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30 23:20:22

小小的船教學過程(斯霞小小的船教學實錄及賞析)1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兒歌。請大家把第19課的課題讀一遍。

生:(齊讀)“小小的chuán”。

師:先讀準這個拼音——“chuán”。

生:chuán、chuán。

師:對,“船”是翹舌音。我們沒有學過“船”字,現在看老師寫。(闆書:船)“船”字的偏旁是新的,這一小撇寫短些,這一撇寫長一些,叫豎撇。再寫橫折鈎,當中一橫有點像一提,但右邊不要出頭,上下兩點,這叫“舟字旁”。

生:“舟字旁”。

師:“舟”字原是這樣寫的,(邊說邊闆書“舟”)當中一橫兩邊出頭,但作為偏旁,這一橫右邊不能寫出頭,到橫折鈎這裡為止。舟就是船,作為偏旁叫“舟字旁”。大家再讀兩遍。

生:“舟”字旁、“舟”字旁。

【賞析】對新出現的偏旁,留給學生的“初印象”至關重要。對此斯老師非常經心在意、一絲不苟,她一邊親自闆書、一邊解說提醒,不僅讓學生知道寫字的筆順,看到了如何起筆、運筆,而且讓學生學習用“部件”分析字形,體現了“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這有利于學生掌握漢字的結構規律,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眼耳心手并用,印象自然深刻。

師:“船”字的右半邊我們是熟悉的,是哪個字的半邊?

生:“船”字右半邊是鉛筆的“鉛”字的半邊。

【賞析】聯系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盡量用大單位記憶法,簡化了學生識字的心理過程,有利于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

師:講得很好。“船”字比較難寫,特别是“舟”字旁,我們大家用手來寫一遍。舉起手,預備,起——

生:一小撇,豎撇,橫折鈎……(書空“船”字)

師:太慢了,沒有精神,能不能寫快一點?

生:能。(精神飽滿地又書空一遍)

師:在你們書空時,我聽到一個小朋友把“橫折鈎”說成是“橫豎鈎”,這裡應該是”橫折鈎”。大家再來書空一遍。

生:(書空)

師:這一遍大家寫得不錯。你們看到過船嗎?有哪些船呢?

生:我看到過玄武湖的小遊船。

生:我看到過小木船、帆船。

生:我見過大輪船。

生:還有裝貨的貨船。

生:還有裝油的船,叫油船。

生:還有宇宙飛船。

(有的學生舉着手還想說)

師:對!小木船、大輪船、宇宙飛船都是這個“船”字。那麼,我們今天學的這首兒歌裡,講的是什麼樣的船呢?請你們翻開第19課,自己先學一學,不認識的字,可以讀讀拼音。

生:(學生自學,小聲地讀拼音,學生字)

【賞析】教師重視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要求具體明确。一年級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已形成良好的自學習慣,小聲讀課文、讀拼音、學生字,既有利于集中注意,邊讀邊思,走進課文.也有利于保護小學生稚嫩的嗓子。

師:(稍停片刻)看好的舉手。放下。你們已經自己學習了這首兒歌,這首兒歌裡說的是怎樣一隻船呀?

生:是彎彎的一隻船。

師:是嗎?大家再說說。

【賞析】一句反問“是嗎?”一個要求“再說說”,啟發了全班學生:讀書要仔細觀察、認真思考、弄清意思。

生:是把月亮比作一隻小船。

生:把彎彎的月兒當作一隻小船。

師:對!這隻船不是小木船,不是大輪船,不是帆船,也不是宇宙飛船,是把彎彎的月兒當作一隻小小的船。(放出幻燈,畫面上有一個小朋友,坐在彎彎的月兒上)大家看,是這樣的月兒,彎彎的,這個小朋友坐在月亮上,把月亮當小船。

【賞析】教師沒有講什麼比喻的知識,卻讓小學生通過讀課文、看幻燈領悟到了什麼是打比方。此時出示幻燈,恰到好處,既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及時表揚、鼓勵了學生,又用具體鮮明的圖畫強化了學生對句子意思的理解。

生:(欣賞幻燈畫面)

師:這隻船的兩頭怎麼樣?

生:尖的。

師:兒歌裡怎麼說的?

生: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在黑闆上畫個尖形的)上面小,下面大,叫“尖”。所以這個字……

生:上面是個“小”字,下面是個“大”字。

師:對了。讀讀這個拼音。

生:jiān。(“尖”的教學處理得幹淨利落。)

師:(指畫面上的彎彎的月兒)這頭怎樣?那頭呢?

生:都是尖的。

師:所以叫“兩頭尖”。這個“兩”字我們已經學過了,還記得嗎?

生:記得,猜謎語的一課有“兩頭牛”的“兩”字。

師:對!那課謎語我們提前學了。現在把這兩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生: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師:注意,讀的時候,不要一字一頓,“彎彎的”“小小的”要連起來讀。“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兒——兩頭尖。”

生:(照着老師的要求齊讀一遍)

師:好!第三句講什麼呢?

生:我坐在船上擡頭看。

師:這個“我”指的是誰?

生:這個“我”指的是坐在月亮上的小朋友。

師:對!(指畫面上)就是指的這個小朋友。他坐在船上看什麼?

生:他坐在月亮上擡頭看。

生:他坐在小船上擡頭看。

師:“擡頭”這兩個字在哪兒學過了?

生:在第22課裡學過了。

師:第22課的哪一句?記得嗎?

生:第22課第二段第二句:“河邊有頭小水牛,喝起水來不擡頭。”

師:你們記性真好,學過的課文都能記得。這個小朋友擡頭看,看到了什麼?看,課文裡怎麼寫?

【賞析】順勢肯定,熱情贊賞,教師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在今後的日常學習中,學生們一定會更主動地注意積累語言,積累知識,逐步形成習慣。

生:他看到星星。

師:課文裡怎麼說的?

生:他看到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是呀,他不隻看到星星,還看到藍藍的天呢!這個“隻”字你們認識嗎?

生:在下面第20課裡有“一隻烏鴉”的“隻”字。

生:還有“一隻蜻蜓”“一隻蝴蝶”的“隻”字。

師:不錯。下面的課文你們都已經自學了,已經認識這個“隻”字。但那是一隻的“隻”,讀第一聲“zhī”。今天學的“隻”讀第三聲“zhǐ”。

生:zhǐ、zhǐ。

師:對,是翹舌音,要讀第三聲:“zhǐ”。“隻”是個多音字,有的時候讀第—聲,有的時候讀第三聲,要看上下文,看它用在什麼地方;這裡是“隻看見”的“隻”。“隻看見”是什麼意思?這裡的“隻”當什麼講?

生:隻有的“隻”,隻看見的“隻”。

生:“隻”就是光光、單單的意思。就是隻看見這個東西,沒有看見别的東西。

生:“我隻有一道數學題沒有做出來”的“隻”。

師:說得很好。這個小朋友擡頭看,隻看見……

生:隻看見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

師:大家讀讀這個拼音“shǎn”。

生:shǎn、shǎn。

師:這是翹舌音,讀第三聲,兩個第三聲的讀法和以前一樣,再讀一遍。

生:(生讀)

師:“閃”字很好寫(闆書:閃)你們怎麼記住它?

生:門裡一個“人”字,就是“閃”字,閃閃的星星的“閃”。

師:講得不錯,可惜聲音小了一些,請你大聲地講。

生:“門”裡面一個“人”字,就是“閃”字。

師:好,這遍講清楚了,以後講話就要使大家都能聽見。門裡有一個人,一閃(動作演示),就是這個“閃”字。什麼叫作“閃閃”?

【賞析】學生發言聲音小,是課堂中常見的現象,教師很重視,指出缺點後,要求學生又大聲講了一遍。對學生說話能力的培養就要像斯老師這樣,嚴而有格、紮紮實實,不僅要說普通話,在集體場合發言還要大聲講,講清楚,讓大家都能聽見。在這裡,教師對學生先表揚、先肯定,再很惋惜地指出不足,充分體現了對學生的尊重、關懷和期待,保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生:閃閃就是……

師:你不知道,請坐下。誰知道“閃閃”是什麼意思?

生:“閃閃”就是一下有、一下沒有的意思。

師:閃閃的星星呢?

生:閃閃的星星就是一下亮了,一下不亮了。

師:你們看這裡。(指幻燈畫面上一亮一亮作為閃閃的星星的彩色小燈泡)這一閃一閃的是什麼?

生:是星星在眨眼。

師:這些星星一會兒亮,一會兒不亮,—閃一閃的,好像星星在眨眼睛。你們在晚上的時候看見過這種情景嗎?

生:見過。

生:我晚上看見過星星是一亮一亮的。

生:我晚上和奶奶乘涼,看見天上許多一閃一閃的星星,好像在眨眼睛。

【賞析】“閃閃”一詞的教學,大體可分三個層次。一、在學生集體讀句子“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後,學習“閃”字。先認讀拼音,再指導識寫。對“閃”的字形,教師沒有簡單地作拆筆畫的分析,而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想辦法記住字形,而後,教師動作演示,既肯定了學生對字形的記法,又讓學生在演示中懂得了“閃”字的意思。二、學習詞語“閃閃”,調動學生的知識經驗,理解詞語意思。三、回到句子中,把“閃閃”與“星星”聯系起來,通過幻燈演示,聯系學生生活。調動學生的感性經驗,進一步體會“閃閃”的意思,進入課文所描述的情境。

師:要在晴天的晚上,才能看得到星星。一閃一閃的就叫“閃閃”。這個小朋友坐在小船上,還看見什麼?

生:還看見藍藍的天。

師:什麼天氣能看到藍藍的天?

生:要是晴天,天才是藍的。

師:今天的天怎麼樣?

生:是晴天,也是藍藍的天。

師:白天,我們看到天是藍色的,但到了晚上,天卻是黑色的。這個“藍”字沒有簡寫,筆畫比較多。現在我們先認識這個“藍”字。要注意“藍”的讀音。“藍”的聲母是什麼?

生:聲母是“l”。

師:“l”和“n”要區别開來。(用彩色筆寫聲母“l”,用白粉筆寫韻母n)lán藍,不要讀成nán。大家讀讀看。

生:lán藍、藍。

師:讀得對。我們南京口音“n”“l”不分,特别要注意,以後不要讀錯了。

【賞析】确定識字教學的重點,注意因字而異,因人而異。根據“藍”字和南京方言的特點,教師把讀準字音作為指導重點,而對“藍”宇的字形.隻強調“沒有簡寫、筆畫比較多”。指出“筆畫比較多”,能引起學生的特别注意,調動學生積極性,主動識記,有利于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強調沒有“簡寫”,是提醒學生,不要把“藍”字與筆畫少的同音字混淆。未雨綢缪,對可能出現錯别字的現象防患于未然。(如,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常誤把“藍”字簡寫成“蘭”字。教師在這裡不出現“蘭”字,而隻強調“沒有簡寫”,處理得幹淨利落而又十分巧妙。)

師:這個小朋友把彎彎的月兒當成小船,他坐在小小的船上,會怎麼想呢?

生:(都在動腦筋思考)

師:(啟發學生想象)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藍藍的天像什麼?一朵朵的白雲又像什麼?船平常是在什麼地方航行的?

生:(似有所悟)他坐在小船上,看到藍藍的天像大海一樣。

生:他看見一朵一朵的白雲在自己的身邊飄過,好像海水的波浪一樣。

師:對。把藍天當作海,把白雲比作波浪,想得很好。他看到天上有很多很多的星星,大大小小的,一閃一閃的,藍藍的天,又很大很大,一眼都看不到邊,你們想想這景色美不美?

生:(齊聲響亮地答)美。

師:現在世界上已經有人能夠飛上天,到月球上去,有的入還能飛到比月球更遠更遠的星球上去。你們也想上天去嗎?想到月球上去嗎?

生:想!(大家興奮得拍手了)

師:你們現在好好學習,鑽研科學,将來也能飛上天。現在我們把這兩句話讀一讀。讀的時候要注意哪幾個字應該連起來讀,還要注意“隻看見”的“隻”要讀得長而重一些。還有,“閃閃的”“藍藍的”,頭一個字也應該讀得慢而重一些。試試看。

生:(齊讀)

【賞析】教師善于啟發,學生展開想象,完全進入了詩的意境。“飛上天”“到月球上去”“到比月球更遠更遠的星球上去”是人類的理想,是這篇課文背後的意思。教師能在學生理解課文内容的基礎上,因勢利導,把理想教育很自然地融在教學中。教師從停頓、速度、重音等方面給學生朗讀以明确的指示,在小學低年級,這樣的提示對指導學生理解并掌握朗讀的方法、提高朗讀能力是有實際意義的。

師:現在再把這句話連起來讀一遍。

生:(讀)

師:這首兒歌為什麼讀起來這樣順口?

生:因為隻有四句話。

師:就是因為隻有四句話嗎?你們念念這第一句、第二句和第四句話的最末一個字:船chuán、尖jiān、天tiān,韻母都是什麼?

生: chuán,jiān,tiān,韻母都是ɑn。

師:對了,韻母都是ɑn。這首兒歌第一、二、四句最後一個字都是押ɑn韻的,所以讀起來順口。我們再來讀一遍。

生:(齊讀)。

師:還是讀得不怎麼好。現在來聽遍錄音,聽聽這個小朋友讀得怎麼樣。(放錄音)

生:(聽錄音)

師:她朗讀得好嗎?

生:好!

師:怎麼好法?

生:她讀得很清楚、很響亮。

生:他沒有讀錯一個字。

生:她不是一個字一頓地讀,而是把彎彎的、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這幾個字連起來讀的。

生:她讀得很有感情。

師:對,她讀出了兒歌的感情。你們也像她這樣有感情地讀一遍,能嗎?

生:能。(讀課文)

【賞析】指導學生在朗讀實踐中體驗思考,領悟韻文句末押韻的規律,而後再讓學生練習朗讀;在學生朗讀實踐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聽錄音範讀并讨論領悟“好在哪裡”,而後再鼓勵學生學習錄音中的小朋友,有感情地讀。教師始終把握語文實踐性很強的特點,把實踐體驗、理性領悟、原型示範、模仿學習緊密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這樣的語文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語文能力。

師:好!這遍讀得比較好,我們已經讀了好幾遍了,有誰能背呢?

生:(紛紛舉手)

師:請×××上來背誦。再請××來背。大家都想來背。我們把書合起來一起背一遍。

生:(齊背)

師:很好,我們大家都能背了。這首兒歌裡有好幾個重疊的字,(出示小黑闆)大家讀一讀。

【賞析】從“還是讀得不怎麼好”到“好!這遍讀得比較好”再到“很好,我們大家都能背了”,教師對學生讀書的評價既熱情肯定,又十分注意分寸,真誠、恰當、實在,充分發揮了評價的調控、矯正和激勵、引領功能,有效地推進了學生語文學習實踐活動,有利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和朗讀能力的提高。

師:小小的、閃閃的、藍藍的、彎彎的,你們想想,為什麼要用兩個字重疊呢?小的、彎的、藍的,不是也可以嗎?“小的船”“藍的天”和“小小的船”“藍藍的天”哪個好?

生:“小小的船”“藍藍的天”好。

師:為什麼?

生:因為“小小的”比“小的”還要小。

生:“小小的”“藍藍的”,讀起來更順口。

師:對,你們也能用重疊的詞說一句話嗎?例如“紅紅的”……

生:紅紅的太陽出來了。

生:玫瑰花是紅紅的。

師:還能用别的詞重疊說一句話嗎?

生:白白的牆壁上挂着一張地圖。

生:××穿着藍藍的衣服。

生:花園裡長着青青的小草。

生:我的鉛筆削得尖尖的。

生:(許多學生舉手都想說)

師:現在不再說了,以後我們也可以運用重疊的詞來造句和寫話。今天學了這幾個生字,現在再來複習一遍。(用小黑闆複習鞏固)

生:船、尖、兩、擡、隻、閃、藍。

【賞析】先用比較的方法,引導學生領悟課文中運用重疊的詞的意義,再采取用重疊的詞說一句話的方法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重疊的詞在生活中的作用,詞語理解落到了實處。

師:回家把這首兒歌背給家裡人聽聽。現在我們把這幾個生字寫一寫,每個字寫三遍。注意拿筆和寫字的姿勢。

(學生寫字,教師來回巡視,糾正姿勢)

(下課鈴響)

師:下課。

斯霞(1910~2004)女,浙江諸暨人。江蘇省特級教師,1932年起在中央大學實驗學校小學部、南京師範大學附屬小學工作。她畢生從事小學教育事業,傾盡心血,貢獻卓著。新華社播發通訊《斯霞和孩子》向國内外傳揚了她的感人事迹。多次被授予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勞動模範、江蘇省勞動英雄等稱号,先後當選第三、第五、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主要著作有:《迅速培養小學一年級學生讀寫能力的經驗》《斯霞教育經驗選編》《我的教學生涯》《斯霞文集》等。

[本文原載于《語文教育研究大系》(小學教學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