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許式,又叫做讓步式。王力先生在《中國現代語法》一書中解釋說:
容許式,與條件式恰恰相反。乙事之存在,依通常影響,甲事該受其影響,然而事實上,甲事并沒有受到(或決不會受)乙事的影響。可見甲事不受此等條件的限制。
為什麼叫做容許式呢?王力解釋說:
說話人容許乙事的存在,同時又不承認他對甲事有所影響。
一、散文中的容許式
散文中的容許式,分為兩種。事實的容許,假設的容許。
1、事實的容許,
事實的容許,用雖、雖然一類的字表示。例如:
黛玉年紀雖小,其舉止言談不俗。《紅樓夢》
從屬部分是:黛玉年紀雖小,這是既成事實。但是年紀小,和“舉止言談不俗”并沒有直接的關系。
也就是說,前面的從屬部分(乙事),并不影響後面的主要部分(甲事)。
2、假設的容許
假設的容許,用便、就、縱然、哪怕一類的字表示。例如:
你便要去,也不敢驚動。《紅樓夢》
從屬部分是假設發生的事情,叫做假設的容許。同樣,前面假設的事情,對于後面也沒有影響。你去也好,不去也好,對于後面都沒有影響。
二、近體詩的容許
近體詩中,從内容來說當然也有事實的容許和假設的容許。不過,在王力的《漢語詩律學》中,還是從形式上分了本句容許和出句容許兩種。
1、本句容許
本句容許,自然指單句。
五言句,例如:國破-山河在。國破,與山河在沒有影響。無論是否國破,山河當然都在。
出自杜甫的《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别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七言句,例如:雲雨雖亡-日月新。雲雨亡,與日月新也沒有關系。無論雲雨是否亡,日月每天還是新的。當然,這裡用了比興之法,暗喻時局的變化。
出自鄭畋的《馬嵬坡》:
玄宗回馬楊妃死,雲雨雖亡日月新。
終是聖明天子事,景陽宮井又何人。
王力先生舉例的兩句詩,都是事實的容許。
2、出句容許
出句,是上聯,出句容許自然是雙句容許。上聯(出句)是從屬部分,對句是主要部分。
五言句例如: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出句是事實,對句也是事實,但是出句的事實,并不影響對句的事實。春光好不好,與戰事關系不大。
出自杜甫的 《傷春五首(巴阆僻遠傷春罷始知春前已收宮阙)》:
天下兵雖滿,春光日自濃。西京疲百戰,北阙任群兇。關塞三千裡,煙花一萬重。蒙塵清路急,禦宿且誰供。殷複前王道,周遷舊國容。蓬萊足雲氣,應合總從龍。
七言句,例如:杏壇住僻雖宜病,芸閣官微不救貧。
出句是假設的事實:修煉之所有點僻靜,可能容易生病。對句是不相關的另一件事,在秘書省作一個小官,并不能大富大貴。
上下聯說了兩件事,描述了兩種生活狀态,乙事并不影響甲事,但是起到對比的作用。
出自白居易的《春中與盧四周諒華陽觀同居》:
性情懶慢好相親,門巷蕭條稱作鄰。背燭共憐深夜月,蹋花同惜少年春。杏壇住僻雖宜病,芸閣官微不救貧。文行如君尚憔悴,不知霄漢待何人。
結束語
容許式,與條件式的區别很明顯。條件式的話,屬于從屬部分的乙事,會影響主要部分(甲事)的發生。如果甲事的發生,與乙事沒有必然的關系,就是容許式。
那麼,為何要把兩件不相關的事情放在一起呢?觀察一下這些詩句可以看作,大多起到對比的作用。例如:
國破-山河在。是一種對比,容許式。
城春-草木深。沒有對比的作用,前者是後者發生的條件,條件式。
@老街味道
近體詩語法15:何謂條件式?若道平分四時氣,南枝為底發春偏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