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是家長能給予孩子的一筆寶貴财富。
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是每個家長都希望的事情。
有些孩子長大之後,之所以不喜歡閱讀,就是因為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如果孩子從小就能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把閱讀變成生活中自然而然的事情,那麼就不用擔心孩子長大之後不愛讀書了。
家長如何做才能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呢?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以身作則,開始閱讀
家長希望孩子可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但是反觀家長自己是如何做的呢?
和孩子在一起的時候,家長還無時無刻不在滑手機;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家長就把手機或是平闆丢給他們玩;
親子閱讀的時候,讓孩子自己閱讀,家長拿着手機在旁邊玩。
而孩子是非常喜歡模仿大人的,家長的這些行為無形之中會影響着孩子。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非常喜歡玩各種電子産品,那麼家長首先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是否是自己給孩子做了不好的示範呢?
所以,家長希望孩子愛閱讀的話,要先做到以身作則,放下手機,開始閱讀。
2.打造良好的閱讀環境
閱讀的環境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家裡條件允許的話,家長可以為孩子打造一個專門的閱讀室,如果條件有限,那麼給孩子打造一個小小的但是專屬于孩子的“閱讀角”也可以。
在這個環境裡,家長要為孩子擺滿各種各樣的繪本,這樣當孩子想讀的時候,就可以拿起來讀了。
除了在家裡之外,圖書館、書店、繪本館等都是非常有閱讀氛圍的地方,所以家長還可以多帶孩子來這些地方,能夠進一步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會讓他們慢慢愛上閱讀。
3.輸入與輸出結合
隻有輸入沒有輸出的閱讀過程一定是不完整的。
家長在陪孩子閱讀的時候,不要覺得把一本書從頭到尾讀完了,就算完事了。如果孩子願意的話,家長可以和孩子讨論一下書中的内容、情節等,或是讓孩子複述一下書中的故事,諸如此類的方法,既可以加深孩子對書中内容的印象,又能鍛煉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
這樣既有輸入又有輸出,閱讀效果才會更好,當然,也更容易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進而能為孩子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4.堅持親子閱讀
閱讀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靠的是長年累月的堅持。
據數據顯示:家長堅持給孩子講睡前故事的話,他們會比沒有聽睡前故事的同齡人,更容易成功。同理,堅持閱讀也是一樣的。
這是因為,堅持閱讀會讓孩子積累更多的詞彙,了解更多的知識,閱讀能力、理解能力都會優于常人,自然他們做事也就更容易成功了。
所以,親子閱讀一定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而是要長久堅持下去。
5.早期閱讀以繪本為主
有些家長希望孩子可以早一點識字,為了增加孩子的識字量,就讓孩子早早開始閱讀文字為主的書了,其實這樣做反而不利于孩子的閱讀。
因為讓孩子過早的識字,反而會限制他們想象力的發展,所以,早期閱讀中,家長和孩子還是應該以繪本閱讀為主,這樣既能達到親子閱讀的目的,還能避免破壞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更好地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6.以孩子的興趣為主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真的沒錯。
如果孩子對閱讀有興趣的話,即便不用家長催促和強迫,孩子也會主動去閱讀的;反之,如果孩子對閱讀沒有興趣,就算家長強迫他們去閱讀也沒用,因為這樣做隻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嚴重的話還會讓孩子對閱讀這件事産生厭煩情緒的。
所以,親子閱讀過程中,家長要做到以孩子的興趣為主,去引導和幫助他們進行閱讀。
比如,選書的時候要盡可能選孩子喜歡的、感興趣的書去讀,這樣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