空間創設,打造别具特色的區域環境和活動陣地已經成為幼兒園的一個共識。

富源縣幼兒園是雲南省一級一等示範幼兒園,已有64年的辦園曆史,占地面積6273平方米,有教學班30個。面對非常有限的空間,幼兒園充分利用教師辦公室、廊廳、活動室、戶外環境等區角空間,創設區角環境,發揮環境寓教于景、化景為情,潤心養德的作用,讓幼兒園的每一個區角、每一個環境都成為幼兒學習的課堂。在教師辦公室區域,幼兒園遵循“愛在一起”主題,利用彩繪、廢舊物品改造來布置牆體文化,讓每一面牆壁會說話,每一個角落會傳情,涵養教師情趣,提升教育品位。教學樓的三個樓梯牆壁以圖文呈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源非遺文化。一樓走廊是“愛黨愛國”為主題的紅色曆史文化“小火車”專列,用圖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黨和國家自成立以來重要時期的曆史文化和湧現出來的模範小英雄。二樓走廊以“我愛我家”為主題,用照片展示了富源縣十二個鄉(鎮、街道)的風土人情、地方特色以及家鄉的美食美景。幼兒園通過整體打造,呈現出一條長廊一個主題,一套樓梯一個故事,一個年級一個亮點的文化氛圍。戶外區域為幼兒提供自由探索的空間及多樣化的材料,成為生活體驗的樂園,讓幼兒在玩中學、樂中學,最大限度地激發潛能。富源縣幼兒園園長何銳說:“區域環境是孩子們的隐形老師,它默默無聲卻能教會孩子們如何玩區域遊戲,如何與同伴相處,遊戲後如何收拾整理玩具和材料。”

在富源縣第二幼兒園,老師們克服大班額、教室空間狹小帶來的不利因素,充分利用教室外的邊角空間,因地制宜創設幼兒遊戲區域,用智慧和勤勞為孩子們打造出一個個富有童趣的遊戲區域,逐步形成獨特的園本特色。在樓梯間創設小舞台,把廢舊的鍋碗瓢盆充當孩子們的打擊樂器;在走道上設置臨時性的建構區、塗鴉區,将遊戲材料放在收納盒内,開展遊戲的時候拿出即可;在教室旁的犄角旮旯處創設植物角、美工區、小超市等;在一樓,師生們發揮想象,創設戶外運動區、戶外科學探索區等……區角空間的充分利用,不僅解決了活動場地少的問題,同時還形成了靜動分離的良好環境。孩子們在開展區域遊戲時,教室内以“靜”為主,有利于孩子思考、創作,教室外以“動”為主,滿足活潑好動的孩子走動和交流。富源縣第二幼兒園園長敖桂穩認為,環境是孩子的第三位老師,幼兒的學習與發展,是在與環境的現實相遇和互動中完成的,區域環境的創設已成為幼兒園課程建設的重要環節與内容。幼兒園環境應“童趣化”,力争每一面牆壁、每一個角落都能與孩子“對話”,能令孩子們喜歡和認同,促進其學習與發展。

富源縣勝境街道中心幼兒園于2017年9月建成使用,幼兒園利用大廳、樓道和公共區域為幼兒營造了溫馨的特色閱讀環境。在大廳區域設有經典繪本推薦區、繪本情景互動區、共享閱讀區、自制繪本閱讀區及圖書漂流區,形成一道繪本長廊,二樓和三樓的公共區域設有親子閱讀區和“紙戲劇”“圍裙劇”等繪本故事表演小劇場,繪本随手可及。主題牆按照幼兒的年齡特點,小、中、大班分别以“苗苗”“朵朵”“果果”命名,寓意孩子由一顆幼苗逐漸成長,開出多彩的花朵,最後結出豐碩的果實。教學樓左邊樓道的主題是“二十四節氣”,每逢節氣或中華傳統節日,各班根據幼兒年齡段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教育活動,提高幼兒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理解。樓道吊飾主題鮮明、内容豐富,一樓通道環境布置以“快樂海洋”為主題,二樓以“快樂寶貝”為主題,三樓以“暢遊星空”為主題。室外創設了交通遊戲區、戶外遊戲材料區、沙水區、塗鴉區、種植園、編織園和自制體育遊戲活動區,幼兒園把民間手工藝編織活動作為園本特色課程進行實踐和推廣,編織活動每月每班安排兩次:一次由家長根據自身特長,自願報名帶領感興趣的孩子在編織園進行半日活動;另一次由教研組安排班級輪流進區開展活動。編織活動讓幼兒從小得到民間傳統文化的熏陶,在培養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創造力的同時,也幫助其熱愛生活,提升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園長楊梅梅說:“區角活動具有自主化、個性化、生活化、遊戲化、操作化的特征,符合幼兒學習的特點與發展規律,已經上升為幼兒園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與生活活動、學習活動及遊戲活動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發揮一定的課程功能,真正做到了課程遊戲化。”

來源:曲靖日報

原标題:讓環境成為無聲的老師——富源縣探索示範幼兒園區角空間創設

編輯:都市時報一點關注 張如塵

審核:祝小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