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天天在老人身邊照顧他們的子女,辛苦不說,還往往落不下好,常常遭老人報怨,說其不孝順。
而一年到頭回來不了幾趟的子女,反而讨老人喜歡。每次回來,拎點水果,或給老人買件衣服,吃頓飯,臨走時丢下200塊錢,啥事沒幹,老人反而說他們孝順。這究竟是為什麼?
其實,這是一種普遍現象。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距離産生美。經常在一起的子女,難免會與老人産生這樣那樣的矛盾,也容易暴露自己的缺點,日積月累,就會遭老人不待見,會讓老人産生你不孝順的感覺。而你平時所做的一切,反而容易被忽略。
而那些經常不在身邊的子女,由于距離較遠,即使有再多的缺點也不易被老人發現,偶爾回來一趟,也不會與老人産生矛盾。再拎點水果、買件衣服和丢點錢,自然讓老人産生他很孝順的感覺。
二是人性使然。人性都是自私的。人們往往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而很少會站在别人的角度考慮事情。
你經常和他在一起,他就會經常看到你的缺點,認為你不好。而那些遠在外地的子女,偶爾回來一趟,老人看到的都是他的好。二者一對比,老人就會得出他好你不好的結論。
三是好奇心使然。你經常和老人在一起,老人對你的所有情況都了如指掌,時間長了,就會産生審美疲勞,你做的再多再好,在老人看來都是應該的。你稍有不好,就會被放大。
做十件好事,偶爾做一件錯事的人,往往會被人指責,讓人感到失望。而經常做錯事的人,偶爾做一件好事,往往會讓人誇獎,認為他變好了。
而遠在外地的子女,偶爾回來一趟,老人關心的是他在外地生活的怎麼樣,工作是否順利,身體好不好,等等,已經沒有時間發現他的不好了。
四是兒女心使然。經常在老人身邊的子女,讓老人心裡踏實、安心,而遠在外地的子女會讓老人牽挂、擔心。經常會遇到老人埋怨身邊的子女,也不給你兄弟或姐妹打個電話,問問他們在外面的情況。有點好吃的也要等遠在外地的子女回來才吃。
老人總是認為,身邊的子女啥都不缺,而遠在外地的子女,有可能缺這缺那,遇到困難怎麼辦,身邊一個親人也沒有。難得回來一趟,老人就會不遺餘力地去彌補,對身邊的子女反而冷落,于是,就産生了“遠香近臭”的現象。
我們時常會錯誤的認為,得不到的才是珍貴的,而已經擁有的,往往不會去珍惜。許多女的,結婚前被寵成公主,結婚後就成了保姆,也是一樣的道理。
人與人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才會相處的輕松。老人與子女之間也是如此,太遠了,無法照顧,太近了,容易産生矛盾。就象兩個刺猬抱團取暖一樣,太遠了,無法互相取暖,太近了,容易傷害彼此。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不想被别人打擾。子女和老人相處,最佳的距離是,有事随時能到,無事互不打擾。真正的孝順,是順着老人的意思,不要去計較什麼“遠香近臭”。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