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山站附近有大風嗎

中山站附近有大風嗎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07:05:25

中山站附近有大風嗎(中山站正是雪化時)1

正值南極的夏季,冰山加速消融,呈現出圓形的镂空(2017年12月25日攝)。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 攝

新華社“雪龍”号1月10日電 通訊:中山站正是雪化時

新華社記者 白國龍

1月正是南極盛夏,中國南極中山站附近的積雪漸漸消融,許多地方岩石裸露出來。站在中山站西南方的高地,可以俯瞰站區的全貌。

放眼望去,有兩棟建築最惹眼,一個是北部高地上的高層大氣物理觀測棟,因為是六邊形建築,也叫“六角樓”;另一個是南邊半山坡的白色球狀建築,用來收發衛星數據。南北之間,十幾棟大大小小的建築像山丘間的村落,旁邊還有幾塊小小的湖。

茫茫冰雪,将海岸及更遠的海面凍結連成片。有的地方平滑得像巨大的溜冰場,有的地方冰山犬牙交錯。“雪龍”船被阻隔在38公裡外的陸緣冰區。直升機在“雪龍”船和中山站之間的低空往返穿梭,運送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的人員和貨物,像一隻不知疲倦的蜻蜓。

卸貨那幾天,直升機經常把貨物吊至站區靠海岸一側的中山廣場。那是一塊約兩三個籃球場大小的平坦地。科考隊員将吊來的新鮮蔬菜水果和其他物資,囤到連片集裝箱組合成的倉庫中。

這些倉庫其實是早期的中山站主樓,如今牆壁已斑駁。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極地建築研究中心主任張翼說,他曾在這些老建築中生活過幾個月,集裝箱内狹窄的密閉空間、低矮的天花闆以及久居其中造成的煩悶壓抑讓他印象深刻。因此,在設計新的中山站越冬樓時,他盡可能為舒緩科考隊員壓力創造出更多空間。

新的越冬宿舍樓伫立在不遠處,分上下兩層,中間是上下通透的共享空間。越冬宿舍樓有一條廊橋通向旁邊的綜合樓。

綜合樓是科考隊員們日常工作的地方,在這裡,人們會有置身都市寫字樓辦公室的錯覺。即便南極最冷的季節,不管外邊白天黑夜、刮風下雪,這裡都溫暖明亮。樓内餐廳、健身房、籃球場、醫務室一應俱全,還有種植蔬菜的溫室。第34次南極科考隊中山站站長崔鵬惠說,隻要料理得當,一周能吃上三頓新鮮蔬菜。

中山站的供電供暖全靠站區的發電棟建築,發電棟所需的燃油則由一條輸油管道從東邊的油庫傳輸至此。一組外面畫着京劇臉譜的舊油罐已淘汰不用,成為中山站的地标。在更東邊,一組新的十二生肖圖案的油罐每天源源不斷向站區輸送燃油。

南極淩晨時分,太陽低落,天地間像是被塗上了一層濃濃的蛋黃色。氣溫驟降,四周如真空一般寂靜,白天融成刨冰狀的雪此時踩上去又重新堅硬起來。賊鷗歸巢,企鵝沒了蹤影,隻有海豹眯着眼、抱着雙鳍躺在冰上打盹。

雪地車的車轍從站區向東南方延伸,車轍兩側盡是幾米厚的冰牆,一直通向10公裡外冰蓋上的内陸出發基地,科考隊員每次都是從這裡向内陸的泰山站、昆侖站進發。在成百上千米厚的冰蓋上,雪地車、雪橇、雪地摩托、履帶挖掘機等重型裝備成排陳列,等候下一次出征的召喚。

中國首架極地固定翼飛機“雪鷹601”搭載着科學家和各種科研設備從冰上騰空飛起,在南極埃默裡冰架上空展開科學考察,俯瞰着南極冰山和拉斯曼丘陵。

這就是中山站——中國最大的南極科考站的夏季盛景。這裡的夏季隻有短短幾十天,當陽光越過赤道直射北半球,這裡會再次進入持續4個月的寒冷極夜。中國第34次南極科考隊的19名越冬隊員将在這裡駐留400多天,等待南極的下一個夏天,等待“雪龍”船再次到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