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一般春節初幾舞獅

一般春節初幾舞獅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29 02:37:22

舞獅在開業慶典上最常見到,寓意着開業興隆之意,在衆多文化節中也會見到舞獅的活動,還有一個節日必有舞獅的身影,這個節日就是春節。那麼,你知道春節為什麼要舞獅嗎?春節舞獅的含義是什麼呢?

一般春節初幾舞獅(春節為什麼要舞獅)1

舞獅是一種亞洲民間傳統表演藝術,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扮成獅子的樣子,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态動作。中國民俗傳統,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都喜歡敲鑼打鼓,舞獅助慶。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将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征,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春節時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春節舞獅的起源

  舞獅開始于南北朝。在我國,舞獅的形式多種多樣,大緻可以分為北方舞獅和南方舞獅兩種。北方舞獅的外形與真獅很相像,全身獅披覆蓋,舞獅者(一般兩人合舞一隻大獅子)隻露雙腳,不見其人。北方舞獅有雌、雄之分,還有文獅、武獅、成獅、崽獅之分。

  “舞獅子”又稱“獅子舞”、“太平樂”,一般由三人完成,二人裝扮成獅子,一人充當獅頭,一人充當獅身和後腳,另一人當引獅人,舞法上又有文武之分,文舞表現獅子的溫馴,有抖毛、打滾等動作,武獅表現獅子的兇猛,有騰躍、蹬高、滾彩球等動作。

一般春節初幾舞獅(春節為什麼要舞獅)2

中國本身沒有獅子,在中華文化中,“獅”本來是和“龍”、“麒麟”一樣都隻是神話中的動物。到了漢朝時,才首次有少量真獅子從西域傳入,當時的人模仿其外貎、動作作戲,至三國時發展成舞獅;南北朝時随佛教興起而開始盛行。史書中,《漢書禮樂志》中提到“象人”,據三國時的解釋,就是扮演“魚、蝦、獅”的藝人。

  到了唐朝,舞獅是大型宮廷舞蹈表演的一種。當時的“太平樂”亦稱為“五方獅子舞”出于天竺與獅子國等國。白居易的詩中描述獅子舞:“假面胡人假面獅,刻木為頭絲作尾,金鍍眼睛銀作齒,奮迅毛衣擺雙耳”,可見當時的舞獅跟今日我們所見的已十分相似。

  春節舞獅的傳說

  1、漢代起源傳說

  相傳漢章帝時,西域大月氏國向漢朝進貢了一頭金毛雄獅子,使者揚言朝野,若有人能馴服此獅,便繼續向漢朝進貢,否則斷絕邦交。在大月氏使者走後,漢章帝先後選了三人馴獅,均未成功。

  後來金毛雄獅狂性發作,被宮人亂棒打死,宮人為逃避章帝降罪,于是将獅皮拔下,由宮人兄弟倆裝扮成金毛獅子,一人逗引起舞,此舉不但騙過了大月氏使臣,連章帝也信以為真,此事後來傳出漢宮,老百姓認為舞獅子是為國争光、吉祥的象征。于是仿造獅子,表演獅子舞。舞獅從此流行。

一般春節初幾舞獅(春節為什麼要舞獅)3

2、北魏起源傳說

  舞獅作為表演藝術,相信成形于一千五百年前的北魏時代,當時北部匈奴侵擾作亂。他們特制木雕石頭多具,用金絲麻縫成獅身,派善舞者到魏進貢,意圖舞獅時進行刺魏帝,幸被忠臣識破,使他們知難而退。後因魏帝喜愛舞獅,命令仿制,務實得以流傳後世。

  3、佛山起源傳說

  據說,明朝初年,廣東佛山地區出現了一頭怪獸,每逢年歲将盡,則在佛山郊區出現,到處糟踏莊稼,殘害人畜,鄉農不勝其苦人們就把竹篦紮成若幹頭獅子模型,并塗上各種斑駁的顔色,事前布置好。

  當怪獸出現時,鑼鼓齊鳴,群獅奮舞,一齊朝着那頭怪獸進發,那怪獸驚恐萬狀,掉頭就跑,爾後,當地鄉民認為獅子有驅邪鎮妖之功,有吉祥之兆。于是,每年春節打鑼鼓,挨家挨戶,舞獅拜年,以示消穴除害,預報吉祥之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