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18 12:34:21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三觀是人和人之間真正區别)1

人與人之間,更多看重的是“三觀”。到底何謂“三觀”?即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

下面的這三個故事說盡了王陽明心學的真谛。

無善無惡心之體——世界觀

薛侃是王陽明座下的一位弟子,常常幫忙打理花圃。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樣打理花圃的時候,突然很是感慨:“為什麼天地之間,惡難鏟除,善更難培養呢?”

這時候正好王陽明過來賞花,聽到後就勸導薛侃:“你什麼時候培養善,鏟除惡了?”

薛侃很是冤枉,心想:“我每天忙着鏟除雜草,打理花圃,悉心澆灌它們,怎麼不算是培養善,鏟除惡呢?”

王陽明并沒有繼續深入這個話題,而是轉移話題教薛侃如何去看待人世間的“善與惡”。

天地萬物都一樣,并無善惡之分。就像花和草一樣,它們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花沒有草的襯托,不會開得那麼絢麗多姿;草沒有花的陪伴,也不會茁壯成長!

因此,花和草孰善孰惡,無法分辨,一切的善惡都是源于個人的私願。

薛侃聽完之後,覺得很詫異就問王陽明:“師父,那這人世間就無善無惡了?”

王陽明回答:“天下萬物并無善惡之分。黃金在手上,那它就是善的;而不小心被吃進肚子,那它就是惡的。糞便在大多數人看來是惡的,但對于莊稼人來說,就是最好的化肥,那它又是善的。你說善惡能分辨出來嗎?”

萬物之所以有善惡兩面,是因為每個人對它的評價不同,它所折射出來的特征也就不同。

王陽明曾說:“在心體上不能遺留一個念頭,有如眼中不能吹進一丁點灰塵。”

一丁點足以迷亂我們的雙眼,一個人内心最自然、最真實的狀态就是無善無惡。

王陽明提出了“心即理”,就是在告訴我們要做到心外無事,不要去追求事物的善惡,因為萬物毫無善惡之分!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三觀是人和人之間真正區别)2

有善有惡意之動——人生觀

王陽明曾說:“滿街皆是聖人。”他在講學期間也說過:“人人心中都有個聖人,但因為自己不夠自信,跟不去努力,導緻這位聖人被埋沒在心中了。”

弟子們聽了很是慚愧,都低着頭不說話。

這時候王陽明提問一名弟子:“你心中有聖人嗎?”

這名弟子很慌張地說:“不敢有。”

王陽明笑了:“衆人皆有,怎麼你不敢有呢?記住了,這種事情萬萬不可謙虛!”

該弟子笑了笑,接受了師父的建議。

王陽明曾作過一首詩:

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将聞見苦遮迷。

而今指與真頭面,隻是良知更莫疑。

他通過這首詩告誡弟子們:“生而為人,一定得有良知,聖人用盡一生踐行‘緻良知’。”

那些打心裡自然踐行緻良知的人,稱得上是“聖人”;迫于外界的壓力,勉強踐行緻良知的人,隻能算是“賢人”;而死活不願意踐行緻良知的人,堪稱真正的“愚人”。

隻要肯踐行緻良知的人,即使他是愚人,也能成為像聖人一樣的人。

人生來皆有良知,但有的人流芳百世,有的人卻遺臭萬年!

這追本溯源就是他們的人生觀不同。

當一個人内心被遮蔽,也就是失去良知的時候,就會做一些惡的事情,久而久之,善人也就變成了惡人,世界就出現了善惡分化。

在王陽明看來,良知之所以能被遮蔽,皆因為“習氣”。

如今我們去緻良知根本不是發自内心的,人與人不再坦誠相待,彼此的交往充滿客套、虛僞,以至于大家的人生觀出現了偏差,分道揚镳是早晚的事。【微信公号:老子道德經】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三觀是人和人之間真正區别)3

知善知惡是良知——價值觀

王陽明在貴州龍場悟道之後,名聲大振。

當時擔任貴陽主管教育的行政長官席書慕名前來拜訪王陽明,并且問他:“關于朱熹理學和陸九淵心學有何不同?”

王陽明回答道:“他們是一樣的心。”

後來席書被王陽明的“格物緻知”所吸引,就邀請他一同前往貴陽傳播陽明心學。

在知道陽明心學的精髓是“知行合一”以後,席書很詫異,便問道:“知與行不是兩件事情嗎?怎能混為一談呢?”

王陽明通過《傳習錄》一書來講解“知行合一”的真谛是什麼,并且舉了一個例子:

譬如人們總說“百善孝為先”,覺得孝敬父母很重要,這是他們知道的理論知識。但實際呢?真正做到“孝敬”的又有幾人?

一個人在良知的驅使下,會迅速産生一些反應,而這種反應自身是無法控制的。

良知就是道德和智慧。當我們看到他人欺負弱小的時候,内心會憤憤不平,這就是良知在提醒我們,要有正義感,不能視而不見。

對于“良知”,王陽明說過:“乾坤由我在,安用他求為?千聖皆過影,良知乃吾師。”

良知的力量當真如此強大嗎?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三觀是人和人之間真正區别)4

王陽明十大經典感悟(三觀是人和人之間真正區别)5

為善去惡是格物——方法論

王陽明的弟子中有一位是地方官員,這個人每次聽講都是津津有味,意猶未盡的。

但是他内心有些遺憾:“老師講得特别精彩,但是我真的很難每天都來聽講,畢竟身為官員要處理的大小事件很多,無法做到每天來聽講修行。”

王陽明聽完後說:“我并未讓你放下工作來聽我講學,你的工作和生活亦是一場修行!”

這位官員聽完後還是有些不解。

王陽明繼續解釋:“心學并不是空談,隻有把它與實踐相結合之後,才能真正發揮它的意義。

當你斷案時,就是在修行,在學習。若是你遇到不禮貌的罪犯時,你要心懷一顆無善無惡之心,不能遷怒于對方,要理性地去斷案,做到公平公正!

這就需要你去緻良知了。時刻做到自省、克己,絕不能因個人恩怨而失去理智。若是你真的抛開一切,隻是聽講,那麼你是得不到心學真谛的!”

官員聽完之後恍然大悟,從此開啟了自己的“修行之旅”。

王陽明有一位弟子,名叫陸澄。他提出了自己的困惑:“平時靜坐時覺得自己的内心很強大,任何人和事都打攪不到我,但真正遇到事情的時候,就慌亂了,不知從何處下手?”

針對如此症狀,王陽明回答道:“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

所謂“事上磨練”就是說我們要多實踐,通過實踐來強大自己的内心,慢慢就會達到‘此心不動’的境界了。這樣再遇到事情的時候,就能夠沉着應對,不至于自亂陣腳。

多在事上磨練就能夠存天理、去人欲,将自己的情緒控制得恰如其分,從而緻良知。

事上練的目的就是要練心,七情六欲乃是人之常情,但貧賤或富貴都在受外界事物的影響。

無論外界怎麼變,人的内心保持本真,隻要能夠緻良知,就是最好的練心,也是最好的事上練!請您轉發分享,福生無量!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