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7-28 15:13:31

近期,全世界“雷聲”最大的地方當屬烏克蘭。俄、烏雙方在邊境大軍雲集,雙方剛剛有過交手的痕迹,卻已經有人在讨論和談的事情了。有些人看了很緊張,俄羅斯會不會打進烏克蘭呢?美國會不會帶着北約的小弟們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呢?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1

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場迫在眉睫的戰争其實更像是美、俄新型戰略的演練。在現代局勢下,如何在新版冷戰模式中操作,這才是兩個大國所關心的問題。

一、灰色地帶

最近,美國特種部隊司令部專門提出了一個軍事名詞:灰色地帶。所謂“灰色”非常好理解,就是我們國人意識中非白非黑的交界地帶,代表着一些不能拿到台面說的規則。不過“灰色”放到軍事領域就不能這樣講了。美國将軍事上的“灰色”定義為二次元性質的非對稱戰争。

二次元對于很多傳統讀者來說并不陌生,但非常模糊。二次元最初指畫在紙上的二維圖形,引申為主流文化派生出的次元文化體系。灰色地帶也是這樣理解,在傳統戰争與和平之間的沖突,發生的标準遠低于常規戰争,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之間,甚至國家内部之間出現的競争性互動等等,都包含在内。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2

說白了就是非對稱性,不過這種差距并不僅限于拿着槍對射、拿着炮對轟,還有網絡上的交鋒,比如網絡攻擊、網絡宣傳。這些不是簡單的非傳統鬥争,還包含法規中的模糊和行為方式的漸進。翻譯成正常人語言就是:這種“無形”鬥争利用國際法規的空子不斷變換形式,讓你惱之無用、禁之不竭。

二、美國人的應對

美軍對于“灰色地帶”的理解已經上升到了戰争層面,明确為一體化混合戰争。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3

戰争主體是軍隊,但不限于軍事,外交、金融甚至科技部門都牽涉在内。在軍隊介入之前,美式價值觀的傳播就要通過網絡、電視媒體等在敵區開始工作。上段話可以作為要考試的重點内容。一般來說,如果一個國家或地區突然漫天出現美式價值觀的宣傳,引導群衆對當地政權産生不滿,基本上就是美國“灰色地帶戰争”的前菜,意味着戰争已經開始打響了。

一般來說,隻有示威遊行、激烈的抗議沖突才會吸引世界各地的鏡頭,認為這裡要出現動亂。往往很容易讓人忽略的是,早在幾個月前,甚至幾年前,就已經出現對西方式的民主進行美化、宣傳的現象。有人說這是顔色革命。之前這叫顔色革命,但自從美國特種部隊司令部正式頒布白皮書之後,這就可以理解為戰争。起碼對于美國人來講,這是非傳統手段的軍事進攻。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4

除了策略上,還有人才培養和經費投入。美軍要求政府從各職能部門抽調人員進行聯合訓練,從頂層的角度塑造一支橫跨多領域的“作戰部隊”。一旦這支部隊開始運轉,從網絡、媒體的宣傳層面,股市、外彙的金融領域,甚至國際上常用的社交軟件都能實施多維度打擊。當一個國家自己人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誰的時候,外部的軍事手段往往隻是輔助。

這也叫殺人誅心,亦或者是上兵伐謀,其下攻城。

這樣一支多領域作戰的“部隊”,從組建、訓練,到實際應用,自然少不了資金的支持。美軍保證以維護長遠戰略利益的角度出發,區别于購買武器裝備,專門撥出一筆資金用于運轉。除了軍方與政府的協作,軍種内部之間的組合之外,還有美國盟友之間的聚合。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5

因為美國獨特的地理位置,決定了主戰場一定發生在美國盟友的家門口附近。所以美國雖然是主導者,但主要參與者還是需要盟友們的配合。

三、實戰範例

灰色地帶的戰争,亦或者說之前的顔色革命,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利比亞戰争。這場戰争讓利比亞國内天翻地覆,但美國全程都好似在隔岸觀火。但明白人都知道,戰争起因便是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進行的策劃。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美國竟然與一直以來不死不休的基地組織形成了合作。

利比亞事件的第一層内幕便是遜尼派的激進組織推翻了一直為難自己的卡紮菲政權。整個過程中,美、英的情報組織提供了大量的金錢和建議。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6

有人看了很疑惑,美國和基地組織是什麼時候成為哥倆的呢?有些明白人說,這是某些國家從中進行了斡旋。否則雙方很難保證在同一間屋内不拔槍互射。但深層次,也就是第二層内幕是美國需要這麼做。他們的戰略需要與極端組織緩和關系,繼而駕馭他們,引導他們幫助自己辦事。否則靠誰的面子也無法左右美國人的戰略。

這也是為什麼,卡紮菲被推翻後,利比亞竟然升起了基地組織的旗幟。還有後來的“班加西事件”,堂堂美國大使被殺,美國竟然罕見地保持了克制。還有後來的馬裡戰争。全過程都是法國在參與,美國表态害怕法國在非洲的軍事行動影響到自己在中東的戰局。但他一邊說着,卻一邊為法國提供戰争後勤保障。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7

馬裡戰争起因是當地政府請求法國出兵鎮壓反政府武裝。法國以罕見的快速度介入到馬裡的局勢。但戰争結束後多年,法國卻在一些采訪中露了底:為了打好馬裡戰争,法國之前已經準備了3年。

請問誰能在3年前未蔔先知?即使法國保持了戰争警覺,那麼礙美國什麼事?但馬裡戰争之後,該國很多礦産,比如鈾礦、金礦等合作方都變成了美國公司。

如果說利比亞是顔色革命,那麼馬裡呢?兩場戰争中,美國都不是前台的主要參與者,但後來收獲的利益卻不低。

四、劍拔弩張

美國在頒布《“灰色地帶”白皮書》的同時,解釋到這是學習俄羅斯的做法。後者在克裡米亞的沖突中就是采用了“灰色地帶”的戰争方式。

美國幫助烏克蘭扭轉戰争局勢(烏克蘭成了試驗場)8

通過網絡宣傳、網絡攻擊、情報人員滲透、空中力量迅速介入等方式,以西方國家難以想象的速度獲得了勝利。全部過程根本不能用傳統戰争的角度思考,因此也可以理解為是俄版的“灰色地帶”戰争。

歸根結底,美國是在冷戰結束後繼續用冷戰的思維做事情。他們通過自己的霸權主義對全球進行脅迫,發現傳統戰争方式收效甚微後,便轉換了一種成本更低、隐蔽性更高的方式。

而烏克蘭正好是白皮書頒布之後的試驗場,同時俄羅斯也不甘示弱,雙方在俄、烏邊境持續鬥法,但地面戰争真的會大規模爆發嗎?筆者認為未必。不過圍繞着“灰色地帶戰争”所耗費的财力、物力、人力恐怕也是個天文數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