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1 20:09:00

(一)基本知識

1.全部引用,即援引,就是講某句詩文以直接引用的形式用在文章裡。例如:

《論語》中寫到:“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告訴我們,君子以公正之心對待天下人,不徇私護短,沒有預定的成見及私心;小人則結黨營私。

2.局部引用,即嵌用,就是将所引某句詩文的一部分嵌入自己的句子中,引用時隻有引号,有時引号也可不用。例如:

讀無字之書,即學習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包括為人處世的原則。如古語所雲“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些知識書本上不一定有,需要實踐出真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化用再現。即不用引号,而是把某句古詩文無形地揉進自己的句子中。化用就是把古詩的外衣脫下,讓詩意直接顯示在語句中。名言名句的外在語言沒有了,但名句的意蘊卻更加詩意地展示出來。例如:

雨的語言是豐富的,可以是漫卷詩書的喜悅,滋潤着杜甫的綿綿春夜;可以是點點離人淚,傾述着那個寂寞的夜晚;可以是映照玉壺的一片冰心,亮在王昌齡送别友人的刹那間。

4.仿寫,即模仿某句詩文,寫出一句新的文句來。例如:

漫步于秋日落葉徐徐的小徑上。不禁吟了一句:“無邊落葉蕭蕭下,不盡愁緒滾滾來。”慨歎落葉的悲哀與不幸。其實,落葉的生命或許就是這樣,隻求得春日繁茂,秋日落英缤紛。

5.詩文引用,排比出現,增強語勢,展示素養。例如: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歐陽修明悟山水之美;“兩隻黃鹂鳴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深知春色動人;“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擁有淡然之美。

6.引用素材來源:課外名句、《唐詩宋詞選讀》、必修課文、詩歌鑒賞練習、課外閱讀。例如:

身在高三,有“人迹闆橋霜”的晨,有“汗滴桌下土”的午,有“萬家燈火我獨明”的夜。不知道者謂我何求?我不語。回望走過的路,是“也有風雨也有晴”。既然選擇了攀登,就當“一覽衆山小”。聽,高聳的峰頂飄來了“風景這邊獨好”的歌聲……

7.加強引用的意識,平時作文訓練和修改的時候将詩歌名句常放手邊,随時查找。

(二)常見的引用位置

1.以名句為題,畫龍點睛。

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标題是文章的眼睛,巧妙地運用古詩文中的名句作為文章标題,能使作文題目靓麗奪目,扣住讀者的心弦,獲得閱卷老師的青睐。

(1)可直接引用名句。如《似曾相識燕歸來》(2015年浙江卷滿分作文題目,直接引用了宋代晏殊《浣溪沙》中語)、《何處望神州》(2017年課标全國卷滿分作文題目,直接引用辛棄疾《南鄉子》中語》、《花氣襲人知驟暖》(2016年課标全國卷,該句出自陸遊(村居書喜),《紅樓夢》中“襲人”的名字即出自該詩)。

(2)可巧妙化用名句。如《怎一個“情”字了得?》(2003年高考滿分作文标題,化用了李清照《聲聲慢》詞中的“怎一個愁字了得”)、《忙兮忙兮奈若何》(2004年上海高考滿分作文标題,化用了項羽《垓下歌》中的詩句“虞兮虞兮奈若何”)、《你是我在人間的四月天》(2017年天津巻高考滿分作文标題,化用了林徽因的“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2.以名句作題記,引導全文。

題記,是指寫在文章題目之後、正文之前,自拟的凝練的句子或引用的名言警句。它獨立成段,可作為對文章内容的重要闡釋或揭示其主旨,起引導全文的作用。恰當地引用古詩文中的名言警句,既可以起到點題、揭示主旨、渲染氣氛的作用,又給文章增添了不少文采,成為一大亮點。如2017年天津卷高考佳作《英雄不平凡》的題記:

“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進也。”(該語句出自《荀子・天論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掌握名言引用方法)1

》。

引用之以作題記,啟人深思。

3.以名句開篇,先聲奪人。

文章開篇就引用古詩文中的麗詞名句,它往往一下子展示出作者的才華與個性,吸引讀者,起到先聲奪人的效果。如2016年天津卷《墨海泛舟》開頭:

手捧一卷書,心中無纖塵。

泛舟于墨海之上,任逝者如斯,我自守一份清涼自在。看千古江山,風景如畫,慨歎“浪花淘盡英雄”;聽“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體悟相思之苦;唱“鐘鼓馔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品評豪情幹雲霄。

與其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倒不如說“書籍是一味救心的良藥”。泛舟墨海之上,時光也安靜下來了。

4.以名句結尾,升華主題。

在文章收尾處引用古典詩文,則具有畫龍點睛之效,能夠啟人心智、升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掌握名言引用方法)2

華主題,收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表達效果,令讀者掩卷沉思,回味無窮。

如2017年甘肅省高考滿分作文《兼濟天下,不負青春》在臨近結尾處如此寫來,突出了文章的主旨:

日月不淹,曆史老人抖擻精神,将發憤圖強的使命放在了我們這代人的肩上。我們有青春,有熱血,我們有理由為腳下這片熱土奉獻一份力量。

志存高遠,方可不負韶華。“受光于庭戶見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的這句話同範文正公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源同一理,都在提醒我們要建立宏大的人生格局,有了大格局才能有大胸襟,有了大胸襟才能有大作為。視野若限于一隅則隻能做個自了漢,唯有放眼四方,才能做兼濟天下的大豪傑。

(三)典例拓展

針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引用名句。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青山一道同雲雨,明月何曾是兩鄉。”這幾天,你是不是也被這幾句話刷屏了?被疫情攪得有些恍惚的我們,這才發現:漢語原來這麼美,又這麼有力量。“武漢加油”铮铮有力,是最直白的鼓勵;“風月同天”優美隽永,是最貼心的共情。文字之美,美在真誠,美在走心,所以——“加油”很好,“萬人操弓,共射一招,招無不中”亦甚好。

二、運用太極思維,解決構思、文采、立意難題

“太極思維法”是由太極陰陽圖而獲得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掌握名言引用方法)3

的一種思維方式。太極圖的最外圈,代表太極,可象征一個整體;太極圖中相抱的黑白兩魚,代表陰陽兩儀;白魚中有一黑色的魚眼,黑魚中有一白色的魚眼,以示陰陽對立統一于太極之中;黑、白魚中各有白、黑魚眼,表示在整體事物之下各事物有自己相對獨立的小整體,有序呈現多種因素的多種聯系;兩魚交遊相抱,表示陰陽變化循環,一定條件下可相互轉化。根據太極圖的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總結出,“太極思維法”是一種對立和合的整體思維、平衡協調的和諧思維、多因素次第呈現的立體思維、相反相生相互轉化的動态思維。

(一) 名言疊構,邏輯清晰,語句出彩

如果将一篇文章看作是一個太極,那麼清晰的邏輯與出彩的文句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掌握名言引用方法)4

就是它的“陰陽兩儀”。雖然這兩者在其他領域并不構成相對關系,但我們往往出現長于邏輯的文采不佳,長于文采的又邏輯混亂的情況,

必背作文引用名言(掌握名言引用方法)5

所以這裡暫且借助“太極思維法”,用“名言疊構”來破解這一難題。

名言本身往往含有哲思與文采要讓自己的文章出彩,借助名言當然是很明智的選擇。而多個名言句,按一定的邏輯順序組合,可構建成一篇文章的框架。

示例1: “慈悲心”

①羅素:“有三種情感,單純而強烈,支配着我的一生: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

②杜甫:“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

③弘一法師:“長養慈心,勿傷物命,充此一念,可為仁至。”

④老子:“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第一句開篇,即可導出話題,确立觀點:對人類苦難的同情,就是一種愛,一種對人類的大愛。

然後再以第二句作為例證:偉大人物的愛,不是為着已之私,而是常對大衆懷着深深的愛。

第三句再分出“兩儀”,将“人”與“物”相對,點出大愛的實質不僅是對“人”更是對萬物“的“慈悲”

再進一步,運用第四句論述慈悲心中無棄人、無棄物,這才是真正的大慈大悲,可達聖人之境。

這裡将“愛”與棄“兩者相對來展開,便文章更深入。

文章其實是以四個層次的四句名言構建而成,層層遞進,又水到渠成。各名言分開來看,隻能各見一個方面,而将它們連綴起來,以一定的次第排列,則發揮出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自然而然成就了一篇好文章。

以此類推,隻要有一個主題,然後平時注意搜集積累與主題相關的名句,在作文時,就不愁構思、文采與立意了。當然,積累與運用時,都得注意“太極思維法”,名句的搜集要在同一主題這個“太極”之下,并留心尋找正反或者多側面的“兩儀四象”,這樣積累下來的句子會多層面,寫出來的文章就會有立體、深入的效果。作文時,隻要時時記着“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思路的展開就會既清晰又流暢,文采也必佳。

平時多進行這樣的思維訓練,讓“太極思維法”成為思維的常态。

示例2: “生活空間與心靈空間”

①蘇轼的“此心安處是故鄉”

②康德的“人是萬物的尺度”

③帕斯卡爾的“給時光以生命,而不是給生命以時光”

④魯迅的“無盡的遠方,無數的人們,利都與我有關”

(二)名言的解構

“太極思維法”同時又是一種相反相生且能相互轉化的思維,這種相互包含與相互轉化,可使事物不斷變化,煥然一新。借助這種思維方式,我們可以得到第二種方法——“名言的解構”。同樣是名言,但使用時并不直接使用原句,而是将原句的意思或結構拆解,甚至是摧毀原意,以生成讓人耳目一新的新句,使熟悉的東西變得陌生、陌生的東西變得熟悉。

示例3:《我的覺悟》一文中的兩句:

(1)太陽的偉大在于它落下之後還能升起, 而人生的偉大在于它能領略峰頂的天地蒼茫,也能品味谷底的鳥語花香,在于它不僅能承受重,也能承受重量消失之後的“輕”。

(2)人生的意義在于行走,你的背包裡可以沒有相機,但你的軀殼裡必須裝着自己。

第一句将南非前總統曼德拉的名言“太陽之所以偉大 ,不是因為它永遠光芒四射,而是因為每次它落下之後,總是能再一次升起”進行了變化。化用時,不僅用了原句的意思,而且将原意進一步拓展,将太陽的偉大與人生的偉大聯系起來,将太陽的升起、落下與人生的峰頂、低谷聯系起來,将原句勵志化為了自己對人生的感悟。這句話既包含了原來名句的意思,又轉化了原意。

至于第二句,隻要熟悉劉墉的名句,就會發現這是對其原句的一種解構。劉墉的原句是:“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心中一定要有座山。”而在作文中,學生拆解了原意,然後将外境與内心融入進去,利用原句的結構重組,也表達出了自己的人生感悟。

名言的解構,不僅使文章的文句因為有了名言的支持而散發出哲思的光芒,而且如果解構妙巧的話,可以形成一種穿透力,穿透古典與現代,營造出一種文化的意韻。請看下面這段文字:

一位詩人說:“為了看看陽光,我來到這世上。”多麼純淨透明的文字,讓人心顫。那段陽光便是我們的麥粒躲開珍珠耀眼的光芒,調好我們陽光的顔色,收集起天街上潤如酥的小雨,松松像蘇轼的那片竹林裡的泥土,去把那粒麥子埋下,然後輕輕側耳傾聽,聆聽它破土的聲音,聆聽它長大的聲音,聆聽它結成果實的聲音。

這一段中,撇開其他句子不說,單就後半部分來看,“天街小雨潤如酥”“莫聽穿林打葉聲”都是常見的名句,然而這裡一解構,就變得靈動起來了。天街小雨細如絲,怎能收集?蘇轼的那片竹林離我們已遠,怎可松土?然而被作者這樣一解構,不僅穿越了時空,賦予了平常的小雨與泥土以曆史與文化,而且一種輕暖感彌漫于文字之間,讀來有種熟悉中的陌生、陌生中的熟悉,感覺既活潑又有意境。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