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光鮮亮麗的人物背後都有一段辛酸往事。
比如成名前的苦痛經曆,人生路上的大起大落,情感婚姻的波折坎坷。
亦或是親人重病的飄散離去。
而那個帶給大家歡樂的“逗比”鄧超,也有着一段鮮為人知的悲情往事。
1979年,鄧超出生在南昌一個普通幹部家庭。
鄧超的家庭比普通家庭要複雜一點,是個重組家庭。
父親在離婚後,帶來了哥哥姐姐。(大哥與二姐)
母親離婚後又帶過來一個姐姐。(大姐)
後來父親和母親在一起後,又生下了兒子鄧超,排行老幺。
他也是父母唯一共同的孩子,更是家中的一個“小橋梁”。
四個孩子的到來,給這個本就不富裕的家庭造成了嚴重的負擔。
自小的鄧超,就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但也成了父母重點教育的對象。
因為父母管教哥哥姐姐總會小心翼翼,但對鄧超則毫無顧慮,他也經常挨打。
父親常對他說:“隻有你能打”。
鄧超從小雖然調皮,但成績卻非常優異,年年“三好學生”。
并且多次在“苗苗杯”小學生體育比賽中獲得冠軍。
除了學習好,擅長體育,還特愛表演節目。
小時候,自己在床上表演時,一家人都會圍着看。
父母那個時候對這個寶貝兒子給予了無限的期望,希望他将來考個名牌大學,望子成龍。
可是轉眼間一切都變了,鄧超到了中學以後,就完全變成了父母眼中極不省心的孩子。
少年叛逆的鄧超從一個乖孩子和好學生變成了一個“混世魔王”。
和别人打架,打耳洞、染五顔六色的頭發,穿時髦衣服,去舞廳跳舞......
反正隻要是叛逆的行為,鄧超都新鮮感十足。
甚至姐姐都為他打過架,此時的鄧超徹底變成了“問題少年”,讓父母操碎了心。
父親見兒子如此不成氣候,于是就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原則。
有一段時間,鄧超常常沉迷于歌舞廳,父親隻好棍棒伺候,去一次打一次。
後來,叛逆的鄧超一氣之下離家出走,向父親“示威”。
結果這一走就是大半個月,一家人心急如焚。
父親那大半個月徹夜無眠,消瘦不已,連頭發都白了。
那一年鄧超上初三,一個人離家出走跑到了廣東。
跑到廣東的鄧超穿梭在燈紅酒綠的歌舞廳,想要靠自己闖出一片天。
多才多藝的鄧超還當了歌廳的領舞和DJ,這樣的日子,讓鄧超毫無回家的念頭。
而在老家的父母還在滿世界的尋他,不知去向,不明生死。
後來家人知道鄧超愛去舞廳跳舞,就找遍了南昌當地的歌舞廳,也沒有任何蹤影。
直到後來才終于知道,鄧超一個人去了廣東,這才算安下了一半的心。
于是,父母帶着所有積蓄,立刻動身前往廣東尋找鄧超。
在廣東找了半個月左右才在東莞找到了鄧超。
那一刻,父母瞬間淚如雨下,而鄧超仍是一股子倔勁。
父親懊悔地說:“兒子,跟我回家吧,爸爸以後再也不打你了。”
在回家的路上,母親的一番話至今讓鄧超一生難忘。
因為父母在來廣東的時候,是抱着破釜沉舟的心來找兒子的。
如果找不到鄧超就一輩子也不回去。
“對不起,我和你爸以前對你過于嚴厲了。
來東莞前,我們就商量好了,要是找不到你,我們就在廣東住下來,一輩子找你。”
可憐天下父母心,鄧超這才一下子徹底悔悟,瞬間長大。
這件事,也成了鄧超心中的難言之隐,一生倍感自責與不孝。
回家後的鄧超,又變回了小時候的乖乖孩子,開始浪子回頭。
1995年初中畢業後,鄧超被父親帶着去報考中專藝校學美術,但是沒考上。
後來在老師建議下,鄧超考上了江西藝術職業學院話劇班。
在這裡,鄧超認識了指導他人生道路的恩師鄧學東老師,還淡了一個初戀女友聶甯。
在話劇班學習期間,老師覺得鄧超特别有表演天賦,是個可塑之才。
極力建議鄧超去報考更有前途的藝術院校,将來會有一番作為。
1998年,鄧超在父母的陪同下,報考了中央戲劇學院和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結果直接被兩個院校同時錄取,鄧超最終選擇了中央戲劇學院。
他也算是半隻腳已經踏進了演藝圈,父母如願望子成龍。
上大學的鄧超,學費并不便宜,但是一家人願意傾其所有。
最後還是大姐用她工作多年攢下的錢給鄧超交的開學學費,當時是一年3000元。
而鄧超後來每個月的生活費是500元,這對他們家庭來說,當時可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就這樣熬過了大學時光,鄧超畢業後進入了國家話劇院工作。
後來又有了北京戶口,這才漸漸減輕了家裡的負擔。
但鄧超同時也成了萬千北漂中的一員。
北漂最苦的時候,鄧超住的差,吃不飽,一無所有。
他印象最深的是,住在地安門附近搭建的一個窩棚裡,每個月200元租金。
裡面又髒又小,隻能放下一張床。
而且北京的冬天特别寒冷,沒有暖氣的鄧超每天想的第一件事就是怎麼取暖。
比如跑到廢品收購站弄來海綿墊子,将其裁剪成條,塞縫擋風。
最後實在沒轍了,就用衛生紙把所有的縫給塞上,可還是冷的一夜一夜睡不着。
到了夏天,屋子裡又悶熱的要命。
“這一段生活跟流浪漢相比,好不了多少。”
到了周末和同學一起湊錢吃自助餐,每一次去都是飽到扶牆出來。
“常常是餓得扶着牆進去,飽到扶着牆出來,這樣才會覺得夠本。”
這一段艱難的北漂時光,也造就了鄧超堅毅、樂觀的心态。
2001年到2002年,鄧超演了兩部戲,但都寂寂無名。
2002年,他開始參與拍攝《少年天子》,事業這才正式起步。
但此時,家庭的不幸卻開始向他襲來,差點将其擊倒。
大姐在這時被查出患上了癌症,猶如晴天霹靂讓一家人陷入崩潰與無助。
大姐最疼愛的就是弟弟鄧超,這次患病也讓鄧超第一次面臨人生灰暗的滋味。
因為治病急需用很多錢,剛起步的鄧超隻能瘋狂的拍戲,拼命地賺錢。
而大姐心疼家人,後來一度想要放棄治療。
鄧超就和大姐說,不要擔心錢的事兒,我來解決。
第一年工作拍戲掙的錢全都拿來給大姐治病了,這種耗錢治病的日子整整持續了3年多。
2005年,大姐的病終于得到了控制,漸漸有所好轉,一家人才松了口氣。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大姐的病剛好不久,父親又患上了尿毒症。
那時鄧超正好在拍《幸福像花兒一樣》,突然接到母親打來的電話。
“你父親得了很嚴重的腎病,有可能是尿毒症。”
這一次徹底讓鄧超陷入了痛苦和絕望的灰暗世界。
父親的病非常嚴重,每一次治療幾乎都将家中積蓄耗費一空。
而整個家庭唯一的支柱,還是鄧超,他也知道自己不能倒下。
“我們父子之間,曾經的關系冷若冰霜不可調和。
可父親病後,我終于明白,親情需要及時珍惜,因為人生無常,有很多遺憾是無法彌補的。
接下來的每一天,我會珍惜親情,與父親一起戰勝病魔。”
為了賺錢給父親治病,鄧超隻得再次馬不停蹄的瘋狂拍戲。
比如拍攝了《天下第一》、《明末風雲》、《幸福像花兒一樣》、《少年包青天3》、《甜蜜蜜》等等。
那些年,鄧超不是在劇組拍戲,就是在醫院看望父親。
連軸轉的鄧超一度拍到暈倒,巨大的精神壓力加上疲累的身體,鄧超甚至尿血。
實在忍不住,隻能一個人,躲在醫院角落痛哭一頓。
有一次鄧超急迫地問醫生:
“不是可以換腎嗎?求你們趕緊給我父親換腎,花多少錢都行,換我的腎也行。”
醫生無奈地說:“這不是錢的事,你父親年齡大了,而且他有糖尿病,不适宜手術,隻能靠透析了。”
那時候,父親光一年的透析費就要15萬。
父親知道後,死活不願意再治療下去,非要回家,他說自己不願拖累孩子。
鄧超知道後安撫父親說:“爸,如果您不來北京治病,我就不拍戲了”。
為了給父親治病,鄧超費勁了所有心力。
甚至有一次發着高燒,開車到河北去給父親尋求中醫偏方。
隻可惜父親沒有大姐那般幸運戰勝病魔。
在治療了六年後,最終還是離開了他。
鄧超為父親延續了幾年的生命,雖說問心無愧,但也悲痛萬分。
值得注意的一個細節,父親去世後,鄧超頭發就漸漸白了許多。
父親去世後,鄧超心中永遠缺失了溫暖的一角,成了他心中永遠的痛。
年少無知時對父親的虧欠,更是成了他一生也無法彌補的遺憾。
後來想念父親的鄧超發了這樣一條微博。
“爸,剛剛是這給你撥了一個電話,已經是空号了,好希望電話能通,哪怕是陌生人,我會聽很久很久,爸,節日快樂,愛你。”
2019年,他做導演拍攝的《銀河補習班》,裡面有兩首歌,就是送給已故父親的。
如今的鄧超,曆經了人生最低谷的滄桑,也早已成家立業,出人頭地。
但子欲養而親不待,這可能是成功後的鄧超,最大的人生遺憾。
而這份遺憾,又何嘗不是如你如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