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的種類很多,常用的有:超輕黏土、珍珠粘土、樹脂粘土、軟陶等。
軟陶其實并不是陶,而是一種人工的低溫聚合粘土,發明于1930年的德國,是由化學原料PVC聚氯乙烯所合成的,其中添加了一些可塑劑和顔色色素,從學術上來講它的标準名稱應該叫:聚合物粘土(Polymer clay)。軟陶的比重比超輕粘土要重,成品的質感類似塑料,比超輕粘土作品要結實,同時軟陶是防水的,粘土一般都是避免接觸水。
軟陶是需要烤制定型的,對作品烤制溫度時間的把握需要一定經驗。同時相對于超輕粘土和樹脂粘土,軟陶比較硬,混色一般通過壓泥機來進行。軟陶常溫下不會硬化,可以長期操作,适合精雕細刻,作品可以做的非常細緻,質感也适合做工藝品。下面介紹的樹葉的做法,用的材料就是軟陶也就是(聚合物粘土)。
首先我們需要的材料: 聚合物粘土,文具刀,壓泥機
新手剛開始做的時候,可以不用壓泥機,用水晶仗擀就行,擀的時候下面墊上瓷磚或玻璃,如果還粘,就在瓷磚或玻璃上撒上一點痱子粉。網上也有賣專門的墊子。
制作葉子需要用到的四中顔色,如圖中所示:
将粘土從包裝裡拿出來,揉成三角形,并将它們拼在一起,顔色的順序如下圖所示:
這樣拼接在一起,顔色之間差距比較大,因此需要在壓泥機上過一下,先用最大厚度滾動,然後逐漸減小厚度,需要注意的是,無論壓多少次,開始的方向一定要統一。
将粘土壓薄後,将其對折起來。
再次在壓泥機上滾動。
多次重複這個過程,每次都在一個方向上折疊。直到有一個平滑的過渡,沒有明顯的顔色邊界。
現在将其左右兩邊向中間折疊,形成一條窄帶。
現在将這個條帶在壓泥機上滾動,使顔色更加拉伸。
然後将長條卷起來,從最淺顔色的一邊開始。再切掉不平整的邊緣。
擀出一層薄薄的深綠色粘土。
将卷成的卷兒,切成四個部分,然後用深綠色的薄片塞在中間。
為了使你能看得明白,所以用了一小段來做示範。
現在再次對角地切成兩半。
中間依然用深綠色的薄片隔開。
已經看起來像一片葉子,為了使它更精準,在外圍包裹一層薄薄的深綠色,慢慢地,輕輕地擠壓圓筒 - 從中心到邊緣。注意不拉,不滾,擠。這個時候的圓筒,看起來像一根香腸。
将葉子頂部的部分,輕輕的擠壓成尖角,就更像一片葉子了,這時候剪下需要的厚度就可以了。然後将其烤制成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