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慶祝新年?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幹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内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怎麼慶祝新年?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小年,即每年農曆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它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竈. 掃年,即掃塵,實際上就是大搞家庭環境衛生.北方人以臘月二十三為小年,稱“掃房”;南方人以臘月二十四為小年,稱“撣塵”.這一天家家戶戶黎明即起,掃房擦窗,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實施幹淨徹底的衛生大掃除.據《拾遺記》記載此俗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當時它漢先民驅疫鬼,祈安康的宗教儀式.後“塵”與“陳”諧音,故掃塵也就是把陳舊的東西一掃而光,這既指庭院内的陳年積垢,也指舊歲中遇到的不快。
祭竈 即祭送竈神升天.古代,科技不發達,人們奉竈神為掌管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竈神要在小年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職,玉帝對這家的賞罰全在竈神的彙報了.祭竈的祭品中最具民俗的是“糖瓜”,一說糖瓜是甜的,可使竈神在玉帝面前隻說甜言蜜語;一說糖瓜是粘的,可以粘竈神的牙,使他的壞話出不了口.祭祀時,将供奉一年的竈神像揭下,焚化,算是送祭升天.至今民間仍有“糖瓜祭竈,新年來到”之說。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今年公曆二月六日),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舊歲至此而除,新年明晨而始”,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着除舊部新,禳災祈福為中心。 除夕的主要活動有三項:吃團圓飯,祭祀,守歲。其中最有特點的還是守歲。
守歲 俗稱“熬夜”,即除夕之夜,達旦不眠。傳說,遠古時侯有一種兇猛的怪物叫“年”,它每到臘月的最後一天夜裡出來吞食人畜,危害百姓。後來,人們發現它的弱點是怕火光,怕聲音,于是人們便在除夕之夜,通宵不眠,燃起火堆,焚燒青竹,使其發出爆響,年這個怪物也就不敢出來為非作歹了。從此就留下了除夕晚上熬夜和放炮的習俗。不過,守歲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包餃子,而且還必須包素餡的餃子,這是為了希望在新的一年裡“素素淨淨,平安順利”。還有人在餃子裡放糖,花生等物,吃到糖者意味着生活甜蜜,吃到花生者意味着長壽。
注意,守歲還有不少禁忌,如禁掃地,過小年時,平時很難觸及的角落都要打掃幹淨,而進入除夕至大年初一早晨,即使地面再亂也不能掃,習慣上認為那樣會“破财”。再如,禁用剪刀,禁說“沒有了”凡此種種,都是人們盼望吉祥的心理反映。
春節
大年初一到初五是一般意義的春節的正節,各種民俗節慶活動在這五天中充分表現出來。下面我們就分幾個方面來介紹。看看我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是個什麼樣子,有什麼沿革和掌故。
飲食習慣
春節的飲食卻實很有講究,北方民諺有“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初四烙餅卷雞蛋”之說。餃子是春節的重要食品之一,除了除夕(臘月的最後一天)吃餃子外,正月初一,初五也要吃餃子,但這三天吃餃子的講法就大不一樣了。除夕吃的餃子必是素餡,取來年平安,素素淨淨之意,而且餃子不能一下煮完;初一吃的餃子一定是除夕(即昨晚)沒煮完剩下的,取吉慶有餘之意;初五吃餃子則一定要做成“花邊形”,俗稱“捏小人嘴”,目的是為了防止來年小人撥弄是非,圖個吉利。
春節的另一種傳統是年糕,年糕由糯米制成,分南北兩種,北方年糕有蒸炸兩種多為甜味,南方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片炒,湯煮等作法,味道也是甜鹹皆有,由于年與粘諧音,高與糕諧音,故吃粘糕即包含着年年高,即人們對新的一年的期望,久而久之,粘糕也就變成了年糕。
居室布置:
春節的居室布置要四貼,貼春聯,貼年畫,貼福字,貼窗花。
貼春聯:
起源于民間為驅鬼避邪而在門兩側懸挂的桃木闆,(古人認為桃木有驅邪之功效),後明太祖朱元璋統一天下,要求天下百姓于春節張貼對聯歌頌天下統一國泰民安,乃有此俗。《宋史*蜀世家》記載了曆史上最早的一幅春聯新年納餘慶,嘉節号新春
貼年畫:
從内容上看,多迎合廣大群衆的求吉慶心理,以豐收,多子,多福,多壽為題材常見的有麻姑獻壽,天女散花,麒麟送子,鐘馗衛福等。我國著名的年畫産地有:天津楊柳青,蘇州桃花塢,河北武強,山東濰坊等地。
貼福字:
俗稱迎春貼福,是祈求新的一年豐調雨順,人壽年豐,貼福字時還要把福字倒過來,諧音福倒(道)了.此俗至今仍久盛不衰。
貼窗花:
窗花來布置居室,其形式通常有窗花,門箋,牆花,燈花等,形狀不一,創作自由,其題材也十分豐富,常見的有肥豬拱門老鼠娶親,連年有餘.但所用材料卻十分統一,大紅紙配少量金鉑,彩光紙,此俗在廣大農村曆經百代,至今不衰。
春節的團拜活動:
按傳統習慣春節的團拜有一定時序,大年初一通常是鄰居或自家親戚之間相互拜年,初二出嫁子女攜帶夫婿回娘家拜年,初三則是姑表親以下的子侄相互拜年,對于那些不在本地或難于見面的親朋故舊,還可以寄送賀年片,此俗起于漢代,至清康熙年間定制,稱年貼,年片,上寫節日祝詞,寄送親朋,以增進友誼。親朋之間相互走動時,長靠對未成年而又未工作的小孩還要給壓歲錢,通常壓歲錢是逢五逢十,以取吉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