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9-10 19:16:23

來源:紫金山新聞

編者按: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從小小的街巷裡,人們獲得對整個城市感性的認識。

南京有着近2500年的建城史,老城區每一條街名幾乎都有曆史的淵源,每一個牆根幾乎都有美麗的傳說,每一處院落幾乎都有動人的故事。

街巷,是城市的“毛細血管”,藏着幾輩人的記憶,藏着我們兒時的歡聲笑語,承載着一座城市最為細膩、廣闊而深厚的文化。

紫金山新聞“石頭記”欄目推出《繁華深處的街巷》系列報道,打撈曆史的碎片,一探街巷的時光變遷。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繁華深處的街巷⑬)1

長樂未央,出自《金石索·漢長樂宮瓦》的這個成語,寓意着長久歡樂,永不結束。“長樂”這樣的地名,同樣飽含着人們對美好和歡樂的追求。長樂路、長樂街、長樂橋、長樂渡……從過去到現在,南京以“長樂”為名的街巷,都延續着這份向往和追求。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繁華深處的街巷⑬)2

從明代到如今,長樂路一直在“長”

如今的長樂路,東起龍蟠中路與龍蟠南路交會處,西經中華路中山南路至新橋,與集慶路相接,長1450米,寬22米,瀝青路面,為城南橫向主幹道之一。曆史上,這條路曾幾度更名。

南京地名專家薛光告訴記者,據《南京市秦淮區地名志》記載:“此路在明代從武定門經善和坊、武定橋至尚書坊稱官街。1930年11月,國民政府第九十六次會決定将原三坊巷、顧樓街、武定橋、大夫第、園門口、新廊街、石将軍、染坊巷、小石橋等路段合并成一條路。以路經長樂橋得名。”關于長樂路的來曆,《南京地名大全》中也有類似記載。而這裡所說的長樂橋,是古長樂渡所在地。《至正金陵新志》中寫道:“唐秦淮河上有長樂橋,又曰長樂渡,在縣東二裡,今桐林灣是其地,隸長樂坊。”如今雖沒有“長樂渡”,卻有一片叫做長樂渡的樓盤,讓這個名字繼續留在人們的記憶裡。

長樂路并非一直叫這地名。薛光介紹,1969年,這裡曾更名為長征路,1974年時由複稱長樂路。而且,道路也一直在變“長”,2002年2月,原屬節制閘路的武定門至龍蟠中路一段也劃歸長樂路,規模越來越大。路南側有新華玻璃廠、市立第一醫院;北側有白鹭洲公園、省郵電學校等。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繁華深處的街巷⑬)3

繁華與古韻交織,古色古香的秦狀元府見證曆史

作為繁華的主幹道,長樂路上車來車往,好不熱鬧。有一處古色古香的故居,白牆青瓦、大紅門窗,一秒将時光拉回過去,訴說着這條街巷承載的厚重曆史。

秦大士故居,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深入人心的名号是“秦狀元府”,是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狀元故居,已有300多年曆史。秦大士字魯一,又字鑒泉,号澗泉,又号秋田老人,江甯(今南京)人,是清乾隆時的狀元。乾隆二十五年升為侍講學士,教皇子讀書。秦家在乾隆、嘉慶、道光三朝均鼎盛,子孫中不泛朝中重臣。秦大士的詩、書、畫為三絕,如今的“秦狀元府”内還保存着秦大士用正、草、隸、篆四體書寫的碑刻,讓今人可以領略這位狀元的風采。

據《城東志略》記載,秦大士故居原本為明崇祯時期當朝首輔何如寵修建的大夫第,壯觀氣派。49歲時,秦大士告老還鄉,現在的“秦狀元府”是他時任陝西巡撫的大兒子秦承恩買下的何如寵故居,回到南京後,秦大士便在此居住,吟詩作畫,歡度“退休時光”。

有意思的是,秦大士在這處宅第裡辟了一個花園,取名“瞻園”,以歐陽修的詩“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如今這個“瞻園”早已不複存在。人們如今所知的瞻園,是距此不遠處的明代中山王徐達府邸——享有“金陵第一園”之稱的瞻園。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繁華深處的街巷⑬)4

寓意美好的長樂街,一度竟被稱“滅街”

除了長樂路,南京曾經還有一條長樂街,也在附近。這條鬧市古巷,曾默默傍依秦淮河幾百年,見證金陵風物變遷,曆史滄桑過往。

南京明城牆的唯美句子(繁華深處的街巷⑬)5

薛光告訴記者,長樂街古名長樂巷、長樂坊,又稱篾街。它南接糖坊廊,北接牛市,位于秦淮河北岸,隔河與釣魚台相對。追溯長樂街的曆史,元朝時就有這條街了。元《至正金陵新志》載:“長樂坊在古禦街左,鎮淮橋東北。”明《萬曆上元縣志》載:長樂巷在軍師巷東北,即舊長樂坊。北通古層樓巷。《鐘南淮北區域志》載:“南門橋北西轉為篾街,一名竹街,又為鹽倉街。舊有江東書院,元吳草廬先生澄講學之地也。”

記者前往實地探訪時,這裡已經是集慶門大街1号。曾經住在長樂街的老人王增告訴記者,從小,他是聽着長樂街的傳說長大的。這古名曾叫做篾街,又稱“滅街”。篾街,顧名思義,是因古代竹器作坊和竹器手工業工人集中于此。而為什麼叫“滅街”,相傳産生于明洪武初年,關于這個不吉利的名字,有三種傳說流傳至今。第一個傳說裡,明朝時,因為住在這裡的一戶人家紮了一張大腳女人的彩燈,犯了“大腳皇後”馬娘娘的諱,整條街的人,竟然都被殺了,所以叫“滅街”。第二個傳說裡,這條街曾是元朝官員福壽居住之地,元滅亡時,福壽及其部下誓死不降,合家自盡,整條街的人口幾乎滅絕,慘烈無比,故稱“滅街”。還有的文獻記載說,淸朝末年,王、陳兩姓在此開糖坊,人們厭惡“滅街”這個不吉利的名稱,于是把他們居住的那段“滅街”改為“糖坊廊”。

薛光告訴記者,長樂街古時有孔子廟,故古代又稱它為“孔子巷”。《至正金陵新志》記載:“孔子巷在青溪側,大仁寺前,古廟在長樂橋東一裡。”《輿地志》有寫道:“孔子廟在樂遊苑東,隔青溪,蓋聖嗣侯所奉之廟也。舊在溪南丹陽郡之東南,本東晉所立,中廢。宋元嘉十九年,诏複孔子疝,至齊遷于今處。以舊地為浮圖,今名孔子寺,一名孔子巷。在城東南五裡古長樂橋東。”

總之,“滅街”這個陰鸷的名字,着實為人們所不喜。出于對美好和歡樂的追求,最後這條街又改回為長樂街,這個名字也一直流傳至今。

南報融媒體記者 邢虹 王麗華 實習生 林曾霞 曹宇軒 文/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