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份以來,美國對伊朗實施史上罕見的"極限施壓"。先是全面封殺伊朗石油,後又陳兵波斯灣,部署了大量戰略資産,導緻伊朗局勢持續升溫。
不過,在這緊張10多天過去後,中東局勢雖然"烏雲密布",但美伊雙方都向外釋放出了"避戰"的意思,反而讓中東局勢更加撲朔迷離了。
1
據法新社消息,當地時間16日,伊朗外長紮裡夫表示,伊方自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以來,就表現出了"最大的克制",對于美方加劇中東緊張局勢表示"無法接受"。
此外,伊朗方面還稱,盡管美國退出了該協議,自己卻仍舊遵守這一多邊協議。
也就是說,伊朗已經向外界表态,自己一直是一個"奉公守法"的老實人,誰也沒有理由、沒有借口來對伊朗發難,即便是美國也不例外。
在如此敏感的時刻,伊朗再次對外傳遞出這樣的訊号,并不僅僅是"博同情"這麼簡單。
首先,伊朗在5月2日後,為應對美方的石油封殺,伊方"小動作"不斷,惹來特朗普不滿,5日晚連夜派兵趕赴中東,欲對伊朗造成威懾,以便美方的制裁能順利實施。
但是,伊朗石油問題牽扯到了世界各方的利益。英、法、德,以及歐盟其他各國都卷入其中,俄國對伊朗"暗中相助",都将中東的水攪得越來越"渾濁"。
如今美軍陳兵波斯灣,卻一直隐忍不發,就是缺乏一個對伊朗"合法動武"的理由。
其次,在當地時間12日,靠近霍爾木茲海峽的阿聯酋港口,有4艘滿載石油的商船,在即将趕往美國的途中,遭到了"蓄意破壞"。
而後美國、沙特以及阿聯酋等"拉美"國家,都将此事歸咎到了伊朗的頭上。
此前,美國就發出過聲明,一旦美國及其盟友的利益在中東受到伊朗或者是其代理人的攻擊,都将算在伊朗的頭上。
所以,在事發後,美國還沒等調查結果出來,就将這頂"蓄意破壞"的大帽扣在了伊朗頭上,很明顯是"蓄謀已久"的行動。
2
中東局勢從表面上看,雖然一副劍拔弩張、"大戰一觸即發"的模樣,但實際上,美伊雙方都沒有要動手的意思。
一方面,美國是沒有理由開戰,同時特朗普也不願意打這一場"虧本"的戰。
另一方面,伊朗方面也知道美國不願對他們動手,包括伊朗外長、軍隊總司令在内的高層官員都笃信,美伊之間不會有戰争!
所以,在神策軍看來,特朗普這一系列排兵布陣,隻不過是在"虛張聲勢"罷了,借由強大的武力威懾,來迫使伊朗就核武器一事展開談判。
特朗普也不止一次對外表示過,希望伊方領導人給他打電話,雙方"坐下來好好談"。
由此來看,美伊開戰的幾率,應該是不大了。
3
如果說,美國在波斯灣的軍事部署是"虛張聲勢",但中東地區的戰争風險,卻沒有絲毫降低,原因便是以色列。
以色列應該是如今,真正想和伊朗開戰國家。
伊朗與以色列之間的恩怨情仇由來已久,在過去數次的中東戰争中,雙方已經結下不解之處,在最近幾年,雙方的矛盾更是在與日俱增。
去年,在特朗普執意要退出《伊核協議》時,以色列就準備了一份多達幾萬頁,關于伊朗違反該協議的資料,來聲讨伊朗。
在美國正式退出該協議的當天,以色列還公然對叙利亞境内的20多個伊朗軍事基地實施了打擊。
很明顯,雖然美國因為利益糾葛,或"師出無名",不願向伊朗動武,但他的盟友以色列,卻并不受這些因素影響,他們二者交手,在外界看來,本就是一種"理所應當"的事情。
這也是為什麼,伊朗高層明明知道美伊不會開戰,卻依舊保持着國内"最高級别的軍事裝備",防範的對象已經很明顯了,就是以色列。
另外,伊朗若造出核武,對誰的威脅最大?不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國,也不是北方歐洲各國,而是他的"鄰居"以色列。
一旦伊朗往以色列發動核武打擊,估計以色列整個國家都得搬家。
所以啊,特朗普自己不敢打确實是真的,但他并不介意找幾個"打手",自己一手"帶大"的以色列,無疑就是最好的人選。
并且,特朗普對這位"小兄弟"也不薄,先是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的領土,後又送出了戈蘭高地。
如今在特朗普急需幫助的時候,相信以色列很樂意"抛頭顱灑熱血"。
所以啊,中東這盤大棋,不僅僅是美伊博弈,還有普京這樣的高手在旁觀,有以色列這樣的孤狼在虎視眈眈,牽一發而動全身,誰先露出破綻,誰就會吃大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