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4 05:56:09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1

遺址現場(受訪者供圖)

封面新聞記者 石偉 曾潔

10月1日,湖北十堰彌陀寺村,村民們輪班守着村道岔口的鐵欄大門。鐵欄後邊數百米外的高崗就是學堂梁子遺址,引發高度關注的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就是在這裡被發現。

村民仔細打量着出現的陌生車輛和面孔。他們說不上這枚頭骨化石的價值,他們隻知道要保護好這塊圓石頭。“它跟多少錢沒關系。聽說它能在國際上證明一些問題。”

“我們創造了曆史。”遺址考古項目負責人陸成秋這樣形容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的價值。

遺址考古專家工作組組長高星告訴封面新聞記者,這枚化石是目前歐亞内陸發現的同時代最完整古人類頭骨化石,實證了我國百萬年的人類史。“大衆熟知的元謀人、藍田人,以及前兩枚鄖縣人頭骨化石,因為變形、零碎,得到的數據信息有限,研究界對它們有争論。這枚完整的頭骨化石,數據信息将更加準确和豐富,是探讨人類在東亞出現和發展的重要證據。”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2

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受訪者供圖)

創曆史

歐亞内陸同時代最完整古人類頭骨

鄖陽區(2014年由鄖縣改設為鄖陽區)地處秦嶺與大巴山餘脈之間,位于鄂豫陝三省交界處,漢江沖刷而過,形成了适宜人類居住的區域。

1989年和1990年,青曲鎮彌陀寺村的田地裡,兩枚鄖縣人頭骨化石先後被發現。這片地區,還有梅鋪猿人、白龍洞猿人、黃龍洞猿人遺址,又因發現大量恐龍及恐龍蛋化石,被稱為“恐龍之鄉”。

彌陀寺村在鄖陽城區西北30公裡外,被漢江環抱,村莊靠近漢江的一處山崗,就是學堂梁子遺址。1990至今,科考人員已經對這裡開展過7次考古發掘,除了已發掘的3枚古人類頭骨化石,還發現了20餘種哺乳動物化石和207件石制品。

封面新聞記者在現場看到,遺址被鐵絲網圍了起來,僅有一道鐵門供人員進出。村道沿途的宣傳牌寫着“考古重地,嚴禁破壞”,村道岔口有一座兩三米高的猿人雕塑,在風吹日曬中外皮開始脫落。值守的村民說,30多年來村裡人一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最近來看熱鬧和采訪的人特别多,他們要阻止無關人員意外闖入發掘現場。

2022年5月18日上午,考古人員在遺址内作業時發現一塊化石痕迹,之後按照常規化石的發掘程序進行清理。随着發掘深入,工作人員驚喜發現這是一個“圓家夥”。

工作人員拍下視頻,報告給項目負責人、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員陸成秋。下午,陸成秋從武漢趕回現場,根據露出一半的化石樣貌判斷這是一枚古人類頭骨化石。現場立即停止發掘,将目标物用玻璃罩蓋上,并做好現場安保工作。之後,情況被上報相關領導和專家。

經過中國科學院專家視頻連線“診斷”,初步确認這枚化石是古人類頭骨化石。

“我們創造了曆史。”陸成秋回憶,他在發掘現場曾驚喜地跟同事說過這樣一句斷語。

他預想過新的鄖縣頭骨化石出現的樣子,但3号出現得比自己想象的情況還好。這枚頭骨化石距離前兩枚頭骨化石的發現地點僅有30多米,距離地表隻有半米多。與前兩枚化石的殘缺、變形不同,3号化石的頭骨保存完整,顴弓保存良好,顱型飽滿,未見明顯變形。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3

發掘現場(受訪者供圖)

精細發掘

現場建考古方艙,以2毫米精度做“外科手術”

目前,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還隻有一半露出地面,預計今年11月份才能被全部發掘出土,整個出土過程将曆時6個月。

學堂梁子遺址考古專家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高星解釋,考古組是忍着好奇心在進行精細發掘。

學堂梁子遺址被分成了五個地點,第一地點又分為5個發掘區,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是在第一地點B區發現。同時被發現的,還有大量動物化石和石制品。

衆多不同類型的化石複雜分布在同一區域,考古組需要确保發掘工作的可持續性。工作人員按照1×1米的規格在地上“畫格子”,在格子裡按2厘米或5厘米的厚度水平向前“揭地皮”,揭開一層再進行下一層,精細程度堪比外科手術。目前,B區共揭露203平方米自然土層,共發現包括“鄖縣人”3号頭骨在内的古人類化石、石制品、古動物化石等各類遺物200多件。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4

發掘現場被劃分成“小格子”(受訪者供圖)

高星介紹,考古發掘涉及考古學、沉積學、分子生物學等多學科幾十個研究方向,研究者不僅僅要把頭骨發掘出來,還要研究頭骨埋藏的狀況、遺址的形成過程。包括目标周圍存留的其他人類遺存,一些微體被降解的材料,需要精細發掘、提取,進行高科技分析。

以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為例,要考慮土層裡還有沒有其他肢體部位,而頭骨化石附近發現的大量食草動物化石,又與古人類是什麼關系。每一階段的發掘,相互之間都有關聯性,前邊的發掘過程不能破壞後續的發掘。

出于精細發掘和多學科研究考慮,發掘現場專門建立了核心艙、實驗室和1000餘平方的溫濕可控考古方艙。發掘過程還采用了激光三維掃描技術和三維數字建模技術,掃描精度可以達到2毫米級别。考古組希望,将人類在這片土地上生活的痕迹數據盡可能多地發掘出來。

“前兩枚鄖縣人化石的發掘,因為曆史的原因有局限性,數據信息不足,我們現在肯定要越做越好。”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5

頭骨化石附近的動物化石(受訪者供圖)

重大意義

實證我國百萬年人類史,可對東亞直立人演化更精準推測

1989年和1990年,當地博物館工作人員先後在彌陀寺村農田裡發現兩塊“土龍骨”。經過檢測,它們是距今約100萬年左右的古人類頭骨化石,随後被命名為“鄖縣人”。這一發現填補了我國100萬年左右古人類發展的空白。

引起世界轟動的同時,兩枚頭骨化石因嚴重變形,很多數據無法落實,無法精确表述,在研究界留下争議。

三千年前的神秘頭骨(直擊鄖縣人3号頭骨遺址)6

鄖縣人1号、2号變形情況(受訪者供圖)

高星介紹,非洲發現了距今700萬年至200萬年之間的古人類遺存證據,非洲之外發現的古人類遺存集中在距今200萬年左右,距今100萬年左右的古人類化石非常少。東亞區域超過100萬年的古人類化石,隻有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和距今160萬年至120萬年左右的藍田人。距今100萬年左右的鄖縣人,處于古人類發展研究的中間環節,填補了亞洲古人類演化發展的缺環。

“元謀人和藍田人的化石都比較零碎,藍田人頭蓋骨也被嚴重擠壓變形,所以對它的研究存在很多的争論。前兩枚鄖縣人頭骨化石也是同樣的問題,解剖學性狀和測量數據不準确。”高星說,鄖縣人3号頭骨出土部分沒有明顯的變形,是迄今歐亞内陸發現的同時代最為完整的古人類頭骨化石,實證我國有百萬年人類史。

高星還提醒,人類起源和現代人類起源并不是同一概念,這次的發現引起的廣泛讨論中,混淆了這兩個概念。

通過這枚頭骨,可以對它的腦量,對它作為東亞直立人代表的演化階段、演化地位作出更精準、更科學的推測和研究。

高星介紹,在鄖縣人3号頭骨化石附近,發現了劍齒象、犀、牛、鹿、猴、野豬等哺乳動物化石,初步判斷這些是古鄖縣人的食物。“已經發現了豐富的伴生動物化石和石制品。随着發掘深入,發現更多人類頭骨化石和更豐富的物種隻是早晚問題,甚至還有更多其他可能性。”

高星表示,宇宙起源、生命起源、人類起源是世界重大科學命題,學堂梁子遺址還會為探究人類起源提供更多重要的證據材料。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ihxdsb,3386405712】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