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長大後回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長大後回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6 09:17:08

今天我們的評審書目——《回家:14年又57天》,來自中國作者孫悅。

一個人一輩子能有多少個14年?對父親孫海洋來說,他人生中最好的14個年頭,都奔跑在尋找孩子的路上。

2007年,4歲的兒子孫卓被一輛玩具車拐走。此後14年間,為了尋找孫卓,孫海洋在30多個城市來回奔波,期間,他還成為了電影《親愛的》人物原型之一。2021年12月,在警方和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下,孫海洋終于找回了被拐走的兒子。經孫海洋的口述,孫海洋的女兒孫悅将父親的尋子經曆寫成了一本非虛構作品《回家:14年又57天》。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評審團”,我們将不間斷地為大家送上最新鮮的閱讀體驗。書評君期待,在這個新欄目下,向所有人提供關于閱讀的優質評價,也同新的優秀“書評人”共同成長。

評審團

本期書目

《回家:14年又57天》

長大後回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人生中最好的14個年頭)1

作者:孫悅

口述:孫海洋

版本:中信出版集團 2022年9月

作者簡介:

孫悅,本書的執筆人,1998年生于湖北,畢業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中學時夢想成為作家,開始嘗試寫作。2007年弟弟孫卓被拐後,父親的尋子經曆從此填滿了她的成長過程。她是故事的親曆者、旁觀者,2021年一家團聚後,她也成了一名講述者。

孫海洋,本書口述人,電影《親愛的》人物原型之一。2007年10月兒子孫卓被拐,2021年一家人終于在警方的幫助下團聚。尋子14年多,他奔走于全國各地,至今仍在堅持參與公益活動,幫助更多的人。

這是一套什麼樣的書?

2021年這個春節,對于孫海洋一家來說,才算是真正的新年。2007年至2021年,14年又57天的尋找,30多個城市的奔波,5172個日夜的守望,孫海洋終于找到了兒子并帶他回家,一家人整整齊齊,圓圓滿滿,這是真正的小團圓。

孫海洋的半輩子都在奔跑:15歲開始,他陸續在武漢、三峽、永順和深圳為了生計東奔西跑;33歲,兒子失蹤後,他背着一個裝滿資料的舊書包繼續奔跑;47歲,他終于在警方的幫助下找到了孩子,但是他依然在奔跑……

在“結局”之外,希望此書讓更多的人關注到仍舊在路上前行的尋找者,關注到國家和社會層面在司法變革之上所不斷做出的努力。無窮的遠方和無數的人都與我們相關,這個世界也值得我們鼓起勇氣堅持對希望的追尋。

它為何吸引人?

孫海洋在尋子路上堅持十四年多,這份父親對于兒子的愛,诠釋着勿失勿忘、帶愛回家的執着,這份愛背後,還有社會大愛的幫助與支持。

人生能有幾個14年?孫海洋始終在尋子的路上堅持着,他被稱為“英雄父親”,但是實際上,他也是無數仍在堅持尋找的人的縮影。他将自己所遭遇的坎坷、所經曆的破碎的人生,也将更多的來自國家和社會、媒體、朋友,以及無數善意的陌生人等給予的幫助和支持記錄在書中。

一個普通家庭的命運,牽連起許多相似的小人物的故事,細膩的文筆,娓娓道來的故事,無數次使人潸然淚下。我們關心遠方的人,正是要把善意帶給陌生人也把積極生活的勇氣帶給自己。

這細膩的文字,掀開了生活的褶皺,圍繞孫海洋的生活,揭開了平凡生活的“一地雞毛”,也揭開了許多普通人對于家庭與親情的所有堅守。我們關心無窮的遠方和遠方之人,也是在摒除這個社會的“冷漠病”,從而希望讓這個世界的平凡之人有更多的機會被溫柔以待。

《回家:14年又57天》(試讀)

後記

寫作對我來說是一件很神聖的事,無論是在以寫作為夢想的學生時代,還是在今天。

寫這本書的初始,我對自己充滿了懷疑。我怕自己沒有能力講好這個故事,怕自己會消減它本身的意義,或者挖掘不出它應有的内在力量。我怕我“浪費”了它,又怕我“利用”了它。因為在寫第一個字之前,我就知道它會有數量可觀的讀者,這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壓力。我但願自己的工作能給它帶來足夠的價值,無論是社會價值還是文學意義上的價值。但是對于這個厚重的故事來說,我缺乏社會經驗,缺乏寫作訓練,缺乏法律知識,缺乏成熟的道德思考,缺乏針砭時弊所需的社會洞察力。這讓我很痛苦,也成為了我快速進步的動力。我要額外感謝我的編輯老師程利盼,她向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敏銳的意見,且幾度不吝于肯定和鼓勵我。很快我意識到,我有能力講述這個故事,更重要的是,我有責任講述它。

我不是故事的局外人,我是這個悲喜劇世界内部一粒隐隐作痛的沙。

除了母親,幾乎沒有人比我更熟悉我筆下的主人公孫海洋。我24歲,父親尋找弟弟的旅途傾軋過我大半的生命曆程,是我成長的紋路。這個故事脫胎于他,是他所見所聞、所思所想,是他的雙手所造、腳步所及譜寫出了這個故事。他用樸實有力的語言将故事講給我聽,不僅僅在成書之前,也在這漫長的14年又57天當中。我必須承認我并沒有努力将個人感情隔絕在寫作之外,我甚至幾度在寫作過程中忽然停下來大哭不止。這也導緻我沒能将故事講得足夠克制,但我想這種感情并非多餘。既然我無法從中抽身,就盡全力發出真誠的聲音。

長大後回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人生中最好的14個年頭)2

孫海洋。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找到弟弟孫卓之前,寫下這本書就曾是我的一個小小的夢想。

2020年9月15日,我曾在日記裡寫下過這樣一段話:“打造一個全無希望的心境,相信自己什麼都做不到,這就是我面對一切之前首先去做的事。我和他完全相反。這就是為什麼有時候我突然很驚訝,意識到他的脊梁骨也是脆弱的鈣質而非某種生猛不可欺的金屬。我無法想象有一天那種力量不再像既枯又榮的野草一樣野蠻生長,脊骨也在27小時的站立中折斷了,我害怕他身邊沒人能接下他的擔子哪怕一天。每一次他跟我講故事,我從頭沉默到尾,但每個細節我都記得。照理說我應該把它們全部寫下來,畢竟那也與我有關。可是在那之前我認為自己是做不到的,即使做到了,好像也沒有意義。”

那是孫卓被拐的第十三個年頭,可見我感到一切何其灰暗,但他從未灰暗,他一直有照亮前路的火把。我萬不能想到,就在次年,一切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我的世界乍然放亮。孫卓能夠回家,除了父親的尋子精神,更離不開警方十四年來的不懈努力,也要感謝媒體、社會各界打拐人士及無數熱心人的關心和幫助。

在寫作過程中,有兩種關系是我想要深入探索和傳達的。一是真實與虛構的關系,二是人與社會關系。對于第一點,我深知自己必然有立場之局限,但求在寫作過程中盡我所能還原既有的事實。我希望能夠像書寫曆史一樣客觀地記錄真實、剖析真實、刺破真實。但這個故事也必須具有文學性,具有細節、想象和象征,這些東西才能帶來可讀性。我認為可讀性并不會減損嚴肅的意義,反而有能力呈現深藏于真實内部的力量。對于父親,我也不願刻意塑造他,我更願意“還原”他。多年來,許多熱心人稱他為“打拐英雄”,其實“英雄”這個名号對普通人來說是值得警惕的。我在寫作的過程中想到,他所發出的聲音不應該是英雄的哀鳴,而是“人”的哀鳴。人走過大地,留下深深淺淺的渺小腳印,這比英雄的呼号更動人。也隻有看到具體的人,我們才能直面具體的困境。

至于第二點,我想我努力的痕迹是很明顯的。我想講述的并不是關乎一個孩子、一個家庭、一個案件的故事,而是關乎千千萬萬尋親者,關乎社會甚至時代的故事。通過一粒灰塵漫長漂流和得以落地的曆史,我們能夠窺見“60萬粒灰塵”的曆史。個體的命運是時代的形象,每一筆無論如何微不足道、無人知曉,都應該擲地有聲。所以我試圖以父親為中心,像樹木的根須尋找水源一樣努力去觸碰更多故事,也試圖将故事的鏡頭拉遠,讓父親偶爾成為畫面上一個小點,把餘下的景觀留給更宏觀的哀痛。

長大後回家都是一件幸福的事(他人生中最好的14個年頭)3

電影《親愛的》裡張譯飾演的韓德忠,原型為孫海洋。

上世紀90年代,農民進城務工成為熱潮,人口流動性劇增,全國各地爆發大量拐賣婦女兒童案。從内部看,重男輕女、養兒防老、傳宗接代、多子多福等落後思想觀念是釀成悲劇的内因,而從外部看,法律存在漏洞,基層執法不嚴,戶籍管理混亂,這些都是顯而易見的問題。幸運的是,我們已經可以清楚地看到一切在進步之中,比如2009年之後立案制度的明确變革。到今天,公衆對拐賣兒童問題的廣泛關注和深度共情也讓我們有理由相信,落後的觀念正在漸漸淡出我們的視線。試想,如果有一天,比起村裡某戶人家沒有兒子,人們更樂于議論和痛斥“買孩子”的行為,這對抑制拐賣兒童犯罪會有何等奇效?

然而,将社會進步的希望寄托于道德自律無疑是一種倒退。在中國建設法治社會的進程中,相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才更值得我們翹首以盼。

回過頭來,猶記得在寫作的初始,我打下的第一行字不是故事的開頭,也不是大綱,而是對自己的一句總的提示:絕望之下,希望尚存。故事本身我了然于心,但我希望它被講述的基調如此。時間不停流動,曆史的車輪滾滾向前,萬事萬物永遠在動态變化之中,因而人類曆史上沒有任何一個時刻能夠擁有徹底的、完全的絕望,永遠存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機會。有人說活着本身是一種對絕望的抵抗、對命運的抵抗,我看死亡本身也同樣是抵抗。自古也不乏以死抵抗者,尤其在中國人的文化裡,我們早有哪吒剔骨還父、割肉還母的抵抗,有項羽自刎、屈原投河的抵抗。楊素慧逝世後,連她的墓碑都在無聲抵抗。當我們走出命運的囚室,會發現一個黑暗的夜背後始終有黎明在等待。它會從一線天光中掙紮出來,越來越明亮、越來越明亮,讓我們雙目刺痛,滿含淚水。寫到這裡,我内心激蕩。我相信命運絕不是在壓垮人的時候才成為命運,而往往是在人奮起抵抗的時候,它才成為命運。

如何參與“評審團”?

我們希望你:

| 是一位認真的閱讀者,有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對紀實文學、尋親、拐賣等社會問題感興趣。

| 期待将自己在閱讀中産生的想法用文字表達出來,與更多人交流,甚至引領一種主張。

| 時間觀念強,能夠遵循我們的約定。

你隻需要:

| 在下方留言,告訴我們你為什麼想讀這一本書,或者分享兒童拐賣、尋親等話題的看法和觀點。

| 等待我們的回複。我們會盡快選取3位評審員,随機選擇其中一本,然後确認地址與聯系方式,盡快将書寄出。

| 在兩周内(從收到書之日起)将書讀完,發回1000字左右的評論或讀後感,并給這本書打分(滿分10分)。

也許有的人會覺得——一本免費寄送的書,換來這麼多的要求,不值得呀。

但贈閱并不是“閱讀評審團”的核心,我們所期待的,是讓有意願有能力表達自己見解的讀者,有一個發表和交流的平台;是讓那些原本靈光一閃、隻有自己知道的思考,在鼓勵和督促之下能夠被文字所記錄、被他人所閱讀;是為了通過認真的讨論,讓“熱點”的潮水中多一些獨立的、真誠的聲音;甚至,是為了發現和培養新的書評作者,讓我們以這種方式相遇,然後看到你從此不斷成長。

你,來嗎?記得在評論區留言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