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清書畫家王文治

清書畫家王文治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04 08:12:20

王文治(1730—1802)清代官吏、詩人、書法家。字禹卿,号夢樓,江蘇丹徒人。曾随翰林侍讀全魁至琉球。乾隆二十五年進士,授編修,擢侍讀,官至雲南臨安知府。罷歸,自此無意仕進。工書法,以風韻勝。年未五十,即究心佛學。有《夢樓詩集》、《快雨堂題跋》。

王文治工書法,能得董其昌神髓,與梁同書齊名。文治平日喜用淡墨,以表現潇疏秀逸之神韻,時稱“淡墨探花”,“談墨翰林”。善畫墨梅,韻緻卓絕,詩宗唐、宋,自成一家,并精音律之學。

清書畫家王文治(明清名家王文治作品欣賞)1

王文治于乾隆二十九年(1764)出任雲南臨安知府,在建水、通海等地留下過很多碑刻和對聯。至今滇南一帶尚有他的墨寶遺存,雖隻尺中楮,民間亦視為拱璧。這幅行書中堂,是他在臨安任知府時所書,寫于绫上,長135厘米,寬44厘米,厚裱,品相完好,是難得的佳作。王文治學書雖宗“二王”,但對顔真卿卻深懷敬意。他在《論書絕句》中寫道:“曾經碧海掣鲸魚,神力蒼茫運太虛。間氣中興三鼎足,杜詩韓筆與顔書。”并喜寫顔書内容。

清書畫家王文治(明清名家王文治作品欣賞)2

其妾田绛雲,賦質幽閑,性格聰穎,七歲即知茹素禮佛。父母逝後撫于舅氏。舅氏家貧,欲出之為妾,曰:“抱衾與裯,命也,不敢怨苦;若複失身非偶,則重辱也。世間纨绔之子,日在膏粱醉夢中,豈知惜玉憐香者乎!”舅遂不強。及文治至春明,寂不自聊,其友齊式與識绛雲者謀之,文治視雲,容色雅麗,舉止安祥,翩翩有林下風緻。其舅以文家不豐而年齒較長,欲阻,姬曰:“向以力艱于擇對為惑,正以未得其人而有待也。今既得之,乃觌面失之乎?我觀廉訪,神氣恬密,半度端凝;窺其内蘊誠笃,絕無輕薄之習。我若偶此君,終身有托,死無憾矣。”成婚後,生活雅有情趣,二人讀書為友,但僅一年,绛雲病逝。王寫詩挽之曰“彩雲易散琉璃脆,千古傷心一夢同。”

清書畫家王文治(明清名家王文治作品欣賞)3

王文治一生以書法稱名于世,早年習書從前輩笪重光人手,受其影響頗深。他的楷書師從褚遂良,行草書則學自《蘭亭序帖》和《聖教序》。但錢泳卻認為他是學趙孟頫和董其昌的用筆,中年以後改習張即之。從王文治傳世書法來看,其飄逸婉柔的點畫和妩媚勻淨的結體,的确透露出與笪重光、董其昌二人書法的傳承關系,而線條的扁薄,更是浸染于笪氏書法的結果。除笪、董二人的影響外,還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王文治中年以後潛心禅理,對于有關佛經的書法尤其用心關注。他曾收得張即之的寫經墨迹,臨摹學習,因此其書風與張即之、笪重光一樣有用筆扁薄的特點。

王文治作書,喜用長鋒羊毫和青黑色的淡墨,這與他的天然秀逸的書風有表裡相成之妙,故清代梁紹壬在《兩般秋雨庵随筆》中說:“國朝劉石庵相國(指劉墉)專講魄力,正夢樓太守(指王文治)則專取風神,故世有‘濃墨宰相,淡墨探花’之目。”錢泳亦将他與劉墉、梁同書作比,認為王文治中年得張即之書迹臨摹,遂入輕佻一路,如同秋娘傅粉,骨格清纖,姿态自佳,而欠莊重。此論雖取貶義,但對王文治的書風特色的譬喻,還是比較精當的。這種“秋娘博粉”般的格調,亦可作為真僞鑒别的依據。從傳世真迹來分析,王書運筆柔潤,墨韻輕淡,行間布白,疏朗空靈,氣格風神極其婉美,近于董其昌的書風而更加妩媚,倜傥風流的境界是作僞者難以仿效的,莫怪當時竟有“天下三梁(指梁同書、梁衍、梁國治),不及江南一王”的說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