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對婚齡的說法是什麼

對婚齡的說法是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6 16:33:20

作者:陳城

全國兩會召開在即,今天(3月3日),媒體報道稱,有全國政協委員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将向大會建議修改《民法典》1047條的規定,将結婚年齡規定為“結婚年齡,不得早于十八周歲。”

對婚齡的說法是什麼(婚齡設定不隻關系到人口增減)1

随着全面二孩的放開以及當前社會所面臨的低生育率困境,建議男女結婚法定年齡降低至18歲的議案提案在近幾年的全國兩會期間并不鮮見。正如今年這位政協委員認為,當前法定婚齡是基于曾經計劃生育制度及晚婚晚育理念而設計,是“控制人口增長的手段”。

在法律意義上,18周歲意味着自然人從未成年人身份轉換為成年人身份,具備完全民事行為能力,可以獨立實施民事法律行為。也因此,社會習俗通常也将18歲作為長大成人的标志。但得看到,這一年齡的自然人群體中,大多數通常剛剛結束高考,即将邁向大學生活,他們的身份仍為學生,由于還不具備經濟能力,在父母眼裡,他們仍然是個“孩子”。即便是沒考上大學,将選擇務工謀生的群體,他們中的大多數也不具備穩定收入。因此,對法定婚齡降低至18歲的讨論,不如換個方向——18歲能承擔起婚姻的責任嗎?

要明确,降低法定婚齡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字上的改變,還将涉及到一系列社會問題。雖然在全球範圍内,有很多國家的法定婚齡為18周歲甚至更低,但不同國家的不同文化環境和成長培育過程,實際上會對年輕人的婚戀觀、價值觀等産生影響,因此我國在法定婚齡調整上,不能簡單效仿世界通行做法。

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通常意義上,國内剛成年的年輕人過往18年的生活基本上都是在學校度過,接受教育是這一群體最主要的生活經曆。他們都是在父母的呵護下長大,不用操心飯菜,不用操心生活開支,沒有經濟壓力、工作壓力等等問題。并且由于高考在國内的重要性,埋頭苦學的同時,國内大多數初高中教育往往忽略了對年輕人的性教育、社會教育,這意味着剛成年的年輕人還沒有形成成熟的婚戀觀和責任意識。

婚姻意味着兩個人将組成家庭,婚姻家庭生活一大責任就是家庭經濟來源,這通常也是婚姻矛盾産生的源頭之一。民法典規定,夫妻有相互扶養的義務。需要扶養的一方,在另一方不履行扶養義務時,有要求其給付扶養費的權利。對于剛成年的年輕人而言,他們如若考上大學,本就還需要父母供給學費、生活費;如若務工掙錢,也不意味着生活開始穩定。此時結婚,小家的日常開支顯然更多要靠父母支援。都是剛脫離家庭開始獨立生活的年輕人,既要讀書又要兼顧家庭收入,能否維持家庭和睦顯然需要打個問号。父母的經濟支持同時也會影響到家庭決策,此時的年輕人本就少有社會經驗,能否協調婚姻背後的雙方父母,顯然也是個問題。

除了家庭責任,另一個重要責任來自于生育和撫養。降低法定婚齡同時将意味着法定生育年齡的調低。是否生育、何時生育是一個需要深思熟慮的決定,早結婚确實會讓一定數量群體的生育計劃提前或突然到來。本沒有社會經驗的年輕人,突然成了爸爸或媽媽,要擔負起撫養子女的責任,他們不一定做好了準備,也不一定擁有承受這一壓力的能力。畢竟,養育子女是養育一個人、一條生命,即便是當下社會晚婚晚育群體,都不一定有把握有自信來面對這樣的責任。更何況,生育提前還将涉及到醫療、保險、住房、教育等各方面資源的供給,全社會是否做好了保障生育年齡降低所帶來的短期生育高峰,同樣需要答案。

其實婚姻生活中,所将面對的責任、問題遠不止這些。雖然生活都是過出來的,但18歲應不應該成為婚姻的起點,确實需要慎之又慎。與低生育率困境伴随的,是離婚率的上升和結婚率的下降,在此情況下,簡單粗暴地改變,對走出“低生育率陷阱”無益。

來源: 光明日報客戶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