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勾踐的卧薪嘗膽後,越國終于攻破吳國,并且将吳國的地盤分割了,從此以後,越國正式成為春秋霸主,可以說當時的越國也是十分風光的,可是後來卻随着勾踐的去世,以及越國後期君王的無能,越國逐漸走向衰落。
那麼最終越國到底是怎麼亡國的呢?它在曆史上究竟存在了多久,又有着怎樣的精彩故事呢?
公元前473年,勾踐終于帶兵滅了吳國,卧薪嘗膽多年的屈辱得以釋懷,滅掉吳國之後,越國就召集中原地區的幾個強國開聯盟會,并且在聯盟會上将吳國的地盤分給參與聯盟會的幾個強國,比如勾踐将淮河流域一帶的地盤送給楚國、吳國當年侵占宋國的地盤還給宋國、泗水以東方圓百裡的地盤給了魯國,因為越國分給大家戰利品,所以大家都很識趣地尊越國為中原盟主,一時間越國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在勾踐活着的時候,越國得到迅速發展,并且保持了霸主地位,可是随着勾踐的去世,越國的情況就發生了一些變化。公元前465年,勾踐去世,他的兒子鹿郢繼位,鹿郢也算是一個勵精圖治的一代雄主,在鹿郢的努力發展下,越國變得更加富裕,百姓也安居樂業起來,一時間越國的國力達到空前的鼎盛。
公元前458年,鹿邺去世,他的兒子不壽繼位,不壽對國家的治理,和之前的勾踐以及鹿郢都有所不同,不壽主要是對内部進行治理,并沒有對外侵略或者開疆拓土,在當時的曆史背景下,不壽的治理方式其實還是比較合适的,經過不壽十年的治理,越國不僅兵強馬壯,還囤積了很多糧食,變得富裕了很多,百姓也算是安居樂業了。
結合越國的曆史來看,從勾踐去世開始算起,越國百姓真正安居樂業的時間,就是鹿郢以及不壽統治的那17年時間了,在此期間,越國不僅在中原地區的霸主地位不變,而且内部發展迅速,算是相當不錯了。
可惜的是,公元前448年,不壽被自己的兒子朱勾所殺,朱勾弑父一事,直接給越國後來的曆史帶來毀滅性的示範作用,促使越國後期經常發生殺兄弑父的事情,可以說越國的鼎盛時期就是朱勾時期,但是越國的衰亡,也是從朱勾弑父開始的。
朱勾繼位之後,雖然很多人已經對他弑父的行為有所不滿,可是畢竟朱勾是國王,大家暫時不敢拿他怎麼樣,再加上朱勾在位期間,也算是有所建樹的,尤其是對越國的疆土開拓,朱勾還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比如公元前414年以及公元前413年,朱勾先後出兵吞并了滕國、郯國,為越國的開疆拓土做出不小貢獻。
公元前411年,在位37年的朱勾去世,他的兒子不光繼位,不光是一個能力一般的君主,在繼位初期,還趁着齊國内亂(公元前404年)而攻打齊國,并且取得一定成就,可惜就是這一行為,促使越國陷入一場浩劫之中。
早在當年朱勾吞并滕國以及郯國的過程中,就已經觸及到楚國的利益了,現在不光又貿然攻打齊國,更是促使楚國不滿,于是楚國也開始攻打越國,越國開始有些吃不消了,更加糟糕的是,在齊國内亂結束之後,他們突然反應過來,就開始聯合楚國一起攻打越國,促使越國越來越危險。
也就是在齊國和楚國聯合攻打越國的過程中,當年越國吞并的吳國地區,也開始出現了動亂,吳國的舊貴族試圖趁着越國陷入危機的好時機,發動内部起義,從而達到複國的目的。要知道此時距離吳國被滅,已經過去一百多年了,可是越國君主依舊沒有完全獲得吳國舊貴族的支持,由此可以看出越國的幾位君主,其實治理國家的手段還是不夠高明啊。
當然了,吳國舊貴族缺少對越國的歸屬感,其實還有一個比較現實的原因,那就是吳國所在的轄區,和越國都城之間的距離太遠,以至于越國君主很難對其進行更好地治理,現在問題凸顯出來了,越國國王就必須解決問題,于是不光将都城從琅琊遷到蘇州。
不光遷都城這件事情,除了吳國舊貴族的内亂之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越國被齊國和楚國排擠嚴重,不得已隻能宣告退出中原争霸,此舉為後期發生的事情埋下伏筆。遷都蘇州之後,不光成天疑神疑鬼,從而被兄弟豫抓住機會,開始不斷構陷不光的兒子意圖謀反,不光在驚恐之中,居然直接殺掉三個兒子,一直到豫繼續構陷太子諸咎之際,不光才恍然大悟,可惜為時已晚。
諸咎因為害怕父親會聽信叔叔豫的構陷而殺害自己,所以就一不做二不休,直接起兵殺掉父親不光,自己取代了不光,成為新的越王,可惜諸咎得位不正,根本就不得人心,最終就被越人所殺。
随着諸咎被殺之後,越國徹底陷入内亂,後來吳國舊貴族趁亂出來擁立了錯枝為新越王,讓其成為吳國舊貴族的傀儡,這一舉動直接引起越國貴族的不滿,因此一個叫寺區的越國卿大夫,率兵平叛(公元前373年)殺掉豫,并且攻入吳國舊地,罷黜了新越王錯枝,擁立不光的兒子之侯為越王。
在寺區的把控下,越國迎來了短暫的十年和平時光,公元前363年,寺區的弟弟内讧,殺掉越王之侯,擁立其弟弟無颛為越王,經過多年的内亂,越國國力早已嚴重消耗,如今的越國,不僅支離破碎,還一片混亂。
公元前343年,越王無颛去世,他的弟弟無疆繼位,成為新的越王,無疆還算是有點能力,在他的一番操作下,逐漸将越王被大臣搶走的實權拿回了一部分,就在他即将重獲所有實權之際,無疆做出一個比較大膽的決定,那就是通過對外戰争來樹立威信,從而完全奪回實權。
按理來說,無疆的這個想法還是很不錯的,可問題就出在無疆軍事能力實在一般,不僅沒有通過戰争獲得實權,反而還直接将越國推向萬劫不複之地。無疆野心很大,一邊攻打齊國,還一邊攻打楚國,眼看沒有什麼戰績,無疆就想要聯合楚國一起攻打齊國,奈何楚國沒有按照約定出兵,因此無疆對楚國耿耿于懷。
與此同時,被越國打得有些吃不消的齊國,趁機挑撥離間,聯合越國去攻打楚國(公元前306年),要是一個正常君主,絕對不會在這種節骨眼上輕信齊國,可惜無疆确實戰略眼光一般,他居然聽信了齊國的讒言,聯合齊國攻打楚國。
無疆的計劃還沒有開始,其實我們就已經可以知道結果了,本來就一直籌劃攻打越國的楚國,怎麼可能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呢?最終越國在楚國以及齊國的前後夾擊下,慘敗不堪,無疆也在戰亂中被殺。
由于無疆在生前沒有立太子,所以随着無疆的去世,越國再次陷入内亂,失去了和楚國對抗的最後機會,要是無疆當時選了接班人,也許在他去世之後,接班人還能繼續帶領軍隊和楚國抗衡,那樣一來,至少越國不會分離得那麼迅速。
可惜曆史沒有如果,無疆就是沒有立太子,因此在他去世後,兒子們忙着争奪王位,根本無心抵抗楚國,就這樣,越國的很多地盤都被楚國吞并,隻有少部分無疆後人,趁亂逃到浙江南部以及福建等地區,建立了小政權閩越國和東越國。
在後來的戰國争霸賽當中,已經土崩瓦解的越國,再也沒有實力參與了,等到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閩越國以及東越國歸順了秦朝,成為秦朝的郡,閩越國國王以及東越國國王搖身一變,成為秦朝的郡長。
秦朝二世而亡之後,天下很多諸侯紛紛起義,閩越國以及東越國的後裔也開始趁亂起義,公元前202年,閩越國舊部統一了劉邦無暇管理的東南蠻夷之地,再次建立閩越國,擁立無疆後裔無諸為閩越王。
公元前193年,東越國舊部被漢惠帝冊封為東海王,一時間越國似乎又複國了,不過這次複國隻是短暫的,因為複國之後,兩個小政權之間經常幹架,以至于到了漢武帝時期,漢武帝借助勸架的機會,就把閩越國以及東越國全部滅掉了,至此,越人建立的政權全部歸順于漢朝,越國算是真正滅國了。
從越國的發展曆史以及衰亡曆史來看,我們會發現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那就是越國内部始終不夠團結,不管是開始階段的殺兄弑父,還是後來的不斷内讧,都足以說明這一切,可以說越國的滅亡,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内亂!
備注: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必删,歡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