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降雨天數分布數據?據合肥晚報報道 9月以來(9月1日-9月21日,下同),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合肥地區平均降水量僅1.8mm,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月末全省雖有降水,但仍無法緩解當前幹旱趨勢為緩解旱情,省氣象部門通過人工增雨,累計增雨量約8.2億噸合肥也已開展“江水西引”,保障城市供水,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合肥降雨天數分布數據?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據合肥晚報報道 9月以來(9月1日-9月21日,下同),全省平均降水量較常年同期偏少四成,合肥地區平均降水量僅1.8mm,為1961年以來同期最少。月末全省雖有降水,但仍無法緩解當前幹旱趨勢。為緩解旱情,省氣象部門通過人工增雨,累計增雨量約8.2億噸。合肥也已開展“江水西引”,保障城市供水。
現狀:
全省缺墒區域占45%,
部分地區夏秋連旱
7月中旬後,安徽出現兩段持續性高強度高溫天氣,氣象幹旱迅速發展。8月23日至9月23日,安徽省氣候中心持續發布淮河以南地區氣象幹旱黃色預警。
8月26日氣象幹旱達階段性最重,淮河以南有27個縣(市)出現重旱,12個縣(市)達特旱。受台風“梅花”降水影響,江南東部氣象幹旱有所緩和,其他地區出現夏秋連旱。
全省缺墒區域均分布在淮河以南,缺墒面積達6.31萬km2,相當于全省總面積的45%。
目前,全省不僅土壤缺乏水分,水庫蓄水量也在持續下降。截至9月19日,全省有水利工程控制的主要河湖庫總蓄水量126.53億m3,較常年同期少三成。
原因:
“副高”異常偏強、偏西,
台風影響減弱
為何今年安徽又熱又幹?安徽省氣候中心專家表示,今年全球海洋和大氣環流的異常對高溫幹旱的發生起到了重要影響,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異常偏強、偏西是今年夏季高溫的直接原因,拉尼娜事件和印度洋偶極子負位相是副高加強西伸的重要因素。
今年7、8月份出現的幾個台風未能進入内陸,為安徽帶來降水。以合肥為例,入夏以來(6月1日-9月21日,下同),合肥平均降水量231mm,較常年同期(555mm)顯著偏少六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少。肥西平均降水量為曆史同期最少,肥東為第二少。
據統計,入夏以來全省平均降水量382毫米,較常年同期(628mm)偏少四成,為1961年以來同期第四少,1995年以來同期最少。
預報:
十一前,全省自北向南
有一次降水過程
安徽省氣象台預報顯示,9月26日前全省仍以多雲天氣為主,其中9月25日夜裡大别山區和沿江部分地區有小雨。9月27日至29日,全省自北向南有一次降水過程,雨後,江淮之間中北氣象幹旱可能略有緩和,但無法緩解當前幹旱趨勢。
據安徽省氣候中心預測,10月20日前,全省降水量較常年偏少,其中沿江江南偏少兩成以上,氣象幹旱持續。
未來一周,合肥僅9月29日前後有弱降水,其他時間以多雲天氣為主,最高氣溫25-29℃,最低氣溫15-20℃。
舉措:
提前一個月待命,
累計增加降水量8.2億噸
為緩解當前旱情,省氣象局已提前部署、落實增雨作業飛機,兩架“運-12”人工增雨作業飛機較往年提前近一個月進駐九華山機場待命,全力開展飛機地面立體人工增雨作業。
出現旱情以來,全省各級氣象部門抓住時機,開展增雨作業。據統計,6月1日至9月21日,全省16市的89縣(區)抓住有利天氣條件,大規模開展人工增雨作業,共組織實施地面人工增雨作業1055點次,發射火箭彈1491枚,燃燒焰條1127根,發射燃氣炮5460發,累計增雨量約8.2億噸。
9月21日,合肥已開展“江水西引”城市供水應急補水,通過省驷馬山引江工程烏江樞紐提引長江水,經滁河幹渠補充大房郢水庫,用來緩解城市供水壓力。據了解,這是合肥有史以來第二次通過西引長江水的方式來保障城市用水安全。預計每日引水量可達60萬~80萬m3。
合報全媒體記者 謝蕾 合報全媒體見習記者 汪濤 通訊員 吳然 王嫣婷
來源:安徽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