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經常聽到人們用“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形容高雅藝術和通俗藝術,提到“陽春白雪”和“下裡巴人”,還有一個著名的典故。
戰國時期,宋玉是楚國著名的辭賦家,他才華橫溢,自視甚高。有一次楚襄王問他是否有過不檢點的行為,否則為什麼這麼多人不喜歡他。宋玉說:“當一個人唱《下裡》《巴人》這樣的歌曲的時候,跟着他唱的有幾千人;當他再唱難度高一點的歌曲的時候,跟他唱的有數百人;而當他唱《陽春》《白雪》的時候,跟着他唱的就隻有不到數十人。由此看來,曲高和寡,歌曲越是高雅,唱和的人就越少。”楚襄王聽後,認為宋玉的志向遠大,行為高尚,所以得不到衆人的理解。
其實,《下裡》《巴人》《陽春》《白雪》這四首歌曲都是是戰國時期楚國流行的歌曲。《下裡》和《巴人》在民間比較流行,通俗易唱。而《陽春》《白雪》表現了春去冬來、萬物複蘇的初春美景,旋律、節奏清新流暢。因為曲調高雅,演唱複雜,所以能唱和的人很少。
所以,後人解讀宋玉與楚襄王故事的時候,讨論的不是歌曲本身,而更多的分析了雅俗的關系。因為不同的欣賞者之間審美情趣存在着巨大的差異,《下裡》《巴人》這樣通俗的作品能欣賞的人比較多,而《陽春》《白雪》的藝術性較高,能欣賞的人自然就少。他們之間并沒有孰優孰劣的問題。于是後人就用“下裡巴人”泛指通俗的藝術,用“陽春白雪”泛指高雅的藝術了。
内容來源:《初中生必備國學常識》中華書局出版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