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27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獲獎名單揭曉,今年熱播的主旋律電視劇《覺醒年代》囊括多項獎項。不同于往年類似影視作品的無人問津,《覺醒年代》一經播出便在各年齡群體中引發好評。與《覺醒年代》相關聯的話題詞條在新浪微博上閱讀量超40億次、讨論超150萬次;在抖音上有關《覺醒年代》的短視頻超12.6億次播放;在微信中相關詞條讨論搜索指數最高日達一千四百萬。從這三個當下人們使用頻率最高的軟件所産生的數據來看,《覺醒年代》的影響是巨大的。
在這個建黨一百周年的特殊時刻,《覺醒年代》為何能從衆多的獻禮劇中脫穎而出,為何能走進廣大青少年群體的視線?
首先,作為一部重大革命曆史題材的電視劇,編劇的工作無疑是重中之重。編劇龍平平自身便是一名黨史工作者,為了讓觀衆能認可這些并不熟悉的曆史人物,龍平平查閱了大量資料,深入了解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産黨建立的這段曆史,不回避曾經走過的彎路、不掩飾曾經遭遇的困難。
陳獨秀從“二十年不談政治”到成為中國共産黨的核心領導人物,龍平平将偉大革命者的成長曆程在我們眼前重現,五四運動中學生被關押時陳獨秀的痛苦與掙紮展現了他思想的裂變,從一個“民族主義者“到”共産主義者“的轉變從來都不是一夕之間的,龍平平将一個個鮮活又偉大的形象帶到我們面前。
是在講台上口若懸河倡導新文化的仲甫先生,也是在蒼蠅小館和苦力車夫拼桌吃飯的陳獨秀;是在中國首先傳播馬克思主義的守常先生,也是抱怨妻子在外人面前叫自己“憨坨“的李大钊;是新文化裡最鋒利的那一杆筆的豫才先生,也是要友人請客吃酒的魯迅……
《覺醒年代》使用視聽語言藝術将這些曆史上舉重若輕的人物請下了神壇,把他們身上普通人的性格、怪癖展現給我們,觀衆不必再仰望他們。他們從曆史書上遙不可及的偉人,變成了我們的朋友、老師。我們亦如劇中的鄧中夏、郭心剛等追随先生們的學生,先生們的思想不再晦澀不再難以理解,《覺醒年代》讓先生們變得更加可信、可親、可敬。
除此以外,《覺醒年代》成功的原因更是在于其點燃了年輕人心中的激情,升華了他們對那一段曆史,那一些人物的理解。
有網友在《覺醒年代》的影評中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站在曆史後人的視角看先輩們,感覺到他們偉大,但他們的偉大和悲壯遠比我們所能想象的深重得多,因為我們看見了他們的勝利,而他們在犧牲時并不能預知未來,不知道自己的犧牲對中國的勝利有多大意義,也不知道我們要用多少年才能引來勝利,甚至不确定我們能不能勝利。他們前赴後繼犧牲時也不是真正的确定他們的犧牲會換來想要的結果,原來我一直知道他們的偉大,卻依然低估了他們的偉大。”
《覺醒年代》在當代年輕人中的火熱與流行正是體現了我國紅色基因的傳承。随着文化包容性的擴大,二次元文化、亞文化、娛樂文化等發展日漸繁榮活躍。但社會主流文化對當代年輕人的影響也是與日俱增的。例如“國家面前無偶像,國家面前無品牌”,對辱華明星或品牌的自發抵制,也是我國青年紅色愛國基因的體現。
《覺醒年代》的成功是必然的是有據可依的,除了電視劇本身的客觀原因,更是因為中國青年骨子裡原有的熱氣。
中國青年皆是炬火,《覺醒年代》便做了這點燃炬火的火星,每個人都熠熠生輝。
文/向伶俐(北京體育大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