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紙業投資3億元的食品級淋膜紙與配套加工項目已開工建設,3億元的環保紙制品加工項目也已順利簽約。
8月30日,國家科技部公布全國首批創新型縣(市)名單,全省僅3家入選,鄒城市以山東省第1名的成績獲批。
全市地區生産總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分别先後邁上4000億元、5000億元和300億元、400億元兩個大台階,2021年達到5070億元和440.5億元,分别居全國地級以上城市第51位、第43位……
這些,都是濟甯新舊動能轉換的典型範例和有力數據,是濟甯牢記視察山東視察濟甯時提出的“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企業是創新主體,掌握了一流技術,傳統産業也能變成朝陽産業。”的殷切囑托,并将其作為總目标、總方向、總遵循,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重大戰略部署的生動實踐。
牢記囑托走在前,勇擔使命開新局,近年來,濟甯新舊動能轉換奮力跑出了“加速度”,高質量發展的步伐铿锵有力、日益強勁。
圖為山東晶導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生産現場。■記者 劉項清 攝
轉型發展積厚成勢
制造業成為工業經濟增長主導力量
“駐企幹部真是幫了我們的大忙,企業的幾項‘老大難’問題都解決了。”提起駐企幹部胡華博,山東山礦機械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江心田豎起大拇指。
從引導企業科學進行産業園規劃與工業建築設計,為其提供人才和技術支撐;到指導企業實現産能升級、技術改造,瞄準采煤礦山和塌陷地綜合治理;再到幫助企業進行産品推介宣傳……駐企幹部一系列“硬核”的舉措,讓這個有着52年發展曆史的濟甯市礦山機械龍頭企業,煥發出新活力。
在濟甯,像胡華博這樣的駐企幹部還有很多。截至目前,我市共派出1560名幹部,組建成378個助企攀登小組紮根企業“一對一”幫扶,形成了助企攀登的強大合力。
作為傳統資源型城市,“大抓産業、大抓制造業”是市委、市政府着眼濟甯長遠發展、着眼新舊動能轉換作出的戰略選擇。我市深入實施“制造強市”戰略,聚焦“231”先進制造業集群,實體化運作制造強市建設指揮部,紮實開展“幹部助企攀登”活動,形成“1個辦公室、7個産業專班、7個要素保障組”的“1 7 7”工作架構,縱深推進新舊動能轉換和資源型城市轉型。
地處兖州區的芯諾電子一直緻力于新産品、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研發成果産業化。而就在相隔不遠的泗水縣,九德半導體正好和芯諾電子處于産業鍊上下遊。在市新一代信息技術産業發展專班的推動下,兩家企業目前簽訂了每年2000萬元的供貨合同,實現了雙赢。
圍繞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培育壯大新動能,我市篩選确定了與省“十強”産業高度契合的“十大産業”,以19條關鍵産業鍊為主抓手,繪制細化29個産業鍊圖譜,全面推行“群長 鍊長制”,紮實推進“企業攀登、千億技改、企業上市、要素保障、企業家培育”五大工程,“一鍊一策”推動新興産業“小苗成大樹”。
聚鍊強賦能,産業成群飛。華為大數據中心引領“數字經濟”高端起步,智能制造裝備産業集群成為首批省級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濟甯高新區一體化道路機械智能制造、鄒城市礦山裝備智造、兖州區智能農機裝備入選山東省特色産業集群;嘉祥、梁山肉牛産業入選國家優勢特色産業集群;裝備制造、精品旅遊、新能源等7個産業集群入選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規模達2300億元;魯抗、山推、榮信等13家企業入選省“十強”産業“雁陣形”集群領軍企業,規模達1800億元……
新老動能齊頭并進,産業發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綠量不斷提升,我市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道路越來越寬闊。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全市生産總值2580.37億元,同比增長4.1%,高于全省平均增速;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4%。
強優勢提能級
以科技創新闖出轉型升級新路子
科技創新是高質量發展的内生動力。
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挂牌成立的産業技術研究院,如今已落地産業化項目33個,對外投資17250萬元,帶動及引進各方投資超過了50億元,2021年榮獲“山東省産研院唯一優秀直屬分院”,累計争取山東産研院資金支持3.05億元,2個項目獲“院長創新獎”,數量均居全省第1位。
聚力做強科技創新載體,我市先後整合新建了一批高水平科技創新平台,制定出台了多份文件,從企業技術改造、創新發展、轉型升級方面進行獎補,并着力推進企業創新、産業創新、源頭創新、區域創新和創新保障。
以前的山東天河科技有限公司生産技術水平相對落後且單一,市場競争非常激烈。有了政策的支持,企業發展信心十足。天河科技加大煤礦智能裝備和煤礦機器人的研發,堅持科技創新,破解技術難題,在激烈的市場競争中再度煥發新生機。如今,企業發展勢頭強勁,不僅先後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國家知識産權優勢企業、山東省瞪羚企業等稱号,其生産的掘錨護一體機器人、防沖鑽孔機器人、開槽機器人等智能化新産品,更是成為天河科技赢得市場的新利器,國内外訂單接踵而至,主營産品之一的煤礦機器人今年銷售收入預計将突破3億元。
天河科技隻是我市積極扶持創新型企業、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一個縮影,類似事例不勝枚舉。
近年來,我市強化創新支撐,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全面創新的核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編制全市“十大創新”2022年行動計劃,成立市科技、人才招引工作指揮部,大力實施科研院所招引、高端人才引進、高新企業倍增、企業研發普及、關鍵技術突破“五大計劃”,實現全部攀登企業與大院大所高層次産學研合作全覆蓋。目前,省級以上科創平台達到538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938家、增長近6倍,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20家、省級“專精特新”374家、省級“瞪羚”企業93家,獲評國家創新型城市、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示範城市,太陽紙業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硬核舉措推進項目建設
點燃濟甯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山東賽瓦特動力設備有限公司是一家生産常用發電機組的中小企業,前不久,企業新研發的第四代油田專用發電機組正式下線,從設計到投産僅用了不到三個月。如此高效的研發,得益于我市創新實施的百億基金、百億擔保、百億農擔“三個百億”工程。賽瓦特作為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股權融資獲得首批4000萬元基金投放,有了高成長基金撬動,企業還通過投貸聯動,獲得3家銀行機構發放的5200萬元融資額度。“在政府基金的助力下,今年我們可以開展多個項目的研發和投産,這些項目的投産将給公司帶來将近1.5個億的收益。”公司總經理吉明建表示,“我們的目标是明年這時候做到最少五六個億,後年要做到十個億以上。”
項目快建設,投資增後勁。“百億”工程精準保障了全市不同類别企業的個性化、多樣化融資需求,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添動能。
如今的濟甯,堅持“以四新促四化”,通過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态、新模式,實現産業智慧化、智慧産業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吸引了一批能引領産業邁向中高端、助力我市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總投資60億元的太陽宏河紙業造紙産業園、總投資47.5億元的華勤高端轎車輪胎、總投資20.5億元的鄒城生物醫藥循環經濟産業園等項目先後竣工投産,2021年,全市“四新”投資占比達到58.1%、高于全省6.9個百分點,“四新”經濟占比達到24.7%、比2017年提高9.5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産業産值占規上工業的比重達到40.7%、比2017年提高9.8個百分點。“四新”經濟的快速崛起,是我市新舊動能轉換縱深突破的有力體現,已成為支撐濟甯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濟甯市第十四次黨代會提出,今後五年,是濟甯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大步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要解放思想、銳意創新,胸懷“兩個大局”,心系“國之大者”,準确把握形勢變化,順勢而為、乘勢而上,努力繪就新時代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市建設新願景。目标已定、方向已明,鼓足風帆的濟甯将在獨具特色優勢的新舊動能轉換之路上奮勇前行。
記者 王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