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江山圖》(局部)
穿越千年,在詩畫舞蹈間,感受宋風雅韻。
《千裡江山圖》的每次出場,都讓人難以忘懷。2008北京奧運會開幕式緩緩展開的卷軸,那一抹青綠讓世界驚豔;2022北京冬奧會滑冰場上,《千裡江山圖》在花滑運動員衣袂飄飄的身姿間飛轉;百年間,《千裡江山圖》隻展出過五次,每次都非常轟動,觀衆排隊數小時隻為能看上幾分鐘;今年春晚舞台上根據《千裡江山圖》改編的舞蹈《隻此青綠》,一經上演,便驚豔了所有觀衆,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刷屏,獲贊超過3億。
《千裡江山圖》為何會有如此魅力?天才畫家王希孟身上又有哪些傳奇之處?
《千裡江山圖》是宋徽宗時期畫家王希孟的一幅作品,與東晉顧恺之的《洛神賦圖》、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唐代閻立本的《步辇圖》、唐代張萱、周昉的《唐宮仕女圖》、唐代韓滉的《五牛圖》、五代顧闳中的《韓熙載夜宴圖》、元代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明代仇英的《漢宮春曉圖》和清代郎世甯的《百駿圖》一起,被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
除了畫作本身傑出的藝術價值,其作者天才少年王希孟的身世,也為此畫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王希孟是中國繪畫史上僅有的以一張畫而名垂千古的天才少年。關于他的資料曆史上隻有兩處,第一處是《千裡江山圖》上蔡京的題跋:“政和三年閏四月八日賜。希孟年十八歲,昔在畫學為生徒,召入禁中文書庫,數以畫獻,未甚工。上知其性可教,遂誨谕之,親授其法,不逾半歲,乃以此圖進。上嘉之,因以賜臣京,謂天下士在作之而已。”另一處為清宋牧仲《論畫詩》:“宣和供奉王希孟,天子親傳筆法精。進得一圖身便死,空教腸斷太師京。”從題跋和詩我們大緻可以推測,王希孟為北宋政和年間畫院的學生,其時他雖不到十八歲,卻已是一位畫院的畫家了。他十三歲時所畫“未甚工”,但宋徽宗發現其性可教,遂親自加以誨谕,傳授畫法。在他十八歲時,花了近半年的時間交出了一幅恢宏的山水長卷《千裡江山圖》,長度接近12米,差不多4層樓高,寬超過半米,幅面大小幾乎是張擇端《清明上河圖》的兩倍。王希孟從畫技“未甚工”到繪制出逾十一米的恢宏巨作,其間不過四年。僅用半年時間繪制的《千裡江山圖》,卻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不朽之作,可見其風流天才,冠絕古今。
關于王希孟還有一個千古疑問,那就是一個十八歲的少年,都沒有翻過幾座山、蹚過幾條河,為何能畫出如此壯麗的千裡江山圖?可能這就是天才吧!
《千裡江山圖》(局部)
《千裡江山圖》用一幅整絹畫成,縱51.5厘米,橫1191.5厘米,無作者款印,上有乾隆題詩一首,後隔水有北宋蔡京題跋,尾紙有元代溥光題跋,全卷共钤鑒藏印三十餘方,現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長卷大緻可分六段,每段以水面、遊船、沙渚、橋梁相銜接或呼應。開卷首段是近山遠水,近處高山之巅直插雲際,峰巒岡阜延伸而下,與遠處遼闊的水面相接,水天之際幾重遠山,一抹如帶。第二段以山景為主,間有瀑布峽谷,院落舟橋,特别是那座橫卧江面的木構梁柱式亭橋,宛如垂虹,十分壯觀。第三段從連接長橋的臨江坡巒開始,出現許多港灣,綠田阡陌,其中有捕魚、蕩舟、村居、行旅等生活勞作場景,尤為生動精彩。第四段山勢逐漸趨向高峻,時見突兀而起的峰巒,環境僻靜,行人稀少。一座橫跨山溪的攔水壩,上面構建一水磨房,使遼闊的山川增添了不少生活氣息。第五段以坦蕩的平原景觀為主,有四面環水的小島、植滿綠樹的土坡、沙渚村舍林立、高士亭閣賞景、水面漁人撒網……顯然是秀麗繁華的江南水鄉風光。最後一段山勢由低及高,從平緩坡岸到起伏丘陵,至最後孤峰陡起直刺長空,中遠景一片江水浩渺,境界雄奇壯闊。縱觀全卷,連綿起伏的山嶽和浩渺無際的江河,将南北山川融于一體,兼有雄偉壯闊和清幽秀麗之美。特别是整個畫面統一于大青綠的基調之中,色彩凝重、富麗堂皇,充分展現了祖國的山河之美。
《千裡江山圖》在設色和用筆上繼承了傳統的“青綠法”,即以石青、石綠等礦物質為主要顔料,敷色誇張,具有一定的裝飾性,被稱為“青綠山水”。縱觀宋代畫壇,雖然也有一些畫家用此法創作,但從目前存世作品看,尚無一件可以超越《千裡江山圖》。元代書法家溥光對此卷推崇備至,在卷後題跋中贊道:“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獨步千載,殆衆星之孤月耳。”此論可謂公允之見。
《千裡江山圖》中還有一奇特之處:将畫中的景點連成“之”字形的交通路線後可以看到,這幾乎是北宋時期,從閩東南去開封的最佳路線。從閩東南沿海出發,路過洪州(今江西南昌),到達廬山、鄱陽湖,在九江順長江到達潤州(今江蘇鎮江),再沿着大運河坐船進入汴河,最後來到宋都開封。
“無名無款,隻此一卷;青綠千載,山河無垠。”一生隻作一幅畫,畫完了連款都不落,這是屬于18歲天才少年王希孟的灑脫。
穿越千年,依然美得讓人驚歎,這就是《千裡江山圖》。(李軍濤 王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