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教育

 > 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

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

教育 更新时间:2025-02-10 07:42:17

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三十年前的1992年,在中國改革開放曆程中也是留下濃重色彩的一年,某位老人在南海邊的談話,掀起了改革的浪潮,黨的十四大的召開,開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許多人的命運,因此改寫這年的九月,步入的中師生活,徐徐展開了我的這三十年的人生畫卷,回憶往事,三十年前的人與事既清晰又模糊地浮現在腦海中,浮隐浮現,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三十年前的中師生活的點滴記憶)1

中師是一種情結母校是永遠的記憶

三十年前的1992年,在中國改革開放曆程中也是留下濃重色彩的一年,某位老人在南海邊的談話,掀起了改革的浪潮,黨的十四大的召開,開啟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許多人的命運,因此改寫。這年的九月,步入的中師生活,徐徐展開了我的這三十年的人生畫卷,回憶往事,三十年前的人與事既清晰又模糊地浮現在腦海中,浮隐浮現。

入讀的中師學校座落在江西南邊的小縣城裡,的确就是小城,圍繞着整個縣城城區跑步也用不了半小時,入學後的每天早操後的晨跑就是繞着縣城馬路,城區的主要道路就是紅旗大道,八一九路,當時也沒有什麼高樓,印象最深的是學校旁的電影院,進入電影院要走一段較長的階梯,那裡當時還有個小廣場,當年的電影院一年也放不了幾場電影,反倒時電影院旁開的遊戲機廳成了我們最常去的地方。

當年十六、七歲青春少年,那三年的中師生活,有太多的回憶與往事了。

【吃】

當時進入中師是享受國家糧食供應的,俗話說吃上了國家糧了,印象中是每月每人有米票供應30斤,還有十多元錢補助,所以中師生活的吃,多少還是有些保障的。那時候我們的雖然供應了糧票及有菜票,但是隻是發大米,吃飯是由每個人用飯盒自己洗好米,統一放在蒸飯櫃蒸熟,所以每個人都配發了一個飯盒,菜當時也有食堂供應,那時候我們的食堂是沒有餐桌的,每到吃飯的時間,大家就湧到蒸飯處取飯,然後再去打菜,也有得人會先去打菜然後再去取飯的,由于是全校師生統一蒸飯,所以取飯的時候人特别多,并且大家的飯盒都是一樣的,取錯,故意錯拿别人的飯盒的現象屢屢發生,為了有效管理,學校也采取許多防範措施,比如說:按班級指定位置放置飯盒,分班分段時間統一取飯,在取飯處安排值日生等等,但說實話,效果确實不太好,總會發現有人最後沒有飯吃了,因為很多人在飯盒處都會做上自己的标記,寫上班級、名字,所以當時學生會、團委會還會派值日生巡視檢查,在宿舍處、洗碗池處也常會發現吃完了飯的空飯盒。因為食堂處沒有提供餐桌,所以我們大多時候是在宿舍裡吃飯了,天氣晴好時,也常常在操場處,教室裡吃,但是學校裡是不允許的,隻能是偷着去了,當時學生會,團委、每個班幹部都會派值日在各處值日把守。現在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還是覺得有些好笑,不像現在的學校,統一在食堂就餐。那時候的中師生活中的吃,在我們那個年紀還是占據着最重要的位置。因為吃飯的事,還有許多小故事呢。

【住】

【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教育资讯推荐

热门教育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