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莆田文化生活的變遷

莆田文化生活的變遷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8 00:50:57

來源:台海網

莆田文化生活的變遷(為何莆田文化家底豐厚)1

木蘭陂 盧德山 攝

世遺大會期間,莆田作為名城保護和海絲史迹展示線的考察城市,向全世界推介了14個國家級和省級文物點,自信“顯擺”源遠流長的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大方分享曆史文化遺産保護的心得。

莆田曆史悠久,早在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此地就有先民勞作生息的痕迹。從南朝陳光大二年(568年)置縣、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修築軍城至今,莆田已有1400餘年建制史和1100餘年建城史。

說到莆田,不得不提這個地名的由來。木蘭溪是莆田人的母親河,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莆仙兒女。可是,在他們的集體曆史記憶裡,木蘭溪也造成了許多難以磨滅的創傷。連年水患,蒲草叢生。“蒲”字,去掉“三點水”,便是“莆”字,寄望水災有朝一日能夠徹底消失。

1999年,在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代省長的親自擘畫下,木蘭溪防洪工程正式啟動。此後,莆田曆屆市委、市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幹,最終成全了“莆”字的美好寓意。

從空中俯瞰,整個莆田負山襟海,田地稀少。然而,“我命由我不由天”。在命運面前,莆田有識之士呐喊出“地瘦栽松柏,家貧子讀書”的千古志氣,激勵着莘莘學子。

自隋朝開創科舉至清光緒三十年停止科舉,近1300年間,莆田市輸出了2482名進士、21名文武狀元和18名宰輔。在“二十四史”和《清史稿》中,留名青史的莆田人近百位。當代,莆籍兩院院士多達15人,繼續譜寫“海濱鄒魯”“文獻名邦”的傳世佳作。

“八山一水一分田”,如此特殊的地理格局,促使當地先民隻能與水争地。築河陂,他們與木蘭溪、延壽溪、萩蘆溪的河水争;圍海堤,他們與興化灣、平海灣、湄洲灣的海水争。他們用不服輸的雙手和雙腳,締造了興化平原。

現如今,興化平原成了福建史上最大規模圍海營田的人造平原,也是莆田“城原一體”名城特色的重要載體。她承載着豐富多彩的文物古迹、星羅棋布的古鎮古村、傳統多元的曆史街區、活态傳承的非遺文化,奠定了莆田申報國家曆史文化名城的獨特優勢。

據統計,莆田現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1483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6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84處,縣、區級文物保護單位337處,一般不可移動文物888處。此外,莆田已完成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和非國有博物館藏品備案工作,新增登記文物藏品6510件(套)。

這些文物遺存的時間跨度長,從史前一直延續到近現代,而且類别繁多,涵蓋古建築、古墓葬、古遺址、壁畫、石窟寺及石刻、近現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築等。

漫步于莆田的城市街巷、山野村莊,抑或是大海之濱、島嶼之上,你随時可能與曆史來個不期而遇,撞個滿懷。

“未出興化,先有廣化。”廣化寺創建于公元558年,1983年被列為全國漢族地區佛教重點寺院。寺内現存文物衆多,例如北宋的石經幢、南宋的釋迦文佛塔、清代的大雄寶殿。其中,釋迦文佛塔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幸存至今,已成為研究南宋佛教密宗和文化藝術在東南沿海地區傳播的寶貴實物資料。

壺山巍巍,蘭水潺潺。木蘭陂地處木蘭溪下遊,于公元1083年築成,1988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成為國家級水利風景區,2014年被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産名錄,至今仍發揮着防洪、攔潮和灌溉功能,惠澤兩岸百姓。

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作名錄,成為我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産,也是莆田市唯一一個“世遺”。如果你在莆田旅遊,正好碰上媽祖的誕辰紀念日(農曆三月廿三),或者是升天紀念日(農曆九月初九),可以現場領略原汁原味的媽祖信俗活動。

……

面對如此豐厚的家底,我們應該珍視之、愛護之、傳承之。《莆田市加強媽祖信俗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規定》《莆田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加強文物工作的實施意見》《莆田市湄洲島保護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相繼出台,強力為曆史文化遺産保駕護航。

尊重曆史,才能創造曆史。保護文化,才能創新文化。

(福建日報記者 林劍波 通訊員 詹興妹 劉雅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