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為什麼被稱為擺渡人

為什麼被稱為擺渡人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15 22:24:17

我們泗洪縣原來屬于安徽,後來到了1955年區劃調整,便和盱眙一起與江蘇的蕭縣,砀山置換,就成了江蘇的。從此以後,湖澤湖的所有區域都在淮陰地區範圍内了。所以我小時候老有疑問,為什麼我們家的親戚中,安徽的人比較多,而周邊的泗陽,宿遷幾乎沒有親戚。每次去安徽五河那邊出禮随份子,雖說是親戚,但總一種外省人的感覺。我們村莊所在的位置是蘇皖交界的地方,離洪澤湖不遠,因此水啊、河啊、溝啊,蘆葦啊、很多,捉魚摸蝦、捉個小鳥掏窩鳥蛋特别容易和方便。這些也就成了我們的童年樂趣。

為什麼被稱為擺渡人(輩分高的擺渡人)1

我沿着村莊裡的小路走啊走,路兩邊都是綠油油的黃豆和半人高的玉米,不過會遇到沿着田埂放牛的同村人,說說笑笑,打個招呼,繼續往前走。穿過引河上的小橋,很快便來到大河邊,這條河既通洪澤湖又連接淮河,我們當時叫漴潼河,現在由于拓得更寬了,便改名叫懷洪新河。當時的河雖說沒有現在這麼寬,但隻要過河,都隻能靠村裡唯一的渡船。負責擺渡的人也是我的本家,是北院的一個太爺爺,他輩分高我很多,但年齡也就比我父親大不了十歲。現在的孩子由于在城裡住得分散,沒有一個家族的人集中住在一起的感覺,也就對輩分沒有概念了。我們這支孫姓,傳說是從山東喜鵲窩逃荒到洪澤湖邊,曆經艱辛生存下來的。聽村裡的老人講我們的先人,再往前也是從山西洪同大槐樹遷徙到山東喜鵲窩的,我們這裡上廁所也叫解手,我們小腳趾的指甲也是分兩半的。我們孫姓,堂号是映雪堂,郡号記不大清了。反正姓孫的後人,對孫康映雪非常引以為豪。我們的輩分,我隻記得幾個字,也挺有意義的,說明我們的先人很有文化。我記得的八個字是:邦學廣茂、振國家修。大家想想是不是很正能量啊!

為什麼被稱為擺渡人(輩分高的擺渡人)2

我以前看書時,記得看到過:燕王朱棣家的輩分字為:高瞻祁見佑,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簡靖迪先猷。同時規定,每五個字的命名,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依次以偏旁命名。太子朱标的輩分表20字是: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他的兒子建文帝叫朱允炆,他的孫子叫朱文圭.分别是火和土旁。朱家起名字的規則還是很講究的。我們平民百姓不能那麼講究,但也不能一點也不講究。同姓中為了分清尊卑長幼,也要排好輩分。附近的潘姓的輩分:體道茂成獻海;還有支孫姓:克友寶殿長泰安;王姓:大學之道在明德。還有一支雙溝紫陽堂朱姓:兆開家國瑞,德澤永其昌。這些輩分的字連在一起,都很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對為人處世立志做事都有一定的啟發和引導,都充滿了正能量,這也算是農村的鄉土文化的一部分吧。

我擺渡的太爺爺常年住在河邊的簡易工棚裡,生活很簡單随意。因為每天和各式各樣的人打交道,可以聽到或者看到很多有趣有意義的事,所以他每天也很快樂而充實。過河是要給過河錢的,同村的人不用當時給,到年底按人頭給糧食,小麥或者玉米都可以,數量由擺渡人和村長按照慣例來定。每家都不會有意見,因為擺渡也是辛苦活,而且漲水時,刮大風還有一定的危險性。外村人或者外省人,外省人主要是指安徽人,要給錢的,單個人給2毛,有闆車或者牲口另算。有兩種人可以享受特例,一個是叫花子,讨飯的,不用給錢,他們都是一個體系的,号稱一家子,叫花子過河不交錢。同樣叫花子在要飯時,隻要看到人家門口放個長長的槁,就會離開,他不到擺渡家門口去讨飯。還有一種人,羊角瘋的人不要錢。因此,我們老家人勸小孩從小一定要學會一技之長時,老說學會羊角瘋,過河不要錢。這句話早年很流行,勸人好好學技術時說得最多。

由于,我今天起床比較晚,到了河邊,渡船已經來回兩三趟了,大部分人已經開始該幹農活的幹農活,該割草的割草。所以現在船上就我一個人,擺渡的本家讓我先等一會,一個人來回一趟有點劃不來。我反正無所謂,本來就不想幹活,放牛不想幹,我媽才讓我來河南蘆葦地裡去割草的,現在也不着急,在渡船上玩一會也挺好的。那個時候的渡船都是木船,全憑人力來搖橹,不像現在的鐵船,還配上了柴油機。這時候船上就我們兩個人,由于是同村人,我們都很熟悉,沒事就聊起來了。擺渡的太爺爺就想想考考我,先誇我說我聰明。第一個問題:是學校一年級的面試題,一斤棉花和一斤鐵,哪個重?這個上學時就問過了。一樣重。第二個問題:家裡的八仙桌鋸掉一個角,還剩下幾個角?這個問題當時是五個角答案正确。可如今發現這個答案有問題,如果沿着對角線鋸的話,剩下三個角也是對的,所以這個題現在看來三個角或者五個角是正确答案。第三個問題:給你一塊豆腐,如何切三刀分成八塊,這個問題我答不上來。我準備回家問我父親或者問一下本家的廚師太爺爺。

為什麼被稱為擺渡人(輩分高的擺渡人)3

那時候在一個村裡生活,氣氛相當好,大家都是一個家族,随時随地都有人能夠教育你幫助你,而且這種幫助是無私的發生内心的和不計報酬的。能者為師,共同教育。每個人都有義務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傳給自己的同村人,讓本村保持好良好的鄉風文明,讓尊老孝親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