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杜甫(網圖)
在古代,憐是愛的意思。“憐君如弟兄”,意思就是說敬你愛你親如兄弟。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李白待杜甫,不像對忘年交賀知章、老友孟浩然那樣視同知已, 他更像一位可親的兄長,攜杜甫遊曆見識,事畢,大哥揮手潇灑而去,給杜甫留下滿是眷戀的回憶。
他們互相寫的贈寄詩可見一斑。杜甫在《與李十二白同尋範十隐居》中寫道:“餘亦東蒙客,憐君如弟兄。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白在《沙丘城下寄杜甫》中說:“我來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邊有古樹,日夕連秋聲。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思君若汶水,浩蕩寄南征。”
都知道李白是個浪漫主義詩人,“飄然而來,忽然而去”,慕仙、漫遊、追求人生的自由,卻不知道,年輕時的杜甫,也是極浪漫的。
唐朝的讀書人有一種風氣,青年時代要“仗劍去國,辭親遠遊”,背上一把長劍,去周遊闖蕩。
李白二十五歲左右出川“來從楚國遊”,杜甫從二十一歲漫遊吳越,還差點跑到日本,二十四歲才回到家鄉參加科試,緊接着又暢遊齊趙兩地,“放蕩齊趙間,裘馬頗清狂。”天寶三年(744)在洛陽的杜甫遇到李白,陪李白到王屋山訪道士華蓋君,在梁宋一帶又遇上高适,三人一起在河南、山東等地求仙訪道。
李白、高适都比杜甫大十幾歲,杜甫并不怕有年齡代溝,照他的話說:“脫略小時輩,結交皆老蒼”,他是個少年老成的人,隻喜歡跟自己年齡大的人來往,同齡的年輕毛頭小夥子,他看不上眼。《論語•學而》中,孔子告誡弟子“無友不如己者”,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友,要交一些對自己的幫助的“益友”,李白和高适都是閱曆豐富、知識更豐富的“益友”,一個是奇麗浪漫派高峰,一個是豪邁邊塞詩的代表,杜甫跟他們在一起,豈能不受益?
杜甫的《贈李白》寫于天寶四年: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秋天離别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
/沒有去求仙,真愧對西晉那位煉丹的葛洪。
/每天痛快地飲酒狂歌,白白消磨着日子。
/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如此逞雄究竟是為了誰?
同年秋天,李白也寫下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詩:“醉别複幾日,登臨遍池台。何時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
/離痛飲後大醉而别還有幾日,我們登臨遍附近的山池樓台。
/什麼時候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們在那裡暢飲開懷?
/漾漾的秋波搖蕩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山徂徕。
/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且來個淋漓痛快飲盡手中杯!
“飛蓬各自遠,且盡手中杯。”從中流露出詩人依依惜别,與杜詩中的“秋來相顧尚飄蓬”句參照。李白被賜金放還,與杜甫會于山東之時,情志相投。
李白嗜酒如命,“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杜甫性格也喜歡豪飲,還有一副疾惡如仇的剛烈情懷,“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蘇轼稱李白:“眼高四海空無人”,四海沒人能入李白的法眼;杜甫:“會當淩絕頂,一覽衆山小”,同樣的目空一切。李白“十五好劍術”,劍法了得;杜甫"射飛曾縱鞚,引臂落鹙鶬”,善長射騎,李杜不僅以詩并稱,在勇武上也可以并肩媲美。
同樣從這兩首詩可以看出,李白和杜甫個性氣質又大不一樣,一個嗜酒大氣、豪放不羁;另一個穩健理智,進取求實。
杜甫出生于世代為官的官宦之家,儒家的十三經中的《春秋左傳集注》就是杜甫的遠祖杜預所寫,杜甫本人“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十四五歲的時候就“出遊翰墨場”,他的志向是“緻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儒家思想使杜甫持有一種清醒的理性,一種非常積極進取的人生态度,也塑造了他非常穩健求實的個性和深沉博大的胸懷。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顔”,灑脫超然的李白能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但“每飯不忘君”的杜甫做不到,雖然杜甫跟着李白求仙訪道,他骨子裡還是純正的儒家思想,儒家君君臣臣的概念,讓杜甫時刻關切着人民疾苦,國家命運,與國家血水交融。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杜甫始終保持一份清醒,求仙訪道之後,三人就各走一方,李白下江東,高适回梁宋,杜甫獨闖長安。此後不久,李白和杜甫又是魯東短暫相聚,此後再也沒有機會走在一起,杜甫的詩歌,對國家,對人民,對親人無一不摯情滿懷,對李白,更是飽含着牽腸挂肚的濃濃思念。
《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何時一尊酒,重與細論文。
《天末懷李白》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 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不見》:人不見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殺,吾意獨憐才。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匡山讀書處,頭白好歸來。
《冬日有懷李白》: 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 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 短褐風霜入,還丹日月遲。 未因乘興去,空有鹿門期。
《夢李白(一)》:死别已吞聲,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無消息。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黑。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顔色。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
《 夢李白(二)》:浮雲終日行,遊子久不至。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告歸常局促,苦道來不易。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孰雲網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
“李杜之詩萬口傳”。李白在樂府、歌行、絕句上成就最高,其詩雄奇飄逸,讴歌山河自然,感情奔放一瀉萬裡。杜甫詩藝精湛,在律詩上無人超越,其詩反映社會風貌、民間疾苦,憂國憂民,感情凝重沉滞。李杜兩位偉大的唐朝詩人,留給中國詩詞一份永久不衰的瑰寶。他們之間兄弟般的情誼,同樣令人羨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