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以開放透明回應唱衰抹黑?【鳴镝】作者:曲博(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一帶一路以開放透明回應唱衰抹黑?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鳴镝】
作者:曲博(北京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所長)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8年多來,經曆了從理念到行動、從願景到現實的發展曆程,目前已進入“工筆畫”式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有力地促進了沿線國家經濟發展,為推動世界經濟和國際貿易均衡、普惠、包容、可持續增長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少數西方國家始終戴着有色眼鏡看待“一帶一路”倡議,或者唱衰“一帶一路”建設,抹黑攻擊“一帶一路”,把債務陷阱、破壞環境、滋生腐敗、缺乏透明度等說辭強加給“一帶一路”。美西方從其殖民擴張和霸權轉移的曆史經驗出發,“自然而然”地把“一帶一路”倡議理解為中國拓展地緣政治經濟影響力的工具。質疑“一帶一路”倡議缺乏透明度等論調,來源于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惡意曲解。西方社會隻有摘掉有色眼鏡,正确理解“一帶一路”倡議的性質,才能糾正歪曲事實的錯誤,回到通過國際合作促進各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國際社會共同繁榮的正确軌道上來。
從性質上來看,“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各國發展政策協調、對接的國際合作平台。共建“一帶一路”不僅是經濟合作倡議,而且是完善全球發展模式和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全球化健康發展的重要途徑。“一帶一路”建設是包括基礎設施、經貿往來、資本流動、國際規則、人員交流等多位一體的全方位聯通。“一帶一路”倡議把政策溝通作為“五通”之首,強調各國充分交流經濟發展戰略和相關政策,共同協商制定推進區域合作的規劃和措施,推動沿線國家實現發展戰略對接、優勢互補。政策溝通的過程是開放、公開、透明的,隻有通過政策溝通,沿線國家才能形成共識,制定規則,推進合作。在這種以全方位聯通為目标的倡議下,必然不會有秘密外交,不會有私下交易,追求透明度必然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基本理念。
從原則上來看,“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商共建共享意味着“一帶一路”建設要在不同國家間達成“最大公約數”,而這個“最大公約數”一定是遵循市場規律和國際通行規則的,一定是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和遵守當地法律法規的。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從國際合作談判、成本分擔和收益分配三個方面确定了“一帶一路”倡議的制度框架。這種制度框架也體現在諸如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中國發起創建的新型國際合作機制中。“一帶一路”倡議不搞小集團、小圈子,如果不堅持公開透明的理念,落實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必然無從談起。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一直主張其開放性,強調建設“一帶一路”不是中國一家的事。中國已經成功主辦了兩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首屆峰會論壇有32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主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第二屆論壇有将近40位外國元首、政府首腦和主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出席。如果“一帶一路”建設缺少透明度或者中國不希望提高透明度,那麼中國為什麼會本着開放精神歡迎更多國家加入共建“一帶一路”的大家庭中來?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中國發起創建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等多邊融資、投資平台。就發起創建這兩個國際機構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注意按國際慣例辦事,充分借鑒現有多邊金融機構長期積累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制定和實施嚴格的規章制度,提高透明度和包容性等。亞投行創建之初便有57個成員,現在已經發展到102個成員,成為僅次于世界銀行的世界第二大多邊開發機構。亞投行将精簡、廉潔、綠色作為三大核心理念。廉潔主要體現在對腐敗零容忍,以及在内部治理、投資項目上遵循國際标準,堅持公開透明原則。如果中國不想提高“一帶一路”透明度,那麼為什麼要倡導創建亞投行?為什麼堅持亞投行要遵循國際标準和國際慣例?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堅持創新國際合作方式,提出了第三方市場合作倡議。第三方市場合作是中國首創的國際合作新模式,主要是指中國企業(含金融企業)與有關國家企業共同在第三方市場開展經濟合作,強調将優勢産能、先進技術與發展需求相結合,通過優勢互補實現國際合作。在推進第三方市場合作過程中,中國秉持開放、綠色、廉潔理念,堅持企業主體、市場導向、商業原則、國際慣例,目前已經與法國、日本、意大利、英國、新加坡等國家簽署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文件。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第三方市場合作指南和案例》,介紹了産品服務等5個類别的21個案例。比如,莫桑比克的馬普托大橋及連接線項目、埃塞俄比亞吉布三水電站項目就是第三方市場合作的成功案例。前者由中國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聘請德國公司提供監理咨詢服務;後者由中國東方電氣集團有限公司承擔設備成套供貨與項目服務,意大利公司承擔土建。如果中國不希望增進共建“一帶一路”的透明度,為什麼要推動與其他國家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
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中國一直将政策溝通和戰略對接作為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先導。目前,中國已經同140多個國家和30多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成功就“一帶一路”倡議同歐盟的“容克投資計劃”、哈薩克斯坦的“光明大道”發展戰略、蒙古國的“草原之路”計劃、柬埔寨的“四角戰略”、老撾的“變陸鎖國為陸聯國”戰略、越南的“兩廊一圈”構想、印度尼西亞的“全球海洋支點”構想、俄羅斯的“跨歐亞大通道建設”構想、“環孟加拉灣多領域經濟技術合作倡議”等有關規劃對接達成共識。透明度來自開放、公開的政治過程,如果中國不想提升共建“一帶一路”的透明度,為什麼會一直主張戰略對接和推動達成共建共識和簽署共建文件?
事實上,“一帶一路”倡議自從提出以來,一直将國際慣例、國際标準作為項目執行的原則。“一帶一路”建設在各方面所取得的成效都是建立在追求透明度原則基礎之上的。共建“一帶一路”不僅僅是一個個具體的經濟合作項目,更是一個由中國推動建立的國際發展合作新平台,是中國為纾解當前全球治理赤字作出的重要貢獻。如果能夠理解“一帶一路”倡議作為全球治理平台的功能和屬性,美西方那些針對“一帶一路”的諸如“債務陷阱”“缺乏透明度”“破壞環境”等攻擊和指責就會不攻自破,其險惡用心也将昭然若揭。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6日08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