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今天,第七屆婦幼保健普陀論壇暨2021婦幼保健與産科危重疾病診治學術研讨會召開 采訪對象供圖
新民晚報訊(記者 左妍 通訊員 王雅君)今天,由上海市醫學會婦産科學分會、上海市醫師協會婦産科醫師分會、上海市普陀區婦嬰保健院共同主辦的國家級繼續教育項目——第七屆婦幼保健普陀論壇暨2021婦幼保健與産科危重疾病診治學術研讨會召開。
中國工程院院士郎景和指出,目前我國人口少子化加快、老齡化加劇、經濟主力人口收縮的格局,前景不容樂觀。随着“三孩政策”的出台,相應的母嬰安全挑戰也迫在眉睫。“目前我國出生缺陷的總發生率已達5.6%,大約每30秒鐘就會誕生一個缺陷兒,‘三孩政策’的背景下,要特别關注高齡孕産婦的增加,和由此帶來的出生缺陷增加的問題。”
對此,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院長徐叢劍指出,從婦産科學和生理角度考慮,23-28歲年齡是生育的最佳時期,“三孩政策”出台後,會導緻35歲以上高齡産婦的比例更高,一方面要提倡和鼓勵婚育夫妻轉變“晚婚晚育”觀念,盡早安排生育計劃;另一方面,專業機構要做好出生缺陷的三級預防,也就是通過遺傳咨詢、營養幹預等一級預防手段,防止出生缺陷的發生,通過産前診斷、宮内治療等二級預防手段,減少出生缺陷兒的出生,并通過新生兒篩查等三級預防手段,加強對出生缺陷兒的及時治療。
“預防和幹預是減少出生缺陷發生概率的有效方法。”上海市醫師協會婦産科醫師分會會長狄文指出,臨床優生、環境優生、基礎優生、社會優生共同組成了優生的完整體系,從臨床優生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應用一系列臨床醫療優生措施,預防有嚴重遺傳病和先天性疾病個體的出生。對此,狄文教授特别強調了婚前、孕前、孕期的優生咨詢和産前檢查、診斷的重要性。
論壇上,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國際和平婦幼保健院院長程蔚蔚、複旦大學附屬婦産科醫院副院長李笑天、上海市第一婦嬰保健院副院長應豪等婦産科領域的專家,圍繞婦幼保健服務體系能力與能級的提升,聚焦降低出生缺陷、提高人口素質等熱點内容進行了深入的學術交流和研讨。
普陀區衛生健康工作黨委書記鄧海巨指出,婦女兒童約占全國總人口的三分之二,做好婦女兒童保健工作,對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普陀區曆來高度重視婦女兒童健康事業發展,婦幼健康核心指标持續向好。
論壇主席、上海市普陀區婦嬰保健院院長趙德強表示,随着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和人群健康水平改善,特别是“三孩政策”到來後,婦幼健康服務模式、服務能力都面臨着更高的要求和挑戰。普陀區婦嬰保健院連續七年舉辦婦幼保健普陀論壇,邀請全國婦幼領域頂尖專家,圍繞婦幼健康的全生命周期和全程管理進行交流和讨論,就是希望對總結婦幼保健工作實踐成果、創建新時代婦幼保健工作新模式、提升婦幼健康水平産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