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二篇關于貝殼的文章,我就順着大家日常接觸最為多的講,所以昨天是花甲,今天就順理成章的是蛏子。
蛏子的品種其實很多,我賣過的蛏子就有四種之多,很多朋友也會很迷惑,到底哪個才是蛏子,其他的又都叫個啥。
其實我們日常所說的蛏子就是這個。個體不大,殼很薄,但是在最适合的季節,那是異常的肥美。
最肥美的蛏子就像這個樣子,肉都快爆出來一般。
那麼問題來了,什麼季節才最适合的季節呢!
以我們十幾年的經驗來說,每年的端午和中秋前後,也就是四五六月和八九十月是最适合的。
其他時間,不是産卵後的過瘦,就是預備産卵前的過肥。
估計你又問,太瘦不好吃可以理解,那麼為啥太肥也不好吃呢。
其實這裡的肥是表象,真實情況是一層肉膜裹着大量的脂肪,這個時候的蛏子,看着肥滿,一口下去,你都想吐。
關于這款蛏子,我們在日常經營中,遇到好多顧客提出的質疑。
第一個質疑就是,這個紅頭細長的軟體是不是寄生蟲。
我今天也統一給大家一個解釋。
每個蛏子體内都有一條透明的類似線蟲的東西,它是蛏子消化系統中的一個器官,名叫“晶杆”,可食用。
在蛏子進食時,晶杆做為攪拌機來帶動腸胃蠕動,促進食物消化;當蛏子饑餓時,晶杆會自動溶解,用于充饑。
一般放置較久的蛏子體内不會有晶杆,而蛏子會因自身酶分解的快慢,造成晶杆溶解時間上的先後,所以就算是同時捕捉到的新鮮蛏子,也是有的有晶杆,有的沒有。
所以大家看到這個器官,應該慶幸你吃到的絕對是最新鮮的蛏子。
第二個質疑就是,這一坨黑乎乎的東西能吃嗎,他到底是個啥。
其實這個隻是蛏子的消化腺,裡面有大量的消化酶,對人體隻有益沒有害。
那為什麼是黑乎乎的呢?
因為蛏子這類的貝殼,都是以海藻和浮遊生物為食,所以黑很正常,而且更健康。
第三個問題,蛏子如何吃沒有沙。
這裡就要從兩種方式來說了,因為蛏子分為泥蛏和沙蛏。
顧名思義,泥蛏就是在泥土裡生長的蛏子。
表面雖然泥漿糊體,但是身體裡确實非常幹淨的,沒有沙。
針對泥蛏,隻需要煮熟後,如上圖一樣,把肉質兩邊的沙線去掉即可。
另一種就是沙蛏,表面比較幹淨,沙子輕輕一沖就幹淨了。
但是肚子裡都是沙,很難清理幹淨,這個時候除了吐沙,還有一種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用刀剖開蛏子的肚子,然後再清洗幹淨。
這裡沒有找到蛏子的對剖圖,就先用蛏子王的圖片來代替一下。
正好,接下來我們就說說這個大蛏子
學名竹蛏,俗稱蛏子王,個頭大,肉質飽滿,殼子厚而光滑,好像映像中沒有季節限制。
隻是天氣太熱就容易死,所以夏天會比較難運輸。
很多餐廳處理蛏子王,喜歡整個的除水,然後再來烹饪,其實這樣往往會導緻蛏子王的肉質過老,口感不佳。
而且因為肉質太厚也不方便入味。
我一般就是這樣剖開處理,更入味,也更鮮嫩。
接下來的一種蛏子,和蛏子王比較像,殼子也是厚而光滑,但是非常細長,我們叫他筆杆蛏。
也不知道他的學名,不過筆杆蛏還是很形象的,細細長長的。
這種蛏子不是很好吃,沙重,而且肉質好老,不推薦。
最後一種就是這個美人蛏。
我在連雲港那到的貨,大小和一般的蛏子差不多,殼子比蛏子的殼還要薄,但是非常幹淨光滑,而且美人蛏的兩端都是圓潤的弧形,非常的漂亮。
美人蛏的肉質不是很厚,但是也非常飽滿,肉質口感非常的爽滑,我非常喜歡這一款蛏子。
隻是貨源并不多,而且不方便運輸,很容易碎殼,所以自然而然就會比一般的蛏子貴很多。
今天的蛏子就講到這裡,我是三哥,一個做了14年海鮮的美食愛好者。
如果大家還有關于蛏子的問題,或者感覺有說得不正确的地方,都可以在下方留言,我一定一一回複,謝謝大家的觀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