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容嬷嬷帽子特效

容嬷嬷帽子特效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9 13:09:38

談起文化遺産,我們腦海中總會浮現起中國厚重的曆史文化。但現如今,随着文化創意産業的興起,讓越來越多時尚的元素擁有了與文化遺産結合的機會。

容嬷嬷帽子特效(朝珠耳機容嬷嬷針線盒)1

容嬷嬷帽子特效(朝珠耳機容嬷嬷針線盒)2

故宮發布的“萌版”雍正形象,手中折扇正是故宮文創産品。

容嬷嬷帽子特效(朝珠耳機容嬷嬷針線盒)3

實景舞台秀《印象·西湖》的表演場面。

頭戴灰色帽盔,身披墨綠铠甲,這是騰訊近日推出的三個“長城小兵”形象,分别代表山海關、娘子關、偏頭關,把萬裡長城的形象拟人化。騰訊表示,在未來“長城小兵”将會推出動漫和手辦,與消費者見面。與此同時,《王者榮耀》團隊也宣布加入騰訊發起的“長城你造不造”計劃,推出全新遊戲英雄“長城守衛軍”,以此方式宣傳長城文化。

随着文化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文化創意産業已經具備了挖掘傳統文化遺産資源的自覺。通過年輕人喜歡的方式,把文化遺産向公衆介紹,并在此基礎上調動各方資源,形成保護文化遺産的合力,是當下我國文化創意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把文化遺産打造成IP

近些年來,IP産業風靡全國,成為了文化産業增長的重要動力。IP,是知識産權的縮寫,廣義上講,是指被大衆廣泛接受和認知,擁有開發潛力的文學藝術作品,或者文化實體,甚至文化概念。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我國為世人熟知的曆史文化遺産,都屬于可以開發的文化IP。

将文化遺産打造為IP,故宮走在了前面。

故宮早在2010年就在淘寶開通了網店,銷售周邊産品,但因為設計風格和營銷手段都較為傳統,一直不溫不火。自從2014年開始,故宮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網絡熱點和流行品位,打造了一批“腦洞大開”的周邊。比如朝珠耳機、容嬷嬷針線盒,還有結合穿越劇紅人雍正皇帝推出的“朕亦甚想你”折扇,都獲得了年輕人的青睐。

據了解,目前故宮文創産品的年銷售額已經超過了10億元,而在這背後,是故宮9000餘款精心打造的文創産品支撐的結果。目前故宮藏品超過186萬件套,其中包含超過53000件繪畫、75000件書法、28000件碑帖,這些都成為了故宮開發文創産品的基礎。

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霁翔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做文創的一條捷徑,就是從這些豐富的藏品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比如,提煉藏品圖案到文創産品設計中,或者把各種宮廷元素,牛、馬、侍女……提取出來做創意産品。隻要趣味性、互動性夠強,産品就會受歡迎。

在國家博物館的網絡商店,一批文創産品也有不俗的銷量。一款金步搖夜光書簽,總銷量達到了7670件。另一款以明清瓷器為原型的夜卧燈,則賣出了4674件。據記者觀察,這批銷量靠前的文創産品,标價大多在幾十元人民币的區間,而且做工精細,并有相當的實用性。産品素材則來自于杏林春燕碗、紅山玉龍、圓明園獸首、四羊方尊等國家博物館的經典藏品。

“文創 ”是文化建設的必然要求

走文化創意與文化遺産結合的道路成為各個文化單位廣泛實踐的背後,是我國文化建設頂層設計對此提出的一系列指導和要求。

在2014年,國辦印發了《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産業融合發展的若幹意見》。這份意見指出,要依托豐厚文化資源,豐富創意和設計内涵,拓展物質和非物質文化遺産傳承利用途徑,促進文化遺産資源在與産業和市場的結合中實現傳承和可持續發展。

2016年,國辦又轉發了文化部等部委印發的《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産品開發的若幹意見》,要求深入發掘文化文物單位館藏文化資源,發展文化創意産業,力争到2020年,逐步形成形式多樣、特色鮮明、富有創意、競争力強的文化創意産品體系。

文化部部長雒樹剛在解讀“十三五”文化建設綱要時就指出,要鼓勵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紀念館、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中心等文化文物單位開發各類文化創意産品,推動曆史文化資源真正“活起來”。

從根本上來說,用文創推動文化遺産的發展,不僅要運用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更是要走一條市場主導,創新驅動的市場化道路。開發好的文化創意産品,需要在人才運用、管理機制、品牌運作上,都跳脫出僵化的既定模式,充分發揮市場的作用。

故宮方面的介紹,“爆款”文創産品的誕生,是因為招聘了一批“有毒的設計師”。而在過去,事業單位的招聘或者通過應屆生招聘,或者通過體制内的平行調動,很難短期收獲大批專業人才。提高産品質量,就必須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營造有利于創新型人才健康成長、脫穎而出的制度環境。

而對于文化單位來說,文創産品開發銷售也存在“收支兩條線”的限制。上海博物館、浙江博物館等9家共建國家級博物館,平均每個單位文創産品年銷售收入可以達到1000萬元以上。資金如何管理,如何使用,成為了問題。對此,2016年國家也明确,文化文物事業單位的文創開發取得的收入,按規定納入本單位預算統一管理,可用于加強公益服務、藏品征集、繼續投入開發、人員績效獎勵等,調動了資金的活性。

商業成功以外,還要有更高追求

雖然通過文化創意對文化遺産進行開發,成為了業界的共識,也有了政府的大力支持,但現狀仍然不容樂觀。有媒體援引《藝術市場》的報道稱,2016年全國4526家博物館,具備文創開發能力的隻有2256家,盈利的僅18家,比例不到1%。

這樣的現狀後面,是産品雷同、性價比低、不接地氣等國内文化遺産周邊産品開發長期以來積攢的問題。

旅行愛好者小吳向記者透露,現在市面上的博物館文創産品大緻分為兩類,一種是高仿品,這些東西雖然好,但是笨重而且昂貴,旅行的時候不可能買;一種是明信片、鑰匙扣、水杯這類大路貨,雖然有一點特色,但這類周邊一般比較貴,如果沒有做得太精彩,也不至于讓人有消費的欲望。

“購買文創周邊,并不是購買實用品,我想購買的,是物品背後的文化内涵,這個才重要。”小吳說。

除此之外,相比于博物館藏品這類實體文化遺産,我國的山川湖泊、曆史工程、傳統藝術等文化IP,由于概念相對寬泛且所有權不夠明晰,導緻文化開發力度還不夠。

2003年起,“印象”系列舞台秀風靡全國,《印象·麗江》《印象·劉三姐》《印象·大紅袍》等産品風靡全國。此類實景舞台秀,立足旅遊目的地,意在通過全國頂尖的導演和演出團隊,展示當地的文化特色。但與此同時,這一系列也引發了不小的争議。比如一度年盈利6000萬元人民币以上的《印象·西湖》,确實實現了商業上的成功。但是,舞台搭建對西湖傳統景觀和生态環境破壞的風險,也引發不少人的擔憂。文化創意産品開發時,如何做到商業、文化、生态的多赢,同樣是值得考慮的問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