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唐朝博物館介紹

唐朝博物館介紹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8-25 12:12:39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我們中國人稱自己為“大漢民族”,而外國人卻喜歡叫我們“唐人”。

可見,當年漢唐盛世的雄風,已經深深印入到世界曆史的記憶之中了。

大唐發展到鼎盛時期時,帝都長安的常住人口達到了100多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同時期的羅馬,隻不過才5萬人。就算是那會兒比較牛的阿拉伯和拜占庭的首都,人口數加起來也不及長安的一半。

那時候的大唐,可謂是富得流油、遍地黃金,老外們争先恐後、不遠萬裡來到中國,把家鄉的香料、琉璃等帶到中國,再将中國的瓷器、絲綢等等帶回到本土。

中國的東西太精美了,無論是絲綢、麻織品這樣的織物,還是漆器、銅鏡、釉陶這樣的手工藝品,都讓國外的貴族們喜歡得不得了,世界刮起了一股“中國風”。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1

這些“歪果仁”隻要能來一趟中國,立即就能實現“一夜暴富”,回到家鄉便富甲一方。

盡管路途遙遠,還得穿越一望無垠的大沙漠,對抗意想不到的惡劣天氣,但都阻擋不了世界各國的商人前往中國的步伐。

實際上,大唐朝僅維持了289年,在曆史舞台上并非最長壽的,但卻為何能在短短數百年間,将中國崛起于世界的東方呢?

除了唐朝自身在文治和武治方面都擁有包容的胸襟和思想外,也離不開先人們在陝西這塊沃土上,用了數千年的時間,紮下的穩固根基。

如今,我們隻能從曆史博物館展出的一件件文物當中,去尋找當年輝煌的足迹,感受曆史文明發展的進程。

每次參觀博物館都感覺時間不夠用,特别是去到陝西這樣的文物大省,博物館展廳就有一萬多平米,每一件文物都在靜靜地訴說着它的故事,讓人不忍離去。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就是圖文版的《陝西曆史博物館》,這下子,再也不用擔心時間不夠用了。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2

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後建成的第一座國家級的博物館,裡面珍藏着170餘萬件文物。

專家們為我們精選了最具代表性的幾百件寶貝收錄于本書中,幫助我們充分解讀“漢唐文化”,進一步感受中華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01 天府之國,鼎鼎有名

提起“天府之國”,很多人便會想到四川的成都,然而,最早見于記載的“天府之國”,指的卻是陝西的關中地區。

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史記·蘇秦列傳》中寫道:“秦,四塞之國,被山帶渭,東有關河,西有漢中,南有巴蜀,北有代馬,此天府也。以秦士民之衆,兵法之教,可以吞天下,稱帝而治。”

可見,關中大地是一塊肥沃的土壤,且四面形成天然屏障,易守難攻,既可休養生息,又可伺機出兵雄霸天下,隻要守好了這塊地方,想不成功都難。

所以,早在夏商周時期,這裡就已經形成了繁盛的經濟形态。

公元前11世紀,周武王滅掉了商,建國号為周,定都于鎬(hào)京,也就是今天西安市長安區沣河以東的地區。陝西,就成了西周的政治中心。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3

出土于這一時期的文物當中,最為耀眼奪目的,當屬“國之重器”——鼎了。

“鼎”在遠古時代的作用相當于我們現在的“鍋”,主要是用來煮肉或者盛酒的器皿。

若是遇上盛大的節日,便會在“鼎”中放入各種食材,下面架上幹柴點上火,煮出一大鍋與大家共享的美味佳肴。

但是,這用青銅打造的“鼎”價值不菲,那可不是任何人都配得上擁有的,這是非富即貴的象征,也是權力的象征。

所以,它就慢慢失去了最初的功能,而變成了“國之重器”,用于一些祭祀大典或者記錄國家大事。

比如,書中介紹的“多友鼎”中就篆刻着279個字的銘文,說的是西周晚期時,周厲王與猃狁(xiǎnyǔn)之間發生的一場戰争。

猃狁(xiǎnyǔn)即為後來的匈奴,他們多次侵犯我大周的京師腹地,讓人忍無可忍。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4

于是,周厲王派遣多友帥軍殺敵。激戰半個多月後,多友不僅将猃狁(xiǎnyǔn)趕出了大周,還繳獲了127輛戰車。

周厲王大喜,賞多友青銅100多鈞,多友深感隆恩浩蕩,便特鑄此鼎作為紀念。

從博物館中這些“師出有名”的大鼎當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在當時層級森嚴的禮儀制度管理之下,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倫理道德體系,對後世産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02 大漢雄風,威攝四方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滅掉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五百年的諸侯割據局面,一統江山,史稱"秦始皇"。

然而,盡管秦始皇很有雄才偉略,但可惜命不長,49歲時,便病死在南巡的路上。

其後,天下大亂,劉邦和項羽趁亂雄起,推翻了秦朝。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5

得人心者得天下,最終漢高祖劉邦憑借個人魅力,将天下能人志士彙聚于一堂,創建了大漢王朝。

公元前200年,也就是漢高祖7年,由蕭何負責監造“未央宮”。

未央宮是西漢的正宮,也是當時規模最大的宮殿建築群之一。同年,西漢國都由栎陽( lì yáng)遷于此處,取名“長安”,寓意為“長治久安”。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6

從此,中國正式由長安為起點,以一個強盛國家的姿态,開始走向世界。

公元前139年,張骞在未央宮領旨,踏上了出使西域之旅。

本來呢,漢武帝的本意是希望張骞去遊說河西走廊一帶的月氏(ròuzhī)聯合夾擊“死性不改”的匈奴,看,又是這家夥,總是在我邊疆滋擾生事。

結果張骞挺不走運的,出去就被匈奴給抓了,關了十年後,終于讓他給逃了出來。

不過,張骞并沒有忘記使命。

他繼續一路西行,先是到達大宛(dàyuān),而後經康居抵達了大月氏(ròuzhī),後來,他又去到了大夏。

他用了一年多的時間,考察了西域各國的地理、物産、風俗習慣。然後,才返回向漢武帝作彙報。

漢武帝聽後大喜,封張骞為“太中大夫”。

張骞雖未完成目标,但他踩出的這條路,就是後來著名的“絲綢之路”。為中國與世界各國直接産生聯系,奠定了夯實的基礎。

可以說,沒有漢武大帝就沒有張骞,沒有張骞就沒有“絲綢之路”,沒有“絲綢之路”也就沒有後來的“漢唐盛世”。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7

如今,“絲綢之路”已經湮沒于黃沙之中,氣派的未央宮也僅剩下一些瓦當和陶制方磚收藏在博物館裡。

我們隻能通過上面篆刻的“長樂未央”、“延年益壽,與天相侍,日月同光”之類的文字,遙想當年大殿的氣勢恢宏和壯觀雄偉了。

03 開放包容,天下大同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了唐王朝。他在隋文帝所建新都“大興城”的基礎上,增建了大明宮和興慶宮等宮殿,改大興為長安。

換而言之,這座城池并非西漢時期的長安城,不過兩地相隔得不算太遠。唐長安城面積約為87.27平方公裡,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最為繁華的國際大都市。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8

此時,“絲綢之路”也經曆了700多年的發展,已經相當的成熟。

為了迎接南來北往的商旅,大唐專門在長安城内劃分出自由貿易區:東市為官員居住地,隻交易一些中原的“本土品”,而西市則是沿絲綢之路進入長安的“舶來品”的自由交易市場。

唐代詩人王維在詩中寫道:“九天阊阖(chāng hé)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miǎn liú)。”

意思是說,九重高牆的皇宮打開了宮殿大門,接受來自世界各國的使節們對它進行朝拜。其盛唐氣象,可窺見一斑。

從博物館收藏的漢唐文物中,我們可以清晰地了解到當時各國文化交融于一體的繁華盛況。

比如,出土于西安西郊俾(bǐ)失十囊(náng)墓的“彩繪說唱俑群”,六個形态可掬的表演者正在進行一種特殊形式的“合奏”。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9

其中有五位分别吹彈敲打着長笛、橫笛、琵琶和答臘鼓等樂器,另外一位則用手比劃着,表情生動傳神,似在叙說着什麼。

這種時尚的“RAP”說唱形式在唐朝時非常盛行,它結合了民間音樂和文學藝術,還融入了從“絲綢之路”傳入的異國講唱演繹。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10

大量胡人湧入到長安城,出現了各種文化交相輝映的和諧景象,使得唐朝的文化藝術、音樂舞蹈、宗教科學等方面得到了空前的發展,形成了一個時代特殊的風格特點。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數“唐三彩”了。唐朝以前的陶器,基本上都是單色釉,最多出現了雙色釉的并用。

而到了唐代之後,大家更喜歡豔麗華貴之美,便在繪畫、陶瓷、金銀器的制作上,吸納了不少高飽和色調的西域風格。

比如博物館中收藏的一尊“三彩載樂駱駝俑”,就是唐三彩俑中的精品之作。

唐朝博物館介紹(書架上的博物館)11

一匹高高的駱駝俑的背上,載着七位鮮活生動的樂師,和一位正在陶醉演唱的唐代佳人,他們的快樂仿佛穿透了整個大沙漠,連駱駝也受到了感染,引吭高歌起來。

這尊唐三彩俑不僅形态栩栩如生,釉色也明快華麗,且完美地将中國的表演者與西域的駱駝結合在一起,充分反映了當時大唐朝那開放包容的态度。

04 寫在最後

陝西,不僅是我國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也是漢唐開創盛世的福地,它在中國曆史舞台上,有着舉足輕重的地位。

這本《陝西曆史博物館》将幾千年的文明濃縮于其中,讓我們通過了解曆史,看清真相汲取教訓;通過了解文化,找回民族的文化自信。

這是收藏于書架上的博物館,這是中華文化的饕餮盛宴,這是有趣又有料的“穿越”旅行。

準備好了嗎?讓我們一起回到盛世漢唐,領略千年帝都風采吧!#曆史##全民博物館#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