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宋詞·第十二輯』
隻給最愛詩詞的你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後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張泌詞,有“露濃香泛小庭花”句,名“小庭花”;韓淲詞,有“芍藥酴縻滿院春”句,名“滿院春”;有“東風拂欄露猶寒”句,名“東風寒”;有“一曲西風醉木犀”句,名“醉木犀”;有“霜後黃花菊自開”句,名“霜菊黃”;有“廣寒曾折最高枝”句,名“廣寒枝”;有“春風初試薄羅衫”句,名“試香羅”;有“清和風裡綠蔭初”句,名“清和風”;有“一番春事怨啼鵑”句,名“怨啼鵑”。
【詞牌格律】
此調有平仄兩體。平韻體始于唐代韓偓,流傳至今;仄韻體始于南唐李煜。通常以韓偓詞《浣溪沙·宿醉離愁慢髻鬟》為正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詞人所常用。雙調,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平韻;下片三句,兩平韻。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北宋)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
去年天氣舊亭台。
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識燕歸來。
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悼惜殘春,感傷年華的飛逝,又暗寓懷人之意。詞之上片绾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重在傷今。全詞語言圓轉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其中“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曆來為人稱道。
《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
(北宋)蘇轼
照日深紅暖見魚,
連溪綠暗晚藏烏。
黃童白叟聚睢盱。
麋鹿逢人雖未慣,
猿猱聞鼓不須呼。
歸家說與采桑姑。
此詞寫謝雨路上所見之景:麗日、碧溪、遊魚、樹木、黃童、白叟、麋鹿、猿猱,一景一句,恰似電影鏡頭,連續将客觀景物一個個展現在讀者面前。“照日深紅暖見魚”,深紅溫暖的夕陽斜斜地映照潭水,把潭水染得通紅也增加了一份暖意,而潭中的魚兒歡快遊玩,清晰可見,染紅了的潭水、歡快遊動的魚兒都是春旱過後、大雨降後的情景,詞人雖未點出春旱之時的情景,但讀者可以想象那是一定是潭水幹枯、魚兒無處尋覓,這樣的前後對比之中、溫馨的畫面之中隐含了詞人欣喜的心态。“連溪綠暗晚藏烏”,沿着石潭向四處望去,看見成陰的綠樹接連一片,而深藏其中的烏鵲發出鳴噪的聲響,動靜結合,更顯幽靜。“黃童白叟聚睢盱”,以黃童、白叟代稱所有聚集的人群,詞人看到他們都呈現出喜悅興奮的神态。上片中紅、綠、黃、白等色彩和諧搭配,動景、靜景巧妙結合,景物、人群完美融合,運筆靈動、構思精巧。
《浣溪沙·漠漠輕寒上小樓》
(北宋)秦觀
漠漠輕寒上小樓,
曉陰無賴似窮秋。
淡煙流水畫屏幽。
自在飛花輕似夢,
無邊絲雨細如愁。
寶簾閑挂小銀鈎。
詞作曾被譽為《淮海詞》中小令的壓卷之作,描繪一個女子在春陰的懷抱裡所生發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上阕寫陰冷的春天早晨,獨上小樓,空房内畫屏豎立,顯得格外清幽。下阕所寫眼前景物,待慢慢挂起窗簾,觀落花輕飄,細雨蒙蒙,觸目傷情。作者用“輕描淡寫”的筆法,融情入景,明寫景,實寫人的愁怨,其構思之精巧,意境之優美,猶如一件精緻小巧的藝術品。全詞意境怅靜悠閑,色調輕淺幽渺,含蓄有味。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南宋)辛棄疾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牆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
更無留影霎時雲。
賣瓜聲過竹邊村。
詞上片為所見農家勞動與生活場景:近看北邊高地上農民正在猛踏水車,灌溉農田。一個“頻”字充分表現出動作的連續不斷,暗傳出農民的辛勤勞作情景。下片換頭景象一變:“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雲”。七言對起,工穩流利,清新俊爽。忽然涼風吹拂,接着飄來幾星細雨;詩人擡頭望天,帶雨的雲一眨眼便無影無蹤了!“忽有”“更見”既見筆勢挺峭勁,更覺空靈跳動,生動地表現出夏日多變的山村氣象。結以“賣瓜人過竹邊村”,餘音袅袅,比蘇轼的“牛衣古柳賣黃瓜”,更富情趣。
《浣溪沙·誰念西風獨自涼》
(清)納蘭性德
誰念西風獨自涼,
蕭蕭黃葉閉疏窗,
沉思往事立殘陽。
被酒莫驚春睡重,
賭書消得潑茶香,
當時隻道是尋常。
詞中感懷前塵往事。上片寫一個孤獨的人在秋風中夕陽下沉思往昔。“西風”、“涼”、“黃葉”、“殘陽”等詞渲染了一幅凄涼的氛圍。下片追憶當年醉酒、賭書的情形,這些在過去看來很平淡的舊事今天卻無法重溫了。
-----------------------
關注微信,發送“搜索最美宋詞”可查看以往專輯
請關注→微信訂閱号:詩詞文學
請關注→新浪微博@詩詞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