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了都覺得吓人,别說孩子了!”前一段時間,人教版數學課本因插畫人物怪異被罵上熱搜,網友們瘋狂留言數十萬條,他們憤怒、質疑,同時也在控訴與指責。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孩子擁有良好的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成了不少家長的當務之急。
“美”無處不在,日常的飲食就是認識美最簡單的途徑。
食物本身兼具色、香、味,一道造型獨特,色彩豐富的料理,讓吃飯變成一場極緻的生活美學體驗課。
▲
雙色小狗瑪格麗特@嘟噜噜
我們聯系了3位寶媽、奶爸,他們在一日三餐上下功夫,讓吃飯變得有趣而美。他們将寶寶輔食與世界名畫或是動畫相結合,做出可以吃的食物藝術品,潛移默化地提高孩子的審美水平。
小白是一位85後全職寶媽,也是一位小紅書美食博主,最擅長的就是将美食與名畫相結合,給他做出賞心悅目的美食。
▲
莫奈睡蓮·馬卡龍
小白最新的作品是睡蓮馬卡龍,一上線就收獲了大量點贊。
談起藝術品與食物的結合,她說:“這其實是一種習慣,平時我很喜歡看展,人很容易将自己的喜歡的東西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她喜歡莫奈的睡蓮,181副作品可以做成各種美食,餃子、面條、餅幹、吐司畫……仿佛總也玩不厭,他說:“《睡蓮》系列是莫奈藝術生涯的完結高光之作,也是藝術史上的璀璨星星。”
▲
小白的創作
作為全職媽媽和美食博主,她的許多作品都與輔食有關。
現在小白的孩子已經兩歲半了,輔食的呈現也從活潑可愛的棒棒糖飯團、山藥南瓜湯轉變成了更有觀賞價值的睡蓮寶寶面、蒙德裡安飯。
給寶寶做美食,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天然,她告訴我們:“缤紛的色彩都是由天然植物制成的,藍色是蝶豆花、黃色是南瓜、紅色是番茄,黑色是黑米……不能偷懶使用色素。”
▲
梵高星月夜·芒果糯米飯
她說,美需要持續培養,美育是一件漫長的事,對美的感受是一種直覺更是一種習慣。“從一、兩歲就要開始,别看孩子小小的,隻要你潛移默化地持續向他輸出美的食物,慢慢都會懂。”
前一陣發生的插畫事件讓小白有些氣憤:“課本插畫内容的低俗程度已經遠遠超越我們的底線,美學教育不僅是認識美,它也是人修養提升的重要一環。”
▲
左:草間彌生·雪媚娘;右:莫奈睡蓮·小龍蝦水餃
制作輔食時,小白的寶寶也會參與其中,合作最多的就是面食,面團有很強的延展性,食物制作的步驟中揉面對孩子來說趣味性最強。“看到我在揉面他還會主動要一塊面團。”
從制作到品嘗,從視覺到味覺,對于孩子來說是多重的感官刺激,在玩樂和三餐中不知不覺就習慣了什麼是美。
▲
梵高向日葵·菠蘿炒飯
“想要做好藝術品食物,最重要的是熱愛生活,隻有你真正的享受它,才能把它做好。”她在烤菠蘿片的時候發現,菠蘿薄片經過烘烤後邊緣卷曲、色彩有深有淺,特别像向日葵。
便照着名畫《向日葵》開始創作,先将菠蘿切成0.5厘米的薄片,風幹後做成向日葵花,用菠蘿丁、肉松、雞蛋一起翻炒出噴香的菠蘿炒飯,擺成花瓶的樣子,再把菠蘿片當成向日葵插進瓶中,向日葵菠蘿炒飯就這樣出爐了。
▲
梵高麥田·油畫冰沙
當人們開始追求“美”,那麼看待事物、看待世界都會不同,整個人的狀态也會有很大的改變。“帶着孩子一起,從現在開始嘗試着把美食做得精緻起來,你會發現生活中美好的東西有很多。”
汪司徒,一名90後奶爸。在網絡上,爸爸給孩子做輔食的不多,汪司徒卻覺得這是他應該做的。90後男生,扛起家中做飯的大旗早已不是新鮮事,“能做飯,為什麼不能做輔食?”
作為一個專業攝像師,他覺得兒童輔食不應該隻是單純的營養添加,對于孩子最早能接觸到的食物,它應該承擔起美的教育。
▲
汪司徒的創作
“我是江西人,居住的地方是3線城市,美育這一塊的内容,在學校幾乎是缺失的。人教版插畫事件發生後,讓我确信堅持給孩子做美貌的食物是有意義的。”
将寶寶輔食與世界名畫相結合并不是他的原創,在網絡上看到這種形式後他大受啟發,開始學習制作“名畫輔食”。
▲
虎年南瓜酸奶塔
他的寶寶目前4個月大,他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色彩、線條已經有了最基本的認知,想要培養孩子對美的認識從這個時候已經可以開始了。
很多父母在這個階段會買一些色彩豐富的玩具、色卡等培養孩子對顔色、結構的感知力。
▲
維米爾·南瓜黑米飯
“美食給孩子的感受很直觀,味覺與視覺的雙重結合,會比單純的視覺更有記憶點,一日三餐頻率很高,也能更好地融入生活。”
4個月大的孩子可以參與藝術品輔食制作嗎?答案是肯定的,“我做輔食的時候就讓他在我身邊坐着,看我調配米飯的顔色,然後擺放成名畫的樣子。”
“每次我在盤子上擺放黑米飯的時候,他都會咿咿呀呀地笑。”所以他的輔食中也會大量運用黑米飯,加強孩子對顔色的記憶。
▲
梵高·什錦營養飯
“作為一個新手奶爸,剛開始學習輔食制作的時候很混亂。”看似簡單的作品,汪司徒需要1整天的時間才能完成,在食材的選擇上也踩過很多坑。
一開始他總是無法調配出自己想要的黃色和狀态,老南瓜水分太多,顔色偏橘黃色。後來他用南瓜和土豆混合在一起,解決了水分過多和顔色不均勻的問題。“那一刻,自己特别有成就感。”
▲
保羅·肉松點彩飯
輔食的呈現上,汪司徒大多都以“世界名畫”為基礎。
他告訴我們“《帶珍珠耳環的少女》、《麥田與柏樹》這類的流傳百年的畫作暗藏了藝術家被世人認可的構圖和思想,用這類畫作做孩子的美學啟蒙特别合适。”
在挑選模仿畫作類型的時候,可以選擇顔色塊面較大,線條結構較為簡單的名畫作品,制作快捷的同時4-12個月的寶寶也更容易學習。
▲
玫瑰餃子
拿梵高·什錦營養飯來說,将胡蘿蔔、紫甘藍、菠菜切碎煮熟、西紅柿切丁炒熟,再用蝶豆花和密蒙花一起泡成綠色的水煮成綠色米飯最後擺盤就好了,整個過程很快,端上桌寶寶直接就能吃。
未來,随着孩子越來越大,輔食造型會選擇線條更複雜,色彩更多樣的内容。也會讓他一起參與到美食的制作中來,讓“美”變得可以觸摸。
曾曉晨,一名90後寶媽,制作的千裡江山吐司畫火爆全網。21年初,當嘟噜噜(曾曉晨兒子的小名)可以吃輔食以後,就親自嘗試着開始做輔食。
從一些簡單的蛋黃鮮蝦餅、雞肉蔬菜餅開始,到做出可達鴨土豆泥、布丁狗奶香蘑菇飯,曉晨隻用了一年半的時間。
▲
鴨鴨土豆沙拉
曉晨對孩子美學教育非常重視,她認為美學教育在一歲左右必須開始了。
一歲以後孩子飲食結構比較開放,視覺發育也相對完善,這個時候開始一些美育,如形狀、顔色的刺激,效果非常顯著。
得知人教版插畫事件的時候,她非常震驚:“我的孩子正準備讀幼兒園,很擔心未來會遇到這樣的課本,如果看進去了,對美形成了固定印象,就很難再去改變。”
▲
千裡江山吐司畫
她為寶寶制作輔食的時,會特地選擇帕恰狗、比卡丘、可達鴨這裡的人物形象或是當下熱點的藝術作品。她甜甜地告訴我們:“娃現在兩歲半,這個年齡段的孩子開始喜歡一些具象的、可愛的東西,對世界充滿好奇心。”
▲
左:奶香蘑菇飯;右:3D荷包蛋·蛋奶酥
料理端上桌,嘟噜噜就會自己開始拆解各個部分,“狗狗泡在neinei裡”、“這是小帽子,這是手手”……
在精緻的食物面前,孩子特别興奮,也更有耐心,安心吃飯的同時還能在美食上學習到簡單的顔色、形狀和結構。
▲
花花南瓜餅幹
制作輔食時,曉晨還很喜歡帶着孩子一起進行,合作最多的就是曲奇餅幹。小餅幹的制作過程簡單,孩子參與感非常強。
一塊面團到孩子的手裡會變幻出多種花樣,更多時候會跟他看過的繪本做聯動,捏成令人捧腹的作品,她告訴我們“這些作品就是孩子對形狀、結構、顔色、美的一個最基礎的認知。”
做出來的食物,孩子不但會自己品嘗,還會分給自己的小夥伴,培養了對美的感知能力和自信心。
▲
番茄雞蛋拌飯
這些看上去精緻的美食,制作起來其實要比想象得容易,曉晨告訴我們:“隻要你心裡有腹稿,大約1小時左右就能完成。”
沒有繪畫基礎,起初可以制作方塊、愛心、圓形這類簡單的形狀。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可以做一些更活潑、更立體的内容,在繪本中尋找靈感就是不錯的選擇。
精緻的食物,其實做起來并不難,可達鴨土豆沙拉就是将洋蔥、黃瓜切片腌制後去除水分,土豆蒸熟壓成泥,加入雞蛋沙拉醬、番茄醬攪拌均勻就能鋪在盤子底部了。
鴨鴨的部分需要一些耐心,将土豆泥與南瓜粉混合,搓出頭、身、手腳,用原味土豆泥做出嘴巴,最後用海苔剪出造型裝飾就好了。冷掉也不用擔心,放進微波爐或者蒸烤箱重新加熱下就能給寶貝吃啦。
▲
左:一窩可可熊·夾心曲奇;右:玫瑰花籃·蘋果酥餅
“每一個家長都應該重視孩子的美學教育。”說起這個曉晨很認真。
美育的本質不是為了讓孩子能成為大藝術家,而是希望孩子能學會觀察生活中的美。“多發現一些美,未來的人生也會更多彩更快樂一些。”
▲
莫奈日落·曲奇餅幹@小白小磊小天才
食物美學,并不是遙不可及。從現在開始,認真做好每一頓飯,多花幾分鐘擺盤,讓家變成孩子的課堂,将一日三餐變成審美的敲門磚,提高孩子鑒賞美、創造美的能力。
責編:Hattie
編輯:Phoebe
圖:均由受訪者提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