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重陽節是農曆幾月幾号

重陽節是農曆幾月幾号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6 00:48:43

重陽節簡介

重陽節是農曆幾月幾号(重陽節簡介)1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曆來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着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重陽節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這裡面所說的“佳節”,就是重陽節,又稱登高節。在這一天,人們登高遠望,思念親人。今天就讓我陪着大家再話重陽節。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念念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并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松軟糕類都稱之為重陽糕

  重陽節來源于道教的一個神仙故事: 東漢時,汝南縣裡有一個叫桓景的農村小夥子,父母雙全,妻子兒女一大家。日子雖然不算好,半菜半糧也能過得去。誰知不幸的事兒來了。汝河兩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戶戶都病倒了,屍首遍地沒人埋。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時候聽大人們說:“汝河裡住有一個瘟魔,每年都要出來到人間走走。它走到哪裡就把瘟疫帶到哪裡。桓景決心訪師求友學本領,戰瘟魔,為民除害。聽說東南山中住着一個名叫費長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裝,起程進山拜師學藝。 費長房給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晝夜地練開了。轉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到跟前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 桓景回到家鄉,召集鄉親。把大仙的話給大夥兒說了。九月九那天,他領着妻子兒女、 鄉親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每人分了一片,說這樣随身帶上,瘟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啄了一口,說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鄉親們安排 好,就帶着他的降妖青龍劍回到家裡,獨坐屋内,單等瘟魔來時交戰降妖。 不大一會兒,隻聽汝河怒吼,怪風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來,穿過村莊,走千家串萬戶也不見一個人,忽然擡頭見人們都在高高的山上歡聚。它竄到山下,隻覺得酒氣刺鼻,茱萸沖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裡走去。隻見一個人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聲向前撲去。桓景一見瘟魔撲來,急忙舞劍迎戰。鬥了幾個回合,瘟魔戰他不過,拔腿就跑,桓景“嗖”的一聲把降妖青龍劍抛出,隻見寶劍閃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紮倒在地。 此後,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們把九月九登高避禍、桓景劍刺瘟魔的事,父傳子,子傳孫,一直傳到現在。從那時起,人們就過起重陽節來,有了重九登高的風俗。

  是啊,重陽節又名“老人節”。那當然就是爺爺奶奶們的節日喽!在這一天,我們全家人陪着奶奶和太太一起去“石林大公園”散步。我呢,我原本計劃着先給奶奶一個大大的擁抱,然後給她一個surprise。可是呢?爸爸搶先了一步,我很為難嘛!就問奶奶想去哪裡,她隻說想去公園散散心……

  重陽節嘛!嘻嘻,奶奶很開心,我也更開心!

寫重陽節的文章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争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回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于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态。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内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于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于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谄,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于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内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了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産,并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梁之才。

重陽節

 一塊重陽糕,一束鮮花,一句祝賀語……這些都是重陽節必備的東西。然而今天在我家中,沒有鮮花,沒有重陽糕,卻依然回蕩着親情的暖意。

  今年的重陽節不知不覺已經來臨了。那天我來到學校,同着對我說:“今天是重陽節哎……”我這才發現,重陽節已經到了。回到家裡,我第一眼就看見了正在炒菜的奶奶。我想去向他祝賀,可是話還沒說出口就收了回去。我有些不好意思,又有些緊張。終于等到了吃飯的時候,奶奶在端菜,我鼓起勇氣,終于說出了那句早已練了數百編的話:

  “奶奶……”不知怎麼的,我突然變得吃口起來。

  “怎麼了”奶奶問。

  “今……今天是重陽節,祝您節日快樂。”我終于說出了那句話。

  “謝謝。”奶奶說。

  雖然隻有三言兩語,但仍然充滿了親情。奶奶的語氣雖然很平靜。但我能看出她其實很高興。吃飯的時候,奶奶的話很多,還一個勁兒地叫我吃菜。我也特别興奮,不止是為什麼。

  晚飯後,我會房做作業。我記得奶奶和爸爸在外面竊竊私語,還不時傳來爽朗的笑聲。我好像隐約聽到奶奶說:“……這孩子真的長大了……”

  農曆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九月九日,日月并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古人認為是個值得慶賀的吉利日子,并且從很早就開始過此節日。

  慶祝重陽節的活動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遊賞景、登高遠眺、觀賞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陽糕、飲菊花酒等活動。

  九九重陽,因為與“久久”同音,九在數字中又是最大數,有長久長壽的含意,況且秋季也是一年收獲的黃金季節,重陽佳節,寓意深遠,人們對此節曆來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詩宋詞中有不少賀重陽,詠菊花的詩詞佳作。

  今天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為老人節,傳統與現代巧妙地結合,成為尊老、敬老、愛老、助老的老年人的節日。全國各機關、團體、街道,往往都在此時組織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的老人們秋遊賞景,或臨水玩樂,或登山健體,讓身心都沐浴在大自然的懷抱裡;不少家庭的晚輩也會攙扶着年老的長輩到郊外活動或為老人準備一些可口的飲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秋高氣爽,菊花怒放的季節迎來了今年10月19日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陽節,也是中國傳統的老人節。在這一天是讓老人們登高休閑更是為了讓人們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

  我的奶奶是一位退休老師,學校在這一天給她祝壽,不僅安排了精彩的節目和慶祝禮儀,還送給她一個精美的大蛋糕呢!晚上,奶奶請全體家人一起到“老家”吃頓團圓飯,也順帶着過重陽節。18:00左右,二伯、二伯母,哥哥和我的一家都到齊了,晚餐開始了,奶奶燒了一桌子她拿手的好菜,有紅燒雞肉,糖醋昌魚,陽澄湖大閘蟹等……餐桌上是色香味具佳,看得我眼花缭亂,口水直流,忍不住不客氣的先吃起來了。大家邊品嘗美味的菜肴,邊談着一些天南地北的三海經,說說笑笑,有多麼的親熱又是那麼的和諧啊!接着我們舉起酒杯,為奶奶慶祝生日。

  大家酒足飯飽後,一起在大廳看起有關重陽節的電視節目,我和哥哥可閑不住了,為了能使爺爺奶奶過一個快樂的節日,我們負責給他們捶捶背。過了一會兒,奶奶把大家又召集在餐着前,猜猜我們要幹什麼呢?吃蛋糕呀!我把蠟燭先插在蛋糕上,哥哥把燈點關了,然後由二伯把一個蓮花式樣的蠟燭點着了中心,“啪!”,那朵蓮花奇妙的開放了,大家都被吓了一跳,但緊接着美妙的生日歌音樂響起來了,家人個個笑逐顔開的随着音樂唱了起來,奶奶露出了激動的神情,等蠟燭吹滅,二伯母親手把大蛋糕切成一小份的分給大家吃,甜蜜的奶油香濃的蛋糕,真誘人啊!哥哥一口氣吃了三快,還變成了一隻名副其實的:“大花貓”當然我也好看不到哪裡去。最後媽媽給奶奶和爺爺各做了一碗長壽面,我搶先祝福一聲:“祝爺爺奶奶福如東山,壽比南山”。他們笑了,笑的那麼滿足,那麼慈祥,那麼快樂。

  這是一個我過得最愉快,最有意義的重陽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