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割據四川一帶的勢力不少,如公孫述、蜀漢、成漢、谯縱、前蜀、後蜀等等,皆以成都為都城。還有一個夏國,是元末明玉珍建立的,卻沒有以成都為都城,而是把都城放在了重慶。
四川盆地,地位于我國的西南部,環境比較封閉,四周被高原或高山包圍,按順時針方向是青藏高原、米倉山、大巴山、華蓥山、雲貴高原等。南部有萬裡長江穿過,沿途接納岷江、沱江、嘉陵江等衆多支流。
四川盆地面積約26萬平方公裡,土地肥沃,水資源豐富,物産富足,号稱天府之國。加上外圍地勢險要,易守難攻,但逢亂世,四川地區曆來是割據勢力的溫床,各種蜀國層出不窮。古人雲:天下未亂蜀先亂,天下已定蜀未定。
曆代蜀國的疆域都不是很大,北不過漢中,東不過白帝城(重慶市奉節縣),再往東就是割據江東的王朝。比如三國時,蜀漢割據西川,白帝城以東就是東吳。對曆代割據的蜀國來說,主要敵人基本上都來自于北方和東方,這就意味着都城不能太靠北,也不能太靠東。古代割據四川者,莫不重視漢中的軍防,一旦讓北方之敵突破漢中防線,會穿米倉山南下,隻要北軍拿下劍門關,蜀中危矣。東線也類似,敵人一旦溯江而上攻破奉節,蜀中必将大震。從安全角度考慮,蜀國國都越往西越安全,成都就是一個非常合适的定都之地。
三國時,吳蜀結盟共同對抗曹魏,東吳暫時不會偷襲蜀漢,但蜀漢也不得不防。劉備将白帝改為永安,設永安都督率重兵防備東吳,由名将陳到率領精銳部隊白毦兵駐守永安。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肥沃的成都平原可以提供大量物資,成都以西不遠是青藏高原,這裡沒有敵人。成都以東不遠是南北走向的龍泉山,呈偏東北——西南走向,全長約200公裡,寬約10公裡,海拔在1000米上下,最高峰1051米,是成都東線的的重要地理保障。成都是相對比較安全的,所以很多蜀國均定都于成都。
重慶位于四川盆地東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自古是成都的東面門戶,重慶北有大巴山,南有大婁山、武陵山,嘉陵江在境内與長江穿彙合。西周封巴國,國都在今重慶市區,秦置巴郡。南北朝時,重慶稱楚州,隋朝時改為渝州,重慶簡稱“渝”便是由此而來。宋徽宗時,改渝州為恭州。南宋光宗趙惇繼位前曾為恭州,封地就在這裡。趙惇登基後,升恭州為重慶府,以示慶賀。
明玉珍是湖北随州人,最早時拉起一支隊伍在随州當山大王,後來被徐壽輝強行拉來當小弟,任統兵征虜大元帥。明玉珍被派去重慶籌集糧草時,跳出一個“諸葛亮”——楊漢,勸明玉珍取重慶以為根本,部下戴壽也鼓動他攻下重慶和成都。明玉珍率軍進入重慶,很快就打掉重慶的元軍,割據重慶。明玉珍又拿下四川的北面門戶漢中等地,基本上控制巴蜀。
陳友諒殺掉徐壽輝後,自立漢帝。明玉珍據巴蜀山川之險,扼守長江水道,派重兵守住夔門(三峽中最西的瞿塘峽)。1362年,明玉珍在重慶稱帝,國号大夏。明玉珍放棄成都,而選擇定都重慶,有以下幾個考慮:一、成都相對重慶過于偏西,重慶則居于夏國版圖之中。二、夏國守住夔門,則巴、蜀無憂,重慶其實很安全。三、南方實力最強的陳友諒,最重要的敵人是朱元璋,暫時威脅不到明玉珍。四、夏國兵力有限,最強盛時兵力不過萬人。定都重慶,可以利用長江之便,節約管理成本。
1363年,明玉珍調三路“大軍”進攻雲南的梁王把匝剌瓦爾密,拿下了雲南北部。夏國最鼎盛時,疆域包括現在的重慶直轄市,四川省,陝西省南部(漢中),貴州省北部、雲南省北部、湖南省西部。
明玉珍善于守成,進攻性不足,隻是太短命,38歲就駕崩,其子明升繼位。明玉珍死後,朱元璋大舉攻夏,攻下奉節和涪陵後,重慶丢掉了東線門戶,夏國很快就滅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