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暑不能移,歲月不能敗者,惟松柏為然
——渤大附中教育集團校園文化系列解讀之一
前言
錦繡之州,曆史古城,錦山秀水,彙流淵薮。
悠悠淩水,潤澤此方沃土;巍巍紫荊,護佑此方安甯。
錦州戰役,鑄就英雄城市;蘋果精神,激勵萬千人民。
渤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就坐落于這片熱土之上。
青松文化
君子路
路标
孔子像
文化之盛催進教育之興。
渤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前身為錦州市第三中學,始建于1960年,半個多世紀風雨兼程,校址幾易,校名叠更,一代代渤大附中人薪火相傳,收獲了豐富的辦學經驗,積澱了深厚的文化底蘊。學校領導層務實進取,集衆人之智,借教改東風,心懷對傳統文化的敬仰、對地方教育的赤誠,既尊重曆史傳承,又重視創新進取,全力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力求以文化成就引領之勢、以特色赢得發展之機。
在深刻分析學校現狀、依托自身深厚文化底蘊基礎上,從校園内君子路兩側郁郁青松入手,以其為載體,打造獨具特色的“青松文化”,并凝聚出了以“高潔修身、夙夜強學”為校訓、“發強剛毅”為學校精神的理念體系,豐厚了學校内涵,彰顯了辦學特色,力求以特色鮮明的文化理念帶動教育質量的提高,以超凡的文化精神引領學校的未來發展。
校園主題文化——青松文化
松者,四季長青,曆嚴冬而不衰;傲骨峥嵘,遇霜雪而不懼,其卓逸超凡的姿态、高潔堅韌的品性曆來為人所贊賞。它與梅、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從古典詩詞、繪畫到園林造景、盆景藝術等都能一睹其風采。渤大附中的兩排青松曆經風霜雪雨,陪伴學校走過了數十載春秋冬夏。這些青松目睹着時代的風雲變幻,見證着學校的發展曆程,其蘊含的美好品質更是悄無聲息地滋潤了一代代渤大附中人。學校将“青松文化”提煉為學校主題文化,旨在引導全校師生慕青松而臻自身,勇攀更高更遠的教育之峰。
三友園
傲雪路
梅花
青松
竹子
從外在來看,首先,青松枝幹蒼勁挺拔、遒勁有力,樹冠如蓋,姿态卓異,給人無限美感,正如北宋詩人蘇舜欽詩言:“清泉絕無一塵染,長松自是拔俗姿。”其葉片則形狀如針,外圍包有厚厚的角質層和臘質的外膜,可有效防止水分大量蒸發,是智者的典型;其次,青松對陸生環境适應性極強,它們可忍受—60℃的低溫或50℃的高溫,能在裸露的礦質土壤、砂土、火山灰及石灰岩土等各類土壤中生長,尤其耐幹旱、貧瘠,是著名的先鋒樹種;最後,松科幾乎均系高大喬木,而且材質好,不乏棟梁之材,有些種類可供采脂、提煉松節油等多種化工原料,有些種類的種子可食用或供藥用,有些種類還可作園林綠化樹種,可謂渾身是寶。
就人文價值而言,青松有着諸多富有教育意義的内在精神品質。《論語·子罕》有言:“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啟迪我們要如松柏般不畏風霜、嚴寒不凋,有直面挫折、正視逆境的勇氣;李白贊松曰:“何當淩雲霄,直上數千尺。”啟迪我們要學青松卓立天地、勢當淩雲,有堅韌不拔、追求卓越的志氣;範仲淹寫松雲:“豈無桃李姿,賤彼非正色。”啟迪我們要若青松般堅勁挺直、不畏浮華,有剛正不阿、豪邁灑脫的正氣。此外,青松對生存環境沒有過多要求,山崖間、石縫中都是其生根發芽之地,而一旦長成便為棟梁,是無私奉獻的象征;在許多名山大川中,青松若風度翩翩的君子,是迎客使者、禮賓象征,代表着禮儀與友好。故,青松所内蘊的精神氣質是值得每位師生挖掘與學習的優質教育資源。
就教育教學而言,“青松文化”滲透進了學校各項工作中。如每一株松樹都有其獨特風姿一般,每一位師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點,學校尊重差異、因材施教,鼓勵師生張揚個性和特長,通過事無巨細的管理,面面俱到的規劃,實實在在的踐行,緻力于為每一個個體提供最适宜的為教求學環境。全校上下以松品養人品,以松風潤内心,以松魂樹校魂,從課程設置到活動開展,從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到特色課題研究等等,始終以“青松文化”為核心引領,将其充分實施和踐行,充分發揮其載體的可操作性。
高考加油!
拜師
華東師大研修
“青松文化”植根于漫長的學校發展曆史,吻合着學校每一段輝煌時期所倡導的品質精神,她仿佛一泓清泉,為學校方方面面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機和活力,引領學校走出一條特色發展的創新之路,指導學校各項工作邁向更高的台階。更具體而言,渤大附中的“青松文化”還包含以下幾層内涵。
一、“青松文化”與學校實際深度契合。渤大附中校園内的兩排松樹,經霜曆雪,四季常青,數十載陪伴于師生左右,構成了學校打造“青松文化”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渤大附中建校六十年來,從前輩的筚路藍縷到如今教師的無私奉獻、學生的勤奮刻苦,從當初簡陋的校舍到如今先進完備的硬件設施,一代代附中人依靠自身頑強發展,克服千難萬險,越過低谷困境,一步一個腳印成就了如今的輝煌。自強不息成為渤大附中師生氣質的代名詞,而作為淩霜傲雪強者象征的青松正是對渤大附中優良精神傳統的高度概括。
二、“青松文化”深刻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青松,在古人的生活和文學藝術活動中,是一個重要的意象載體。早在先秦時期,松樹就有了明确的人格内涵,典籍中記載了諸多以松柏比德的言論,《荀子·大略》有言:“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無日不在是。”魏晉時期的《世說新語·賞譽》中有這樣一句贊賞之語:“森森如千丈松,雖磊砢有節目,施之大廈,有棟梁之用。”松樹就在這不斷地被賦予人文内涵的過程中形成了其君子人格,被稱為“君子樹”。故渤大附中所要打造的“青松文化”深深紮根于傳統文化,是對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
千年詩牆
三、“青松文化”與學校地域文化密切相關。學校地處英雄城市錦州。發生于1948年10月的錦州戰役是遼沈戰役的第一階段,也是全戰役的關鍵一戰,其勝利亦鑄就了錦州革命文化的鮮明地域特色。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國務院原副總理陶鑄先生在《松樹的風格》一文中,以松樹之風格比喻共産主義風格——“要求于人的甚少,給予人的甚多”。青松以其自我犧牲與無私奉獻的精神、樂觀與高潔的品格完美呈現着中國共産黨的革命者精神,與渤大附中的地域文化特色正相契合。
紅色錦州
四、“青松文化”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渤大附中以青松為載體進行學校文化建設,強調師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張揚,飽含綠色、生态的素質教育内涵。“青松文化”強調差異教育,要求學校尊重師生天性,為每一個個體的可持續發展創設最适宜的環境,啟迪師生效仿青松,外在有松姿、内在養松品,實現身心健康、适性發展。“青松文化”與當前素質教育大背景密切相合,引領着學校的長遠發展。
詩詞大會
藝術節
運動會
國旗班
“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渡仍從容。”蒼勁的青松傲然挺立,飽含青春、希望、生機盎然之意蘊,彰顯出積極進取的生命力,是渤大附中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美景,賦予菁菁校園無限生機。“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發憤圖強、永不懈怠的奮鬥精神,是渤大附中從小到大、由弱變強、勇往直前的不竭動力。寶貴的自然遺産與人文精神相結合,形成了渤大附中的主題文化——青松文化。青松文化是一面鏡子,它映照着學校不平凡的發展曆史;青松文化更是一把火炬,它必将引領學校從輝煌走向新的輝煌!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