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

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9:06:00

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殷嘯虎,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靠的是哪三個字)1

滅掉西晉最後一個皇帝的是誰

作者: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殷嘯虎

近年來,司馬懿這個富有争議的曆史人物,引起了不少人關注。同曆史上的一些開國帝王一樣,司馬懿創立西晉王朝基業看上去帶有偶然性。但在背後,這一上位與他的“等、忍、狠”有莫大關系。

有“狼顧之相”

司馬懿“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時任司空的曹操聽說他很有才幹,便派人征召他來府中任職。

但是,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衰,曹操名聲又不好,就借口自己患有風痹病,身體不能行動,予以婉言拒絕。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悄悄查看,隻見司馬懿躺在那裡,堅卧不動,像真染上風痹一般。曹操隻得放棄。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自封為丞相後,又派人去征召司馬懿為文學掾,并特别關照說:如果司馬懿再找借口拒絕,就把他抓起來。司馬懿無奈,隻得去曹操那裡就職。差不多同時,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輔佐自己。

司馬懿成了曹操麾下的一個謀士,卻沒有得到足夠的信任。曹操用強制手段逼迫司馬懿出來做官,對他也确實不太放心。據說,曹操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并有“狼顧之相”,因此告訴曹丕“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也正因為如此,終曹操之世,司馬懿一直是屈居下僚,未得重用;他的建議,也基本不被采用。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奪取漢中後,司馬懿建議乘勝攻取益州:“劉備以詐力虜劉璋,蜀人未附而遠征江陵,此機不可失也。若耀威漢中,益州震動,進兵臨之,勢必瓦解。因此之勢,易為功力。聖人不能違時,亦不可失時也。”但是,曹操嘲笑道:“人苦無足,既得隴,複望蜀邪!”

四年後,劉備從益州出兵奪取漢中,斬殺曹軍大将夏侯淵。此時,曹操才後悔莫及。由此可見,司馬懿是具有戰略眼光的。

曹操雖然對司馬懿有所猜忌,卻任由他同太子曹丕混在一起。司馬懿也抓住這個機會,同曹丕搞好關系,深得曹丕的信任。于是,他“勤于吏職,夜以忘寝”,甚至連喂養牲口這樣的事都要親自過問。特别是,在曹操建立魏國、自封魏王的問題上,司馬懿堅定地表示支持,且“每有大謀,辄有奇策”,從而逐步打消了曹操的疑慮。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關羽率軍北伐,水淹七軍,大敗曹魏軍隊,包圍了樊城。見此情形,曹操打算遷都河北以避其鋒銳。這時,司馬懿勸谏道:“而便遷都,既示敵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孫權、劉備,外親内疏,(關)羽之得意,(孫)權所不願也。可喻權所,令掎其後,則樊圍自解。”

這回,曹操總算是聽從了他的建議,利用孫權和劉備之間的矛盾,聯合孫權擊敗了關羽,解開了樊城之圍。最終,關羽為東吳呂蒙所擒殺。

當曹操去世、曹丕即位後又廢漢建立魏王朝時,司馬懿逐漸進入核心領導層。曹丕南征東吳時,留司馬懿鎮守許昌,并将其比作為漢初蕭何,足見對司馬懿的倚重。

黃初七年(公元226年),曹丕去世。臨終前,命司馬懿與中軍大将軍曹真、鎮軍大将軍陳群、征東大将軍曹休為輔政大臣。魏明帝曹睿即位後,加封司馬懿督荊、豫二州諸軍事,成為鎮守一方的重臣。

受“巾帼”之辱

司馬懿作為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一生中很好地把握和運用了一個“忍”字。

軍事上,這個“忍”字主要體現在同諸葛亮的鬥智、鬥勇方面。

司馬懿首次率軍同蜀漢交鋒,是在太和四年(公元230年)。諸葛亮三出祁山,攻占了陰平、武都二郡。曹魏為了報複,派曹真和司馬懿率軍進攻漢中。不料,連日大雨,道路不通,被迫班師。由此,開啟了司馬懿與諸葛亮的軍事對峙。

太和五年(公元231年),諸葛亮四出祁山。魏明帝認為“西方有事,非君(司馬懿)莫可付者”,遂派其駐守長安,督率張郃、郭淮等抵禦蜀軍。

對于這次交鋒,史書的記載截然不同。《晉書》的記載是,司馬懿大敗蜀軍,“(諸葛)亮宵遁。追擊,破之,俘斬萬計”。《資治通鑒》的記載較為詳細:諸葛亮擊敗魏将郭淮等人後,司馬懿“斂軍依險,兵不得交”。魏将數次請戰,甚至還說出了“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的話。最後,司馬懿被迫出戰。諸葛亮“使魏延、高翔、吳班逆戰,魏兵大敗,漢人獲甲首三千,懿還保營”。不久,諸葛亮因糧盡退兵;司馬懿派張郃追擊,結果中伏身亡。

從《資治通鑒》的記載可知,在這場戰鬥中,司馬懿已經看出了蜀軍的緻命弱點,那就是由于運輸不便,隻能速戰速決。因此,最好的辦法是避而不戰,慢慢拖垮蜀軍。這一戰略,在後來取得了成功。

青龍二年(公元234年),諸葛亮再度率軍十萬出斜谷攻魏,并在渭水一帶與司馬懿對峙。司馬懿對諸将說:“若西上五丈原,諸将無事矣。”果然,諸葛亮屯兵五丈原;司馬懿堅壁拒守,以逸待勞,相持百餘日。

諸葛亮數次挑戰,司馬懿均堅持不出。繼而,諸葛亮使出激将法,派人給司馬懿送來“巾帼婦人之飾”,想激司馬懿出戰。司馬懿将計就計,假裝大怒,上書給魏明帝,要求同諸葛亮決戰。魏明帝當然明白司馬懿的意思,便派大臣辛毗持旄節來做司馬懿的軍師。

諸葛亮一來挑戰,司馬懿就裝模作樣地要帶兵出擊。可辛毗持旄節立于軍門,諸将誰也不敢出戰。諸葛亮感歎:“彼本無戰情,所以固請戰者,以示武于其衆耳。将在軍,君命有所不受,苟能制吾,豈千裡而請戰邪!”

司馬懿忍辱不戰,并不是害怕諸葛亮,而是早已胸有成竹,找到了擊敗對方的辦法。他在給弟弟司馬孚的信中說:“(諸葛)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雖提卒十萬,已堕吾畫中,破之必矣。”

諸葛亮派使者來,司馬懿一句不談軍事,隻問諸葛亮的飲食起居。使者說:“諸葛公夙興夜寐,罰二十以上,皆親覽焉;所瞰食不至數升。”司馬懿聽後說:“諸葛孔明食少事煩,其能久乎?”

不久,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軍中,蜀漢退回漢中。雙方的軍事對峙,以司馬懿的勝利而結束。

政治上,這個“忍”字就反映在精深的政治謀略上。

魏明帝去世時,任命司馬懿同曹爽一起擔任托孤大臣。曹爽是曹真的兒子,論輩分沒司馬懿高,所以開始時還能事事同司馬懿商議。但曹爽的親信認為重權不可委之于人,建議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尊司馬懿為太傅,但削去他的軍權,由曹爽獨自掌控朝廷大權。為了排除幹擾,還将太後遷往永甯宮軟禁。

曹爽專擅朝政、驕奢無度,引起大臣的不滿。衆人希望,司馬懿能出來主持公道。并州刺史孫禮就對司馬懿說:“今社稷将危,天下兇兇。”可司馬懿勸道:“且止,忍不可忍。”

不久,司馬懿就開始裝病,不問政事,但暗中在積極準備,等待時機。

曹爽及其同黨也擔心司馬懿在裝病。河南尹李勝調任荊州任刺史,借辭行之名去探望。司馬懿故意裝重病,還說:“君當屈身守并州,并州接近胡人,應妥善為之戒備。恐怕不能見面了,把兒子師、昭托付給你。”

這裡,司馬懿幾次把李勝說的本州(即荊州,李勝為荊州人)故意錯聽成并州。于是,李勝出來後對曹爽說:“司馬公屍居餘氣,形神已離,不足慮矣。”曹爽以為司馬懿真的不行了,便不再對其進行防備。

機會終于來了。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曹爽兄弟随同魏帝曹芳去祭掃魏明帝的陵墓;司馬懿趁機發動政變,假借永甯宮太後的旨意,宣布廢黜曹爽兄弟。由此,朝廷大權完全落入了司馬懿父子手中。

從景初三年(公元239年)司馬懿被曹爽架空權力後,到現在發動政變奪回權力,司馬懿一忍就是十年,真可謂心機了得。

違背洛水之誓

作為傑出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司馬懿同樣以出手“狠”而著稱于世。

軍事上來看,這個“狠”字表現在把握戰機、速戰速決。

除了在祁山與諸葛亮對峙,司馬懿還指揮過讨伐孟達、平定遼東等重大戰役。

孟達原為劉備部下将領,關羽被圍時未及時出兵援救,後擔心被治罪,便率軍投降曹魏,深得曹丕信任,被任命為新城太守。

曹丕死後,孟達失勢,諸葛亮便暗中同他聯絡,企圖策反孟達。司馬懿得知後,一面給孟達去信、穩住對方,一面火速發兵。此時,諸葛亮也提醒早作準備,但孟達不以為然。

他認為,司馬懿在宛城,離開洛陽八百裡,離新城一千二百裡,“聞吾舉事,當上表天子,比相反覆,一月間也,則吾城已固,諸軍足辦。則吾所在深險,司馬公必不自來,諸将來,吾無患矣”。

其實,司馬懿也料到了這一點,便來了個先斬後奏。他親自率軍、日夜兼程,僅八天時間就抵達新城。孟達措手不及,兵敗被殺。這也使得諸葛亮兩路夾擊北伐的計劃泡湯了。

景初元年(公元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次年,魏明帝召回司馬懿,命他率兵讨伐。面對遼東的優勢兵力,司馬懿采用聲東擊西之計,以主力突襲敵軍大本營,三戰皆捷。公孫淵突圍時被殺,遼東一舉平定。

政治上來看,這個“狠”字表現為一招緻命、不留後患。

就在司馬懿平定遼東的回師途中,魏明帝病危,召司馬懿回京城洛陽,并命其同曹爽一起輔佐齊王曹芳。曹芳即位後,命司馬懿為侍中、持節、都督中外諸軍、錄尚書事,和曹爽各統精兵三千人,共同執掌朝政。

嘉平元年(公元249年)正月,司馬懿抓住曹爽陪同曹芳離開洛陽的時機,一舉控制了城門。但此時,曹爽手中依然握有重兵,魏帝也在曹爽手裡。曹爽的智囊、大司農桓範勸他帶天子一起去許昌,然後調集全國的兵馬來勤王。

這的确是非常厲害的一招,但司馬懿料到曹爽“内疏而智不及,驽馬戀短豆,必不能用也”。果然,曹爽猶豫不決,反而派人來跟司馬懿談判。司馬懿趁機說,隻是免去曹爽的官職,但會保證他的生命安全,并對着洛河水發誓,曹爽居然就相信了。

史書記載,曹爽聽信司馬懿的話自請免職後,帶着魏帝一起回宮,随即被軟禁在府邸裡。不久,司馬懿以大逆不道的罪名,将曹爽及其黨羽處死,并夷三族。

之後,魏帝任命司馬懿為丞相,又加九錫之禮,如同當年曹操一樣。兩年後,司馬懿因病去世,他的兒子司馬師、司馬昭相繼執掌朝政。公元265年,司馬昭之子司馬炎受魏禅,建立晉朝;司馬懿被追尊為宣皇帝,廟号高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