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3:21:11

文/Bear

導讀:心理學分析連載(六)|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文學本是無用之用

詩人賈淺淺,中國作協副主席、陝西省作協主席賈平凹之女。最近以“回車鍵分割的屎尿體””走紅的賈淺淺遭到新華社批評。但是賈淺淺對自己的作品是怎麼想的?在2019年4月陝西省青年文學協會微信公号“綠色文學”發布的一篇訪談文章裡,賈淺淺曾說:“我的詩作篇幅都比較短小、語言力求精粹清麗,我追求以醒目的意象、鮮活的喻指和詩境的營造,來形成我的個人特色。”

“我們越走近危險,通向拯救之力開始發光的道路就越是明亮”

——哲學家預言家海德格爾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1

本文參考了海德格爾的著作《存在與時間》和《詩意的栖居》,并聯系當下環境中文學和語言美感缺失闡明自己的觀點:人類需要正視文字的力量而不是内容的本身。實用性和結構化或者為了觀感而強加藝術效果的文字不會給人美感的享受,更不會給人以思想的啟迪,而美感是人類精神的瑰寶,思想是科學也是哲學的源泉。


莫言諾貝爾獲獎感言:文學本是無用之用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時将文學和科學的區别描繪得清清楚楚。“文學和科學相比較,的确是沒有什麼用處,我想但是文學最大的用處也許就是它沒有用處。”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2

所以現在的人好像離無用之用的文學遠了,離有用的文字加工近了。以前的哲學家都是詩人,以前的科學家也是哲學家。現在的人特别喜歡心理學,但沒有人喜歡哲學;現在的人也很喜歡寫字,但沒人喜歡真正的寫作。現在的人都不太敢稱自己為文學領域的人,最多就是寫作的人或者是某個資訊創作者。是不是因為文學沒用?

文字和文明的關系

文字是人類書寫語言的符号和交流信息的工具,也是人類進入文明社會的條件之一,更是人類擺脫愚昧走向文明的分水嶺,對于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而當前地球上因為族群的不同有很多種文字,而每一種文字也是那個族群文化的體現。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3

文字也随着時間的進程而時代的發展進行延續,改良。可以這麼說,文字就是文明的最大化的體現。那麼,我們要不要比較一下以前的文字和現在的文字,看一下我們的文明到底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但是,人們沒有注意到,文字與文明還有一種同樣重要的關系,就是不同的文字導緻不同的文明的産生和發展。這個問題特别大,為了更準确地表明當前對文字本質的漠視導緻了愛

的确實和文化的枯竭就不做過多的曆史對比,僅對當下最流行的自媒體和文學作品呈現進行個人的思考。

互聯網時代的文字和文字美感遠了

我對你的愛愈是加深,你的美便愈是增長,因為愛是靈魂本身的美。

——奧古思丁(古羅馬時期思想家,著作《忏悔錄》)

現代的人缺愛,現代的文字缺美。美是什麼?美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修為。

美的出處來源于“Aesthetic”(感性學),審美活動是人的一種以意象世界為對象的人生體驗活動,是人類的一種精神文化活動。

現代人的文字多用于文化傳播,文字表達方式多以簡單,直接,信息化,爆點,知識輸出為主要内容,跟精神已經沒有過多的聯系。

現代人寫字的也有着極強的功利主義,論文選題一定要夠新穎,一定要能夠脫穎而出;文學作品題材要簡單情節一定要曲折内容要誇張,否則沒有人也沒有市場價值;自媒體寫作就更不說了,簡單的三段式,内容必須是熱點爆點,理論深刻的東西越少越好。

坦白說,我有時候也在懷疑這樣的文字運用方式會不會讓人看到了寫作機器人的可能。

因為論信息提取,比如關鍵詞機器不會比人差;論内容設置,大數據下的寫作機器人一定可以找到最可怕的最沒有人性的内容進行加工生産;論結構成文,寫作機器人還是可以按照一定的限制在某種格式下仿照已經出現的語法或者文風寫出最工整的文字。

可是這種文字表達會有一種弊端,那就是新的文字情感越來越少,想象的部分越來越少,文字也不會因為刻意潤色而變得有美感而生動。沒有感情沒有主觀思考,文字到最後一定不是人的精神體現,如同在一朵在花瓶裡的永生花,沒有花的生機,也沒有花的芬芳。

既然這樣,我要不要感受一下這位被譽為史上最神秘的哲學家海格德爾的極具美感的哲學體系作品《存在與時間》和《詩意的栖居》。

《存在與時間》讀後感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4

“這個存在者的一切“如此存在”首先就是存在本身。因此我們用“此在”這個名稱來指這個存在者,并不表達它是什麼(如桌子、椅子、樹),而是〔表達它怎樣去是,〕表達其存在。”

也就是不是說他是什麼不是存在的本身,從哪裡來才是存在的本身。

"人在本質上總是它的可能性,所以這個存在者'選擇'自己本身,獲得自己本身;也可能失去自身,隻是‘貌似’獲得自身"

"人在非本真狀态反而可以是按照此在最充分的具體化情況而在此在的忙碌、激動、興緻、嗜好中規定此在。”人的也就是你的本真狀态下為了證明存在而選擇了占據你的時間的東西。

所以我們會有“詩和遠方”,其實也是存在主義下的體現。因為不甘被命運的牢籠鎖住,不堪被世俗打磨成非人的樣子,于是選擇逃離,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其實也是尋找本真的過程。

我們的“再見亦是少年”類似的話語其實也是對最本真自己的尋找。同樣的詩句還有“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說的就是人是有感情有精神的高級動物,這個也是讓人類本質的體現。

除了本真狀态,人還有非本真狀态。海德格爾非本真狀态下的“貌似獲得自身”就是用某種方式把自己是将自己看作是“一個會算利潤的會計”,“一個會寫代碼的程序員”,或者其他“要成為什麼樣的一個人”。

海德格爾說,如果“客觀”一詞意指世内照面的存在者的自在現成存在,那麼現成事物動止“在其中”的時間就不是“客觀的”。如果我們把“主觀的”領會為在一個“主體”中現成存在或出現,那麼時間也同樣不是“主觀的”。也就是說世界時間比一切可能的客體都“更客觀”,也比一切可能的主體“更主觀”。

什麼叫比主觀更主觀,比客觀更客觀,時間到底是什麼,這裡作者想引用廣義相對論的四維模型。也就是當時間和空間可以任意切換,物質和能量相互作用,那麼主觀和客觀也就是一個概念問題,沒有絕對的鴻溝。感謝偉大的科學家們,完成了從文學到科學的跨時空的共鳴。

《詩意的栖居》讀後感

現代社會一直強調思考卻并沒有真正在思考而是為了如何解弊而思考,這是為了改進技術而思考,不是為了人類而思考,正如海德格爾說的“最激發思想的事是我們至今還不思,甚至還尚未思,盡管世界狀态正日益變得更加激發思想。越是追問着深思技術的本質,藝術的本質就會變得愈加神秘。”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5

海德格爾也在表明悲觀到盡頭就是希望的開始,也就是我們需要追問。“我們越走近危險,通向拯救之力開始發光的道路就越是明亮,而我們也就變得愈加需要追問。因為追問是思的虔誠。”

但目前海德格爾還是悲觀的,因為他認為“隻有一個上帝能夠拯救我們。留給我們的唯一可能,是通過思和詩去做好一種準備,即為上帝的出現或者為沒落時代上帝的缺席做好準備。”

我們不需要時時刻刻都有價值

當你虛度光陰或者想虛度光陰,我們叫做無聊。

關于現代人的無聊,海格德爾也有不同的見解。“當我們隻靠這本書或那出戲、那件事或這種消遣來無聊地混着時,真正的無聊就還離得遠。”海格德爾認為真正的無聊,是深刻的,而這種無聊“在深淵中如漫天沉靜的迷霧彌漫周遭,把萬物與衆生以及與它們一起的我自身都渾入一種麻木不仁的境界中。”

莫言諾貝爾文學獎頒獎詞全程(莫言諾貝爾發獎感言)6

小編個人理解就是佛家的“空”。隻有什麼都沒有,才會無聊,也隻有真正的無聊,才會幫我們真正發現真實的自我。

佛曾經說過,隻有放下,才會擁有對于我來說,隻有忘記自己存在的意義,才會真正的存在。

謝謝閱讀。求關注,求分享。

智慧和思想的傳播需要你我的努力。


文章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

禁止轉載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