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省會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簡稱“晉”,又稱“三晉”。山西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内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轄11個地級市。其中,就沁水縣來說,人口超20萬,隸屬于晉城市,位于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遊。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就沁水縣這一地名,《水經·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也即該縣因為一條河而得名。
一
首先,沁水縣,隸屬于山西省晉城市。在地理位置上,沁水縣位于山西省東南部,中條山東北,沁河中遊。太行、太嶽、中條三大山系銜接處。縣境四周環山、東至老馬嶺、嶽神山與高平市、澤州縣為鄰;西至東塢嶺與翼城縣搭界;南至仙翁山、舜王坪與陽城、垣曲縣接壤;北至香山嶺、關帝嶺、宇峻山與浮山、安澤、長子縣毗鄰。就沁水縣的曆史來說,早在春秋時期,該地區屬晉國的疆域,戰國初期,魏趙韓三家分晉,今山西省沁水縣一帶先屬韓國,後成為秦國的疆域。
二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秦朝。在郡縣制下,今晉城市沁水縣一帶屬河東郡這一建制。西漢時期,該地區為河東郡端氏邑。東漢時期,在該地區設立端氏侯國。三國這一曆史階段,魏蜀吳三國鼎立,今沁水縣一帶成為曹魏的疆域。在三國時期,曹魏在該地區設立端氏縣,隸司州平陽郡。東晉時期,端氏縣隸建興郡。北魏屬建州,端氏時廢又再次設立,隸建州安平郡。并在今城西另設東永安,西河、高延三縣,隸屬建州泰甯郡。北齊仍屬建州,西河、高延并入東永安縣,東永安改為永甯縣,和端氏縣同屬建州安平郡。
三
公元583年,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今沁水縣一帶屬澤州,大業三年(607年),澤州改稱長平郡,改永甯縣為沁水縣,和端氏同隸長平郡。《水經·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縣故城北,蓋藉水以名縣矣。”是沁水縣以沁水而得名。由此,就沁水縣這一建制,始于公元607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曆史了。進入到唐朝時期,沁水縣隸澤州(或稱高平郡)。南宋時期,端氏、沁水二縣屬南澤州。元至元三年(1266年),端氏縣并入沁水縣,屬澤州,隸中書省晉甯路。
四
最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沁水縣屬澤州直隸州,隸屬于山西承宣布政使司。清朝取代明朝後,沁水縣屬山西省澤州府。到了1914年,沁水縣改屬冀甯道。1928年,沁水縣直屬于山西省。1958年5月,沁水縣屬晉東南地區。1985年4月,,撤銷晉東南地區,設立地級晉城市,直屬山西省,将原晉東南地區所轄陽城、高平、陵川、沁水四縣劃歸晉城市。截至2018年底,沁水縣總面積達2676.6平方千米,總人口約為21萬人,為山西省人口較少的縣。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曆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