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雲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自古以來中國人就有賞月的情結,尤其是象征着“團圓”“圓滿”的圓月更成為人們寄托情思的一大重要載體。
4月27日(農曆三月十六)晚,我們将迎來可稱得上是“超級月亮”的大月亮。如果天朗氣清,我們可以欣賞到一輪圓滿的大月亮,挂在夜空中散發着皎皎清輝。這将是今年第一次“超級月亮”,也是本年度的第二大滿月。據天津市天文學會副理事長、天文科普專家李梅叢介紹,今晚出現的這次滿月,最圓時刻出現在中午11時32分,而晚上23時22分,月球又過近地點。最圓的時間與過近地點的時間僅相差11小時50分鐘,因此這次滿月的月面看起來感覺會較大,視直徑達33.4角分,與最大時相差無幾。
那麼超級月亮到底是什麼,這一現象又是如何産生的呢?今天就帶大家來揭開“超級月亮”的神秘面紗。
超級月亮是什麼?
月亮到地球的平均距離約是38萬千米,但月亮繞地球運行的軌道并不是圓形的,而是橢圓形的。月亮離地球最近的距離約36萬千米,最遠的距離約40萬千米。當月亮距離我們近時,看到的月亮大一些,當月亮距離我們遠時,看到的月亮小一些。
構成“超級月亮”,需要滿足兩個關鍵條件:一是最近,二是最圓。我們來想象一下,當月亮到達或者接近近地點時恰好趕上滿月,地球上看到的月亮就要比它位于遠地點時大12-14%,自然就會欣賞到比平時更大、更亮的月亮,也就是所謂的“超級月亮”。
然而,“超級月亮”并非天文術語,它最早由占星師理查德·諾艾爾在1979年提出,他把它定義為當新月或滿月時月亮位于近地點附近的現象。當月亮位于近地點時正好出現新月,則稱為超級新月;當月亮位于近地點時正好滿月,則稱為超級滿月,但怎樣才算靠近近地點還沒有任何的官方定義。
因此,也有一些天文學家不贊同超級月亮的稱謂,因為從科學定義而言,叫做近地點滿月或近地點新月更為準确。但2011年3月19日的滿月,當時月亮離地球為一年中最近,也是最大的滿月,媒體報道普遍采用了“超級月亮”的稱謂,使“超級月亮”的說法為大家所熟知。
超級月亮不罕見
由于滿月和近地點接近年年都有,因此超級月亮并不罕見,每年平均會出現四到六次超級月亮。
不過事實上,所謂的超級月亮究竟大了多少,人們僅憑肉眼觀測是難以察覺的。專家表示:“有時人們覺得滿月初升時特别大,那是人眼的‘錯覺’。人們覺得天穹是扁平狀的,兩邊遠,中間近。實際上,天空是‘半球’狀的,不存在‘近大遠小’。而初升滿月之所以顯得特别大,這個‘錯覺’起了決定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盡管超級月亮并不罕見,但2017年沒有出現超級月亮,這是因為滿月和近地點沒有同時出現。
展望更遠一些,2034年11月25日的超級滿月距離地球僅為356,446 km千米,在21世紀中首次出現月地距離小于356,500千米。而本世紀地月距離最近的超級滿月出現在2052年12月6日,屆時的地月距離為356,425千米。
5月26日——“超級月亮”加持下的月全食
據了解,本年度“最大滿月”将出現在5月26日(農曆四月十五)。而巧合的是,當日還将發生一場“月全食”天文奇觀。因此,這一天的月亮也被稱為“超級紅月亮”。這次月全食将在亞洲東部、印度洋東部、大洋洲、太平洋、北美洲西部、南美洲西部、南極洲可見。在亞洲東部和東南部可見帶食月出——被地影遮擋的“紅月亮”從地平線升起。
這次月食開始于北京時間5月26日17時45分,此時月面開始缺蝕(初虧)。到19時9分,月球完全進入地影(食既),19時19分達到最大遮擋(食甚)。19時28分,月亮開始重現光芒(生光),20時53分月面走出地影(複圓)。我國除西藏西部、新疆西部以外地區看不到月食外,其他地方都能見到月亮“帶食而出”,越往東的地區,看到的月食越完整,全食持續時間也更長一些。
本次月全食同時也是今年滿月中月亮最大的一次,可以說是“超級月亮”加帶食而升。5月26日的“紅月亮”,視直徑為33'26",要比最小的滿月大了14%,相當值得期待。晚上19時10分左右,在我國東北最東部和東南沿海地區(例如廈門),将看到一輪黯淡的紅色圓月貼着地平線出現在東偏南方向的低空。不過此時大氣消光比較厲害,加上全食階段的月亮本身很暗,大家不妨挑戰一下,看看能否捕捉到它。
下一次我國境内可見的月全食,要待到2022年11月8日,再下一次則要等到2025年9月8日了。
綜合自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央視網、科技日報、北京日報客戶端等
編輯:範家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