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傳統婚姻的“上遷”習俗
傳統的婚姻是“上遷婚”什麼意思,就是女人找比自己強的男人,把生活階層向上遷移,現在很多女生口頭上常說的“嫁漢,嫁漢,穿衣吃飯”,“男人應當應當養家糊口”,這些都是在幾千年文化裡,由“上遷婚”衍生出來的,還有還有“平遷婚”和“下遷婚”,還有一個目前很多丈母娘喜歡的“躍遷婚”。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沒有對錯,這在整個東南亞都是主流的婚姻模式。
“上遷婚”有一個必然的結果:剩女和剩男,為什麼這樣呢,總有一個階層沒法上遷,最下層的和最上層的。
我們想一下呀,,如果女性全部上遷的話,那最下面一層的男性一定會剩下,因為沒有女性可以“上遷”到這一層。最上層的女性也沒有辦法上遷了,不就剩下了嗎?
事實上這是一個僞命題,按這個說法,最底層的男性就結不成婚了嗎?底層的男生可以找同樣底層的女生,那頂級白富美不是也沒法上遷了?其實更不是。
在“剩男”,“剩女”高發的現在,剩下最多的,并不是這一層的男女。
不知道,小仙女們,你們是不是也潛移默化地被影響了呢?你是不是也認為我要找比我強的男人?你是不是也認為,我不想找比我小的男人?如果是,你受傳統文化“上遷婚”的影響比較深。
如果你也這樣認為應當男強女弱,男大女小,那麼你受傳統的“上遷婚”的影響較大,在你的婚戀過程中,如果不能上遷,自己你的心理阻力及周圍親友觀點對你的陰力影響也較大。
我們在這裡不讨論“上遷婚”的好壞,隻是,這是中國很多女性婚姻思想的來源,也是目前大齡婚戀困的原因,大家一定要了解一下。
“上遷婚”的形成是有着性别分工的來曆的,女性要生育後代,在懷孕和帶小孩時,生産能力自然要下降,那麼,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自然傾向于找更能養家的男人,這個也是在角色分工中自然形成的。
尤其是丈母娘們,很喜歡條件好的女婿,是全社會的共識,不是有個詞叫“金龜婿”
找老公,當然越有錢,越有地位越好,這種找老公的觀點,就是傳統的“上遷婚”觀點
二、“上遷婚”的三個伴随的潛規則
第一個是“男強女弱”
第二個是“男大女小”
第三個是“男主外女主内”
如果僅僅是“男強女弱”這個還好,我們慢慢地找到了個強有力的男人,也符合很多女性心理。
真正的麻煩是伴生的“男大女小”就是意味着你的時間機會,其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長。
所以,在擇偶上,男人的時間成本低于女人的時間成本,媽媽們雖然理論不多,可是,早年間的實踐會本能地告訴她們,女孩年紀小,嫁的好的機率更大,挑選機會更多。
可是年輕女孩受過高等教育,不僅不以為然,還覺得,為啥要那麼早結婚呢?
結婚無非三種年紀,第一種早婚,指25歲之前的,第二種适齡,就是指在26-30之間,第三種晚婚,就是超過30歲結婚的。
那麼是不是媽媽們說的,越早結婚嫁得更好?其實還真不是,為什麼呢?
人人都想嫁得好,可是,嫁得好的幾率,比考上好大學要難。
是不是嫁的晚一定嫁得不好呢?可以肯定地告訴你,真的不一定,很多大齡人都找得不錯。
但是大齡(這裡指女生超過三十歲)難度要輕微高于年紀小的女生,因為你有時間成本高了,而且周期短了,但是相應的你理智了,成熟了。
在中國,媽媽們希望自己家女兒,最好是早婚或适齡,否則,那就會雞飛狗跳得逼婚。這個就是受到了“男高女低”“男大女小”的影響。
同時很多媽媽們認為,如果婚姻狀态是男高女低,某種程度這個基礎是,“男外女内”,就是男人掙錢養家,女人照顧家庭,這也是很多父母心裡的标準答案。
如果你也認為,這個男人要比自己強,在外在頂天立地,那你骨子裡受傳統“上遷婚”的影響比較深,在年紀和現實間,你一定會受到很強的心理沖突。
三、傳統文化觀點和現代沖突
我們在網上經常會看到什麼25—27 初級剩客(剩鬥士)、28—31 中級剩客(必剩客)、32—36 高級剩客(齊天大聖)、36以上 鬥戰剩佛、還有40歲以上的剩者為王,之類的稱呼,甚至在電視作品中,也經常聽到“剩女”這個刺耳的稱呼。
在現階段,對年紀超過28歲的女生的婚戀,社會環境不是特别友好,其實很多女孩從大學畢業,失戀幾次,不知不覺自己就到了30歲了。
其實所謂的剩男剩女,是傳統文化的特色,也是男女婚姻觀點和現實中的沖突,受過現代教育的女人會堅持,婚姻不是因為年紀,但是很多父母的思想比較保守,會因為這個和子女不停的起沖突。
這不,快過年了,網上流行的一個圖片,可能很多人感同身受。
但是,你會聽說一句話,叫“法國無剩女”,這個國家的文化中,沒有這個詞。所以法國總統馬克龍和妻子相差25歲,并且因為妻子不想生育,現在也沒有小孩,可是法國人會覺得,年紀不是愛情的問題。孩子更不是。
其實法國并不乏單身的女性,甚至有很多女性單身到老或者談一輩子戀愛,或是成為單親媽媽,但是在法語裡面并沒有剩女這個詞彙,法國女性并沒有這種固有的危機感,因為即使單身也可以享受到和結婚一樣的待遇。很多人說法國女性可以優雅到老,法國女性不但不會覺得大齡未婚是一種不幸,反倒覺得單身沒有娛樂生活才值得嘲笑。甚至在法語中les filles celibatarires這個詞就是貶義,那些宅在家裡不出去的單身女性。
但也有人說這樣的現象其實和法國的婚姻制度有關,法國的結婚率極低,低到不得不推出pace制度來穩固男女關系,即兩人戀愛同居就可以到政府登記,政府會提供相應的租房補貼,如果兩人有了孩子,也可以正常享受社會待遇。甚至法國人對結婚有種恐懼感,哪怕你到了40歲50歲的年齡,你對身邊的人說你要結婚,也會有人來勸你,你還年輕,要不再先同居看看。
這二種不同的文化是告訴你,不管别人怎麼看,“剩”或“不剩”你隻要心裡愛自己,就都不是問題。
其實不論男女,婚姻本身決定權還是在于自己,無論年齡,父母催促,一輩子很長,一切都不能成為将就的理由,希望大家能“一生一世一雙人”,切莫“因為結婚而結婚”。
在現在的傳統文化裡,有時你的确要注意很多人還是老觀點,那就意味着,你的新思想,在現實環境中會有很大的沖擊,你要努力學習技巧,找到一個好男人,幸福的過一生。
大齡婚戀市場不同于小齡婚戀市場,因為你的目标男性年紀偏大,思想也較為多樣化的成熟,要接受現實世界,提高生存能力。
姑娘,我們希望,如果有一天你結婚了,隻有一個理由,就是愛情。
關注我,一個隻發送幹貨的十年情感咨詢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