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50條經典心理效應

50條經典心理效應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1 06:54:17

生活中處處充滿了對人性的考驗,許許多多的學者研究人類的共性,讓我們可以輕松解釋許多真實發生的事情。

它們本身或許沒有意義,但是卻非常有趣。

如果我們了解了這些心理效應,或許就會發現,我們遠沒有别人了解自己。

這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或許會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1

1、内存凸點

我們在小區中聽那些老頭老太太們聊天,除了聊聊國家大事之外,他們更熱衷于談論自己年輕時發生的事情。

許多老年人或者是四五十歲的中年人,談論的話題也往往是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

這種現象稱為内存凸點。

就是說,在我們人生經曆最為複雜和精彩的那幾年,發生的事情往往會讓我們印象深刻。

而且這幾年的變化也會讓我們擁有更強的情緒波動,畢竟人生中的這幾年,代表着結婚,生子,創業等等新的選擇。

稱之為人生的拐點也不為過。

有研究稱,這幾年發生的事情很容易被我們從聊天中提取出來。

因為這些事情與自我認同有關,而且對個人的态度,信仰以及生活目标都有重大的貢獻。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2

2、所羅門悖論

格羅斯曼做過一個很有意思的實驗:

他找來了許多戀愛情侶,并且讓其中一部分人生動地想象自己的伴侶出軌了,而另一部分人則想象自己好朋友的伴侶出軌了。

最後,格羅斯曼問這些研究參與者,作為被出軌一方應該怎麼做?并且參與者還要回答一系列的問題來測量他們所做決策的明智性問題。

結果顯示,為朋友出謀劃策的參與者對這個問題的處理表現得更加明智。

這個實驗向我們傳遞出了一個事實: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實際生活中也是如此,不管我們的年齡大小,我們在考慮問題時,解決别人的困難總是比解決自己的困難更能理性得思考。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遇到困難時,苦思冥想找不出解決方法,而别人随意的一句話,就能夠讓我們豁然開朗。

所以遇到問題時,我們應該讓自己退出這件事,用第三人的角度去審視問題,或許就會清晰很多了。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3

3、鄧甯-克魯格效應

提到這個效應,就不得不提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在1995年的一天,一位光頭大漢搶劫了匹茲堡的兩家銀行,他沒有戴面具也沒有任何僞裝,就這樣堂而皇之得搶劫了銀行。

甚至還對着攝像頭微笑。

當他被警察逮捕時,他自己都有些驚訝,為什麼警察會這麼快地找到他。

因為他認為隻要把檸檬汁塗在臉上,自己就會隐形,因為當時的隐形墨水,就是用檸檬汁制作的。

所以他認為這樣,自己也能夠隐形。

但顯然并不是,他弄錯了檸檬汁的用法,還偏執地認為自己能夠隐身。

這件事反映到現實生活中,往往更有意思。

當一個人在酒桌上誇誇其談,高談闊論時,往往認為自己說的話是正确的,而别人的觀點全部都是錯的,甚至有些傻。

由于他本身知識的匮乏,讓他完全意識不到自己的錯誤,甚至還固執地覺得,是别人不懂而已。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4

4、人與狗

根據一項研究表明,那些性格易怒,且攻擊性很強的人,往往飼養的狗也具有同樣的特征。

因為人們在實際生活中,更喜歡和自己相似的人交往,這種特點會延伸到日常的所有事物上,包括寵物。

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差不多就是這個道理。

就比如那些與社會隔離,或者是居住在犯罪率比較高的地方的人,除了要長期承受壓力之外,他們本身也會變得更有攻擊性,哪怕他是一個好人。

所以在選擇寵物時,可能也會更傾向于選擇更具有攻擊性的寵物。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5

5、白日夢是一件好事

有多少人會做白日夢,每天都會因為一些事而走神,幻想着自己可以升職加薪,當上CEO,迎娶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

如果你有這樣的習慣,是否會覺得自己有些頹廢和不夠專注呢?

其實大可不必。

因為研究表明,做白日夢可能是一種智慧與創造力強的表現。

那些高智商的人群,往往具有高水平的思維發散能力,在智商測試中的得分也會更高,大腦也會更有活力。

這些人的大腦在執行某些簡單的任務時往往會“一腦兩用”,一邊做着簡單的事情,一邊幻想着其他事情。

這讓我們的大腦會時刻處于一種興奮當中,更有助于提高我們的思考能力。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6

6、痛苦地拒絕

失戀是一種什麼感受?表白被拒絕為什麼會心痛?

當我們看到這些問題時,下意識覺得,痛其實隻是一種感受,我們被拒絕或者失戀,并不會真的心痛。

事實并不是這樣的。

當我們被拒絕時,大腦中的某個部位就會被激活,然後身體就會做出相應的反應。

心痛或者出現嘔吐,都是這樣反饋帶來的結果。

千萬不要覺得,被拒絕時的痛隻是一種感受,它其實也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遠比想象中帶來的傷害更大。

7、外語讓我們理性思考

講外語還是說母語,其實是能夠影響到我們的決策的。

因為講外語時,我們就必須在潛意識中壓抑說母語的沖動,這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加理性地思考問題。

而講母語時,完全沒有這樣的顧慮,因為所有的反應都是一種潛意識裡形成的條件反射。

換句話說,講外語時,我們必須強迫自己冷靜且理智地思考,這樣才能夠組織語言;

而說母語時,我們可能更多的是沖動型決定,完全憑借個人喜好去做出決定。

這種決策偏差,在很多事情上,完全意味着不同的人生選擇。

因此,個人在說外語時會做出更理性的決定。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7

8、基本歸因錯誤

《鄒忌諷齊王納谏》的故事,其實就是一個典型的基本歸因錯誤。

鄒忌是齊國的相國,有一天,他想知道自己與城北的徐公相比,誰的容貌更出衆,便問自己的夫人、小妾和朋友“吾與城北徐公孰美”,得到了大家一緻的回答:“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鄒忌聽了心滿意足,直到有一天看到了徐公本人,感覺自己比不上徐公,照鏡子以後,更是覺得自己與徐公相比,差太遠了。

鄒忌發現自己的認知和大家口中的并不一緻,因為他完全忽略了夫妻,小妾和朋友與他的關系。

所以才有了後來的“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這樣的感悟。

因此,當我們去評價一件事或者一個人時,我們要注意避免出現基本的歸因錯誤,尤其是在家庭當中。

妻子的唠叨不是因為不愛你了,而是因為她工作遇到了麻煩;孩子不愛說話,不是因為他性格内向,而是因為環境讓他找不到開口的機會。

也許妻子已經給你準備了開口的飯菜,也許孩子和小夥伴們玩耍時,樂觀開朗。

我們總是高估傾向性因素,而低估了情景性因素。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8

9、第三人效應

我們是不是喜歡聽到别人誇獎自己?

我們是不是也同樣好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

這兩者本身其實是矛盾的,因為當你開口詢問别人時,别人很難真實的表達想法,大多數時候都是誇贊居多。

畢竟别人也不想得罪你。

但是如果你并不在場,别人的誇獎是通過第三人轉達時,你就會覺得特别高興。

因為你覺得,這就是别人對自己的真實評價。

在《傳播中第三人效應的作用》中提到過第三人效應。其實在我個人的理解看來,用一個很實際的例子就可以說明:

比如我們看中了一個水杯,但是我們不确定它的質量是否可靠,盡管媒體和網頁上描述得非常全面,但我們依然存在顧慮。

這時候如果出現一個第三方,聲稱這款杯子非常不錯,那麼我們大概率就會選擇相信,而且深信不疑。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9

10、短期愉悅感

我們可以忘乎所以地連續刷上幾個小時的短視頻,也不會感覺到無趣。

這種短視頻的機制就是會讓我們産生短期愉悅感。

當然這一切都歸結為尋求多巴胺的獎勵循環。

多巴胺被稱為愉悅化學物質,因為它使您尋求享受和愉悅的活動,例如飲食、性、藥物等。但是多巴胺也會讓你變得好奇和尋求信息!

所以我們在刷網頁或者短視頻時,會被裡面五花八門的内容所吸引。從而完全忽略了時間。

令人不安的是,您永遠不會對可用的信息量感到滿意!所以你可能會一直刷一直刷,直到有事情打斷你。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10

11、幫助别人讓我長壽

我們有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事情:

自己在地鐵上給别人讓了座,内心會高興一整天;

自己幫助一位老人過了馬路,心情也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

我們幫助别人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幸福感和内心愉悅感。

而且定期志願服務還可以幫助我們管理壓力和避免疾病,同時還可以增加自己在生活中的成就感。

心理學家發現,那些經常做志願者的人,往往比那些不參加此類活動的人活得更長。

50條經典心理效應(講講11個有趣的心理效應)11

結語:

這11個心理效應,讓我們看到了發生在身邊的很多有趣的現象,也明白了其中的很多道理。

或許這些小實驗并不适合所有人,但是對于我們自己而言,可以作為一種參考和學習。

他們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方式讓我們自己主動去成長。

這些或許不足以改變我們的生活,但至少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自己。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