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雲山生态園? ,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廣州白雲山生态園?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華南首個碳中和主題園在越秀公園正式開園
6月14日,華南地區首個碳中和主題園在廣州市越秀公園正式開園,并在園内舉辦2022年全國低碳日廣東省系列活動——“碳未來 做先鋒”碳中和主題園啟動大會。
碳中和主題園位于越秀公園内,由廣州市越秀公園和廣州碳排放權交易所聯合打造,充分利用越秀公園舊垃圾場和部分低效利用建築進行改造。
據了解,主題園占地面積約為1400平方米,把生态、生産、生活及科教有機融合起來,設有碳中和科普展館、中水回用示範區、現代農業示範區、垃圾分類及園林垃圾就地處置區、碳中和研學區、新能源光伏技術展示區。主題園規劃功能齊備,集科學普及、公衆教育、沙龍活動、社會實踐于一體,未來有望成為廣東省、廣州市重要的“雙碳”宣傳教育基地。
深度普及氣候變化與低碳知識
開園活動上,參觀嘉賓對碳中和主題園展館進行了内部探訪,主展館區共分5個篇章:從氣候變化簡史到人類應對氣候變化曆程;從我國低碳發展曆程到廣東省推進雙碳目标最新動态;此外還特設了碳交易助力雙碳目标的熱點展區,通過展示廣東省試點碳市場建設十年以來的豐碩成果,傳遞了以市場化機制助力節能減碳的先進理念。
現場可以看到,展館裡的内容以數字化展示為主,圖文并茂且知識性和趣味性十足。參觀遊客可通過劃動數字屏幕查看權威機構發布的最新氣候變化數據,或可使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實時追蹤所有國家、地區和全球大型上市公司承諾的氣候目标。
通過對展館内容的學習,參觀遊客都紛紛表示對全球氣候變化挑戰、我國的“雙碳”目标、廣東省先試先行的低碳發展曆史和現狀,以及碳交易的概念和原理等,都有了更全面、更深刻、更直觀的認識。
當登上棧道俯瞰整個園區,可以将園區建築和室外的景色盡收眼底。所有建設材料均采用環保再生材料,用公園自身訴說着低碳環保、節能減排的概念。置身其中,既能感受綠色低碳的科普教育,又能從美麗花園中享受生态之美。
優化生态發展,智能零碳供能
園區内的林業碳彙區種植了如綠桐、油茶樹等有顯著固碳釋氧、淨化空氣作用的樹種,讓參觀遊客近距離形象地學習林業碳彙知識。
園區内還設置了半開放式魚菜共生、魚稻共生水循環系統,采用目前國内領先的水處理技術。一方面,可實現中水回用,即園區内的廢水和收集的雨水經處理,變為達标的農業養殖及灌溉用水;另一方面,養殖池排放的水經處理後,以循環方式進入蔬菜栽培系統,經由根系生物吸收過濾後,最終返回至養殖池。據了解,此系統大大降低了廢水處理過程中産生的碳排放,同時也實現了現代農業的低碳有機種養。
園區還開辟有現代農業示範區域。該區域以高科技、航天技術品種為主種植,運用噴、滴灌措施,采用“有機肥 水肥”的施肥模式,形成固碳、低碳、減碳農業生态循環。
同時,設有專業的就地處理系統,采用低能耗與高效循環利用的微生物技術,借助全過程自動化運行與監督服務平台,實現對園林垃圾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最終将其轉化為有機肥料等。此模式創新性地解決園林垃圾問題,為園林系統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标助力。
此外,園區還放置了帶機械臂自動分選的智能垃圾四分類一體機,以及可實現碳積分即時激勵的智能資源回收一體機等。通過了解、體驗這些先進設備,參觀遊客可直觀感受到我國科學技術和工業設計的發展正加速推動我國“雙碳”目标的實現。
為減少主題園自身産的碳排放,最終實現園區自主碳中和,展館和園林垃圾處理間的屋頂都安裝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借助智能化能源轉換系統,以清潔能源持續為園區的照明、水循環處理、園林垃圾處理、農業灌溉、低碳減排展示設備等供電。
提高公衆“雙碳”認知度和參與熱情
開園儀式上,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綠色貿易與投資專委會榮譽主任委員、原環境保護部國際合作司司長唐丁丁通過遠程視頻對碳中和主題園開園表示祝賀,希望能充分發揮主題園作用,引導更多城市共同攜手關心氣候事業和碳中和的發展進程,推動全社會更好地理解、關注碳中和事業。
“這裡曾是‘園林垃圾處理廠’,如今,我們通過創造性的升級改造,将它變為‘神奇主題公園’,實現了物盡其用,成為市民遊客又一打卡點。憑借科技創新和多元複合的功能定位及花徑、棧道、藝術文創展示區等配套設施,碳中和主題園完成了向環境友好型設施的轉變,實現了生态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多赢。”廣州市林業園林局負責同志表示,越秀公園作為國家重點公園,年接待遊客近1000萬人次。在廣州市越秀公園建設碳中和主題園,充分利用城市園林和綠地資源,為市民遊客提供低碳知識科普,是林業和園林部門支持“雙碳”目标的重要創新實踐,将為園林系統服務“雙碳”戰略提供先進經驗。
未來,碳中和主題園未來将以建設“雙碳”科普教育基地、“雙碳”特色培訓基地、“雙碳”特色交流中心及“雙碳”特色公衆活動中心為核心定位,廣泛開展社會需要、群衆喜歡、影響力大、服務面廣的系列科普展覽,舉辦多層次“碳達峰碳中和”研學、宣教活動,最大限度發揮“公園 ”的服務功能,并探索依托公園場景建立個人碳普惠體系,倡導低碳消費等環保行為,提高社會公衆節能減碳意識,為提高公民低碳環保意識,倡導綠色消費生活方式,助力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标的實現貢獻力量。
【南方 記者】鐘曉宇
【攝影】符超軍
【剪輯】楊奇
【作者】 鐘曉宇;符超軍;楊奇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